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我国古代地理命名有一个通用规则: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耒阳,就是因县城在耒水之北而得名。那么。耒水又是因何而得名呢?这与一个传说有关。

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耒水源头在罗霄山脉万洋山之万王城的三官山。万洋山景色瑰丽,峰峦层叠,沟壑深邃,茫茫林海,郁郁葱葱。其屏水山顶叫三官山,是一片大草原,相传远古时神农常来这一带采集山稻和药草,在大草原中央忽然发现有一小块湿润的地方,一株山稻生长得与众不同,稻杆粗壮而谷粒果实饱满。他想,如果山稻能移植在有水的土中,稻谷产量不是会更高吗?于是,他将手中的“耒“朝地下用力一插,整个草原突然凹陷下一大片,一股仙泉从草原中间喷射出来,水柱高达数百丈,草原瞬间形成美丽而奇妙的百亩天然湖泊,这就是耒水之源。

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罗霄山脉

作为神农创耒教民耕作之地,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数千年来,勤劳朴实之古老民风一直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子民。

在传统社会,职业分途主要有:士、农、工、商。地处内陆腹地,耒阳之工商业不甚发达,耕读传家一直以来的传统。有钱人家,设立私塾,谓之“伙同”,聘请塾师,教授子弟在耕作之余识字读书。同一宗族的寒门子弟也可来旁听学习。“学而优则仕”,考取了功名即可作官。没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在乡村社会也是受尊重的,谓之“士人”。

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我们家族可以做一个例子。清朝同治年间,我曾祖父的祖父考取了进士,乡下的祖宅就是这位老先生手上修建的。大大小小有数十间房子,以回廊、过道相连,天井五个用来采光通风,回廊栏杆以雕花为饰,门前大理石座上立一对大狮子,清石铺砌的甬道数十米,旁有石马左右各一。我就出生在这座老宅的私塾里,解放后私塾停办,房子分给了我的曾祖父。由于重视子弟教育,我们家族一直到我祖父这一辈,兄弟二十五人,大多受过较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大概在三十年前,记得有一次过年,排行十一的“十一爷”喝酒后,拉住我讲《论语》,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受耕读传家这一民风影响,耒阳人至今对子弟教育都很重视。

太平盛世,耕读民风盛行;遭逢乱世,则耕战尚武。这两者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联系到湖南士子的普遍传统,就不难理解到这一点。湖湘士人从来不读死书,而是崇尚经世济用,以天下为己任,报效国家民族。耒阳也不例外。此风气影响所及,在国家遭遇动荡、民族深处危难时期,尤为明显。

“秋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耒阳人才鼎盛期出现在风云激荡的20世纪上半叶。

翻开黄埔军校学生名册,可以发现在北伐战争前的前6期学生中,耒阳籍的有数十人中之多,国共两党大概各占一半,共产党员中,除上文提到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2师34团团长邝墉之外,还有红军早期将领红一军团第12军军长伍中豪。在井冈山,毛主席曾经多次讲到:“中豪同志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个文武全才。”

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伍中豪

此外,还有红一方面军独立第3师师长刘铁超、湖南省军委书记李汉藩、湘赣省委军委书记兼湘赣军区副总指挥李天柱、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9师政治部主任段子中、湖南赤色游击总队队长谭衷、工农革命军第4师参谋长徐传琨、工农革命军第4师3团团长资桂林等,几乎全部在井冈山时期牺牲。此前的东征、北伐、南昌起义也牺牲了一批,包括黄埔一期的伍文生、谭鹿鸣等人。

在国民党方面,总人数比共产党员略多,比如凇沪抗战时任78师468团团长的抗战名将谢义锋,后任国民党第69军中将军长,其余三十余人皆被授予中将或少将军衔,有的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也有解放战争后期参与起义的。比如,网络上有名的黄埔军校十大帅哥之一谷黎光将军,三期毕业后任六期的马术教官,后任苏州城防司令,1949年参加云南曲靖起义。

黄埔军校以外,1928年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后,耒阳有数千人上了井冈山,包括朱德夫人伍若兰,井冈山有名的“双枪女将”,以及王紫峰、谭冠三、伍云甫等将领。

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伍若兰

1949年,王紫峰任第二十兵团66军政委,解放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66军政委,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后任山西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副政委,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谭冠三,曾任红一方面军团政委,后任第18军政委,1950年进军西藏,参与指挥昌都战役,完成和平解放西藏任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后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

神农创耒教民耕作|耒阳也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谭冠三

伍云甫参加秋收起义和湘南暴动后,任中央军委三局政委,受命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总队,担任政委,成为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创始人。长征后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任,中央军委秘书长。

原题:耒阳民风略考(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