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反擊戰,德軍噴氣式轟炸機的首次大規模作戰

阿登反擊戰,德軍噴氣式轟炸機的首次大規模作戰

與空軍一樣,儘管德國陸軍在夏季的戰鬥中慘遭重創,但它在秋天的喘息中又艱難地恢復過來。到 11 月,希特勒已決定,湊齊1 支包括 7 個裝甲師在內的 20 萬大軍,在西線的阿登山區發動反攻。這裡是美軍戰線中防守相對薄弱的環節。德軍希望從此處切入盟軍防線,一直打到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從而將西線盟軍的戰線一分兩半。今時今日,希特勒已不可能指望再一次令他的敵人上演敦刻爾克式的潰敗。阿登攻勢的根本目的在於為德國爭取戰略緩衝的時間和空間,以便等待新式的噴氣式戰鬥機和電動潛艇大批服役。按照希特勒的設想,一旦噴氣式戰鬥機大量投入使用,即可重獲制空權;而新式的XXI 型電動潛艇,將最終切斷盟軍的大西洋運輸線。果能如此,則第三帝國必能轉危為安。

德國空軍將在阿登戰役中承擔四項任務。首先,在陸軍發動進攻的當天清晨,空軍將全力空襲敵方的機場,一舉奪取制空權。其次,為發動攻勢的陸軍撐起一個防空保護傘,阻止盟國空軍的空襲。第三,為陸軍提供近距離空中支援。最後,執行小規模空降任務,向敵戰線後方投放少量傘兵,奪取交通樞紐,延緩敵人的增援速度。

然而自秋天以來,隨著德國空軍越來越向一支本土防空力量轉變,它已經不再適合執行此類為陸軍提供近距離支援的作戰任務。由於轟炸機部隊的衰竭,到阿登戰役打響時,德國空軍只剩下極為有限的轟炸機部隊可供調用,即 I/KG51 和 III/KG76。前者裝備Me262;後者則使用新銳的 Ar234。

在 1944 年的整個秋天,I/KG51 作為唯一奮戰在一線的噴氣式戰鬥轟炸機單位,一直利用 Me262 對盟軍在西歐的機場和部隊實施襲擾式轟炸。與戰鬥機部隊的 Me262 相比,配屬給 I/KG51 的 Me262 表現相對良好。作為轟炸機的 Me262,很少遇到空戰的問題,所以航炮易卡殼的問題並不突出。更重要的是,KG51 的飛行員在操作引擎時無須像戰鬥機飛行員那麼粗暴,所以該部隊的引擎問題相對緩和,故障較少,引擎壽命也更長。至少有一部分引擎達到了說明書上所宣稱的 40 小時。儘管如此,由於 Me262 本身的數量限制,該大隊的戰鬥力始終有限。

而 Ar234 則是另一個問題。對於德國空軍而言,法國的戰鬥已經證明了 Ar234 作為偵察機的巨大價值。這種飛機所具備的速度和高度優勢使其可以完全無視敵方戰鬥機,而實施偵察行動。德國人上一次獲得這種優勢還是在 1942 年。所以在 1944 年秋天,Ar234 正式服役。

早期的 Ar234 原型機,因其細長的上單翼佈局,使得起落架無法收納於機翼內。而如果收藏在機身內,則影響炸彈艙佈局。不得已才使用了滑車起飛和滑橇著陸的方式。雖然滑車與滑橇的組合還算便利,但是飛機著陸後無法自行離開跑道,而必須等待地勤人員將其架在滑車上才能脫離。如此複雜的操作程序至少需要 20 分鐘才能完成。在已經喪失了制空權的 1944 年,這意味著降落之後的 Ar234 極有可能遭到敵人空襲。因此,阿拉多公司的設計人員,在機身的中間部分增加了 1 個盒型縱梁,從而令此段機身的橫截面從原來的圓形變成方形。多出的空間不僅可以用於收放起落架,還順帶擴大了前部和後部的油箱容積。由此誕生了較為成熟的Ar234B 型,也就是德國空軍正式採用的型號。

