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馬鈴薯乾物質含量的五大因素

馬鈴薯幹物質是指脫去水分後的剩餘物質,主要包括澱粉、蛋白質、還原糖、維生素、礦質元素等,這些都是馬鈴薯的營養成分。

影響馬鈴薯幹物質含量的五大因素


馬鈴薯幹物質含量的多與寡,與品種、土壤類型、種植季節、田間管理等各方面都有關係。

第一是品種。一般生產期長的晚熟品種幹物質含量就會高,譬如隴薯12號,生育期120天左右,是典型的晚熟品種,薯塊含幹物質25.6%,澱粉20.1%,粗蛋白2.57%,維生素C 14.98mg/100g,還原糖0.106%。

第二是播種期。播種期的早晚對馬鈴薯幹物質的含量和成熟度影響很大,如果播種的早,生長時間就會長,塊莖的成熟度好,幹物質積累就多。

第三,土壤類型。馬鈴薯種植因土壤的含水性、透氣性、土壤結構及肥力不同,對馬鈴薯的幹物質積累產生影響。譬如沙壤土透氣性好、土質疏鬆、含水性低,特別有利於幹物質的積累。此外,土壤的酸鹼度對幹物質積累也有很大的影響,如pH為4.5~7.5時,種植的馬鈴薯從尾部到頂部只有鈣隨pH增加而明顯增加,pH高時,所含可溶性鈣、磷和鎂量最多,這是增加馬鈴薯幹物質的重要離子。

第四,施肥。研究發現,與追肥相比,播前施肥會導致塊莖澱粉含量較高;施用磷肥少會對馬鈴薯幹物質有抑制作用;中性土壤中補充硫酸鉀和酸性土壤中補充鉀鎂可增加澱粉含量。

第五,溫度。溫度會影響馬鈴薯植株對營養吸收的速度以及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等,因此,在膨大期,有適宜的溫度,對馬鈴薯的產量和幹物質含量有重要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