無爲而治的管理智慧

無為而治的管理智慧

春秋戰國時期,五霸相爭、七雄相鬥,戰爭連煒不斷,社會動盪不安。面對動盪的社會局面,思想家們紛紛提出治國安民的大政方略:名家福導禮治,儒家則主張以德治國,唯獨道家老子提出無為而治。

無為:道家所指順應自然變化之意;治:治理。順應自然變化不妄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

無為而治的管理智慧

據史書記載:堯把國君傳給了比自己更有能力的舜,舜當政的時候,沿襲堯的主張,不做絲毫改變,並以德化民。這樣,就使得社會比較安定。由於社會安定,百姓富庶,國力也日益增強。

無為而治是道家的治國策略,所以治國是無為而治的第一應用。為了貫徹無為而治的方針 ,各級政府官員既要拋棄各種政績主義和形式主義,也要拋棄“為人民謀幸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寬刑簡政、輕徭薄賦、與民休慼,儘量靠萬民的自為無為無不為,靠萬民的自治無治無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務工作即可;同時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屬,讓下屬去完成各項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識人用人的工作。

無為而治的管理智慧

《道德經》的思想核心是“道”,“道”是無為的,但“道”有規律,以規律約束宇宙間萬事萬物運行,萬事萬物均遵循規律。引申到治國,“無為而治”即是以制度(可理解為“道”中的規律)治國,以制度約束臣民的行為,臣民均遵守法律制度。

無為而治的管理智慧

無為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有所為有所不為,順應天道,體察民意,敬天愛人,這樣才能達到無所為,無所不為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