阿登反擊戰,德軍噴氣式轟炸機的首次大規模作戰

Ar 234結構圖

第一批次的 Ar234B 型機仍然作為偵察機服役。第一個 Ar234B 偵察中隊駐紮在萊茵地區,對荷蘭,比利時、法國和英國實施偵察行動。第二個 Ar234B 偵察中隊在意大利戰場執行類似任務。

作為轟炸機使用的 Ar234B 型機緊隨其後。駐紮馬格德堡的 III/KG76 成為第一支換裝的轟炸機部隊。許多飛行員先前已在雷希林試飛基地接受了新飛機的培訓,現在成為種子教官。地勤人員也參觀了飛機生產線,以獲得第一手經驗。由於許多轟炸機單位被解散,III/KG76 可以從容地挑選合適的飛行員。成功執行 620 此作戰任務,擁有橡葉十字勳章的巴徹中校成為該部隊指揮官。他麾下的各個中隊指揮官也都是擁有出擊上百次任務的橡葉十字勳章獲得者。就是最差者也擁有出擊 10 次以上的記錄。

然而無論如何,Ar234 都算是一種全新的飛機。即便是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鳥們,也需要至少 4 個月的時間來熟悉新裝備。更何況,這種飛機本身還不夠成熟。對其技術細節的改進一直在持續進行中。到 12 月中旬,部隊已獲得 16 架飛機。但大部分時間裡這些飛機還只能停在地面上。儘管希特勒一再催促,Ar234 不可能如期趕上阿登反攻日期。部隊唯一能做的就是,先將已經具備作戰能力的飛行員集中到 9/KG76,以期早日形成戰鬥力。到 12 月 19 日,該中隊宣佈已擁有作戰能力,並立即轉場至明斯特—哈登道夫,參加已經開始的阿登反擊戰。但由於天氣原因,直至 12 月 24 日,9/KG76 才首次參戰。

既然轟炸機部隊如此不濟,OKL(德國空軍司令部) 就只能指望戰鬥機部隊了。好在後者現在正處於數量上的巔峰狀態。這原本是加蘭德為計劃中的大規模空中作戰準備的。但是希特勒最終取消了這個計劃。加蘭德和其他一些同僚很快就向他們的上級統帥機關提出警告,那些為大反攻而重新裝備起來的戰鬥機部隊將無法適應接下來的戰鬥環境。這些部隊的人員、裝備、技術和訓練都是為了參與防空作戰而優化的,現在卻要被投入到他們不熟悉的任務當中。僅以部隊的規模論,許多大隊的飛機數量已經擴充到 70 架。前線的小型野戰機場根本無法容納這些部隊。更何況,這些機場缺乏內地大型機場所擁有的優越環境和必要的設施。而且那些接受突擊培訓的飛行員,對於將要執行的對地攻擊任務毫無準備,也很難在短期內適應這種轉變。但是這些理智的警告無人聽取。

與諾曼底戰役時的情景一樣,除了JG300 和 JG301 這2個全天候聯隊以外,帝國航空隊所有的晝間戰鬥機部隊都奉命參加阿登反擊戰。通過這種拆東牆補西牆的做法,德國空軍最終為這場戰役集結了 2460 架飛機,包括 1770 架單引擎戰鬥機、140 架雙引擎戰鬥機、55 架轟炸機、40 架噴氣式飛機、390 架戰鬥轟炸機和 65 架偵察機。自秋天以來德國合成燃料工業已經有所恢復,再加上先前的節約措施,使得德國空軍可以為此次作戰提供充足的燃料保障。為達成進攻的突然性,在向西線前沿機場的轉場過程中,德軍飛機奉命保持低空飛行和無線電靜默。與此同時,它們原住地的無線電通訊保持原狀,以迷惑敵人。這一招的確瞞過了盟軍。

根據最初的計劃,在陸軍發動攻勢當天的黎明時分,德國空軍將同步發動代號為“底板”的空襲行動,摧毀戰役區域內的盟軍飛機場。到 12 月中旬,所有預定參加“底板”行動的 14 個戰鬥機大隊和戰鬥轟炸機大隊的指揮官全部前往位於阿爾滕基興的第 2 戰鬥機軍指揮部。在那裡,轟炸機部隊出身的迪特里希·佩爾茨少將向這些大隊長們仔細解釋了計劃。空襲當天,德軍將出動超過 1000架飛機,對盟軍位於荷蘭、比利時和法國的16 個機場同時展開空襲。一旦各大隊指揮部接到發送給他們密語“底板”,就意味著空襲將在第二天黎明進行。各部隊必須在此之前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在轟炸機部隊正在大量解散和改組的時期,由一位轟炸機指揮官向戰鬥機部隊佈置和下達任務。而像戰鬥機總監加蘭德這樣的職業戰鬥機軍官卻受到冷遇和排擠。這並非加蘭德個人的問題,而是反映了此時德國空軍內部的權力結構,及其背後的偏見。當那些戰鬥機部隊的官兵們發現,儘管自己已經竭盡全力,浴血奮戰,並且蒙受慘重的傷亡,但還是得不到高層的信任和認可,以至於要派一位轟炸機部隊出身的軍官來領導他們作戰,不難想象他們此時的內心感受。由此遲早會引發一場危機。

2 天后的 12 月 16 日黎明,當德國陸軍終於打響阿登反擊戰時,“底板”密語卻沒有向各部隊進行傳達。所有預定參加行動的飛機只能停在機場上待命。原因在於,德軍的氣象預報正確預見到,戰區上空出現低氣壓,不利於飛行活動。這對於德軍來說無異於天賜良機。由於空軍實力居於劣勢,如果天氣狀況阻礙了交戰雙方的飛行活動,當然對德軍有利。

阿登反擊戰,德軍噴氣式轟炸機的首次大規模作戰

阿登反擊戰的作戰態勢圖

儘管天氣不佳,空投傘兵的行動仍必須執行,但並不順利。由於參加行動的傘兵未能按時抵達機場,空降作戰不得不推遲 24 小時。16 日 晚, 來自 II/TG3的68架運輸機載著 870 傘兵飛向了敵方控制區上空。由於飛行員缺乏惡劣天氣條件下的盲飛經驗,中間狀況百出。1 架運輸機在起飛時墜毀。另有10 架因各種原因導致損失。許多飛機把傘兵投得到處都是,根本未能投放在預定區域。還有些飛機乾脆帶著傘兵返航。而在預定的傘兵著陸區域上空,風速高達 50 公里。這是最大安全標準限度的 2 倍。一些傘兵在著陸時受傷。他們要麼在寒風中被凍死,要麼等著被俘虜。最終,傘兵部隊司令海德特上校只找到了四分之一的人員,而且沒有任何重型武器。而且此時戰役已經打響,他們喪失了一切突然性優勢。戰區內到處都是穿梭來往的美軍,根本不可能再奪取任何交通樞紐。這支深入敵後的孤軍,現在只能從事一些襲擾行動。

17 日,儘管能見度依然不良,德國空軍戰鬥轟炸機部隊還是出動了 600 架次。在當天一系列的空戰中,德軍損失了 79 名飛行員。其中 55 人陣亡,24 人受傷。當天天黑後,德軍轟炸機和夜間戰鬥機部隊又對盟軍發動了300 架次的夜間空襲行動。在隨後的 6 天裡,天氣再次惡化,阻止了交戰雙方的飛行活動。與此同時,德軍地面部隊也失去了其最初的攻擊勢頭。到 12 月 20 日,前進的最遠的部隊也只推進了大約 70 公里。所有部隊都被盟軍所阻。也是在這天。海德特的傘兵開始分散突圍,返回己方防線。但是隻有極少數幸運兒得以成功。德軍傘兵部隊在這場戰爭中的最後一次空降作戰行動就這麼灰溜溜地收場了。

聖誕節前一天,戰場上空的天氣開始好轉。德國空軍再次活躍起來,包括來自 KG51的 Me262 都投入了戰鬥。不過當天的明星是裝備 Ar234 的 9/KG76。這是該機型作為轟炸機首次參戰。當天,9 架 Ar234 各攜帶 1 枚500 公斤重炸彈,從明斯特附近的機場起飛,空襲比利時的列日地區的工廠和鐵路車站。整個行動非常順利。飛機在起飛之後,必須首先維持低空飛行,直至遠離機場之後才能爬升到 4000 米高度。此舉是為了避免暴露機場位置,招致敵軍的空襲。由於對於自身的性能極有自信,Ar234 根本沒有攜帶任何自衛武器,而且德軍飛機排列成非常鬆散的線型隊列飛向目標,根本無須像美軍轟炸機那樣,組成嚴密的空中編隊。Ar234 從 4000 米高度接近目標,到達目標區域上空時下降到 2000米高度,以一個很小的俯衝坡度衝向地面投擲炸彈。至少 5 枚炸彈命中目標。地面防空炮火微弱。但是根據飛行員觀察,目標並未受到嚴重損傷,仍處於運轉狀態。整個過程中德國飛行員注意到了附近有盟軍的噴火和雷電戰鬥機,但是未遇到截擊。顯然盟軍飛行員還不認識這種新式轟炸機。返航著落時,1 架飛機起落架和機翼損壞,但飛行員未受傷。當天下午,8 架尚可參戰的 Ar234 再次出擊,再次空襲同一目標。除 1 架飛機投彈失敗不得不帶彈返航以外,一切順利。全部飛機安然返回。也是在 12 月 24 日,又有 6 架 Ar234從後方基地趕來。部隊進一步壯大。

儘管對於噴氣式轟炸機無可奈何,但是德軍那些活塞式飛機部隊都在這天遭遇了重創。11 個德軍野戰機場遭遇盟軍空襲,損失慘重。在空戰中,又有 85 名飛行員陣亡,21人受傷。

聖誕節當天,趕來增援的美軍繼續對德軍施加強大壓力。在空中,空戰戰場從阿登上空一直延伸到整個德國西部。對德國空軍而言,這個聖誕節過得一點兒也不輕鬆。當天,德軍總共有 62 名飛行員傷亡。接下來的幾天裡,形勢也沒有多少緩和。由於盟軍已經從最初的打擊中恢復過來,戰場形勢再次對德軍不利。只有 Me262 和 Ar234 仍有較大的機會,自由出入戰場。唯一的限制性因素是天氣狀況。

12 月 25 日上午,8 架 Ar234 空襲了列日南郊的工廠和馬斯河附近的鐵路樞紐。投彈高 度 從 2000 ~ 5000 米不等。6 枚炸彈落 在鐵路設施上。至少 1 枚炸彈落入工廠區域。這一次,盟軍終於識別出這種新式轟炸機。r234 首次遭到大約 6 架盟軍雷電式戰鬥機的攔截。1 架 Ar234 不得不在荷蘭境內的德軍佔領區緊急迫降。另 1 架飛機則堅持依靠 1 臺引擎返回了基地。空中偵察表明,轟炸並未癱瘓鐵路設施。當天下午,8 架 Ar234 再次轟炸列日。機群以背朝太陽的方式轟炸了目標。投彈高度 5000 ~ 1500 米。有 7 枚炸彈落在目標區域。但是德軍轟炸機遭到了盟軍強烈的高射炮火和噴火戰鬥機攔截。雖然德軍全身而退,但是轟炸效果仍不理想。除了敵方防禦兵力的干擾以外,Ar234 在實施小角度俯衝轟炸時,即使在攜帶 1 枚炸彈的情況下,飛機時速仍可達到 900 公里。德軍飛行員尚不熟悉這種新的高速轟炸模式。

正如 Ar234 所遭遇的那樣,為了對抗這些性能超群的噴氣式轟炸機,盟軍只能發揮己方戰鬥機在數量上的優勢,在戰區內廣泛部署兵力,在各個飛行高度都要保持不間斷的空中巡邏。一旦發現德軍噴氣式轟炸機,爭取以俯衝攻擊的方式將其擊落。但是實戰效果同樣不佳。德軍轟炸機並沒有因此遭到多少損失。當然,他們的空襲效果也很有限,幾乎對戰局不產生影響。他們真正的價值在於,這些作戰行動牽制了大批盟軍戰鬥機力量,以此間接支援了己方陸軍和空軍部隊。

現在,自阿登戰役打響已有 2 周時間。大多數人都已經遺忘了那個“底板”行動。許多人想當然地以為,就像先前的許多計劃一樣,這個行動也已經胎死腹中。所以當 12月 31 日下午,各部隊終於接到了行動代號之後,人們都極為驚訝。這意味著,第二天早上,“底板”行動將正式實施。

當晚,預定參加行動的德軍飛行員都接到了行動簡報。各部隊都仔細研究了分配給他們的航線、中途的轉向點、和最終目標。為了避免被敵方雷達探測到,所有攻擊部隊必須在樹梢高度飛行,嚴格保持無線電靜默,即便在被迫跳傘或者迫降時也不能使用無線電。然後,1944 年的最後一個晚上,飛行員們被命令早早上床休息,為第二天的任務養精蓄銳。之所以安排在新年的第一天實施底板行動,首先是由於天氣預報認為當天目標區域的天氣情況理想。而且,德軍相信,當他們空襲時,那些前一天晚上慶祝新年的盟軍飛行員尚未醒來,這是最理想的發動空襲的時機。

1945 年 1 月 1 日凌晨。作為空襲第一波次的 4 架 Ar234 轟炸機首先出發。它們需沿著鹿特丹、安特衛普、布魯塞爾和列日飛行一大圈,為隨後的大規模空襲提供天氣預報。而且,為了防止敵人通過雷達發現他們,並引起懷疑,這些飛機還必須在列日上空投擲炸彈。

早上 5 點整,德軍飛行員被叫醒,吃早飯,接受最後的戰情簡報,然後穿上飛行服,坐進駕駛艙。9 點整,各部隊開始起飛,朝指定的集合空域飛去。儘管空襲的規模已不如事先計劃的那麼大,但是仍有 900 架飛機參與行動。這支主要由 Me109 和 Fw190 組成的部隊,仍是一支可觀的打擊力量。

正如計劃的那樣,德軍的確達成了奇襲的目的。最成功的襲擊行動是在荷蘭境內的埃 因 得 霍 芬 機 場。I/ JG3、II/ JG3 和 IV/ JG3負責襲擊這個機場。其中 I/ JG3 和 II/ JG3 都裝備的是 Me109。IV/ JG3 則是著名的 Fw190突擊大隊。這 3 個大隊總共出動了 72 架飛機,排列成 18 個整齊的四機編隊。當他們抵達目標上空時,只發現盟軍的戰鬥機整齊地排列在地面上,沒有任何防備。

駐紮該機場的是加拿大空軍第 438 和第439 中隊,裝備颱風式戰鬥轟炸機。德軍戰機以機炮掃射地面上的颱風。加拿大人事後承認,德軍的機炮掃射非常成功。在幾分鐘之內,這 2 個颱風中隊即被摧毀。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布魯塞爾等地的盟軍機場。當然,並不是所有機場上空的空襲都是成功的。許多參加行動的部隊甚至未能找到目標,並引發了嚴重混亂。對安特衛普周邊幾個機場的空襲即完全失敗。

最終,盟軍有 144 架飛機被完全摧毀。另有 62 架受創並報廢。這樣的損失雖然嚴重,但是遠非致命。而且只有極少數盟軍飛行員在空襲中喪生。而對於德國空軍而言,他們的人員損失卻是災難性的。更可悲的是,大量的損失是由德軍自己的高射炮部隊造成的。後者已經很長時間沒能見識到己方航空兵的大規模出動了。所以當德軍飛機返航時,面對如此陣仗的德軍高射炮部隊理所當然地將他們視為敵機。撲面而來的高射炮火造成了大量傷亡。精確的飛機損失數字已經無從得知,但是據估計,大約有 300 架飛機未能返航,約佔出擊總數的三分之一。人員損失更是慘重。237 名飛行員陣亡、失蹤或被俘。18人受傷。損失的飛行員中包括 3 名聯隊長,6名大隊長和 11 名中隊長。這些骨幹軍官都是經驗豐富的老鳥,他們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加蘭德的警告得到了驗證。戰鬥機部隊此前根本沒有接受執行此類任務的訓練,無法承擔他們不熟悉的任務。

“底板”行動嚴重削弱了德國晝間戰鬥機部隊。它再也未能恢復過來。

本文摘自

《希望與毀滅:第三帝國空軍的最後一年》

阿登反擊戰,德軍噴氣式轟炸機的首次大規模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