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桓:京劇“味”好自然有人愛

周桓:京劇“味”好自然有人愛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國外很多人接觸京劇以後,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併成為京劇迷的大有人在。然而近些年,京劇在國內卻日顯衰微。近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起為復興京劇獻計獻策的活動,以求迎來京劇的再度輝煌。這的確是一項可貴的舉措,使我這個既屬於京劇工作者,又是京劇愛好者的人,十分激動。

  要求京劇再度輝煌,首先要找出致成其衰微的原因。依愚之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演員“四功”今不如昔;二是,舞臺演出組織策劃不力;三是,觀眾只知吃蘿蔔,卻沒嘗過梨。  關於演員的“四功”,遠的不說,只說近世的“四大名旦”、前後“四大鬚生”、淨行的“三巨頭”。武生,自楊小樓之後的“二李”;小生、武丑的“葉氏弟兄”;花旦的“筱派”創始人,都已經是後無來者了。


“四大名旦”中,荀慧生先生以演花旦為主,多演的是天真活潑的妙齡女子。年逾花甲之時,他已是身高體胖,與妙齡女子相去甚遠。慕名前來欣賞的觀眾,看他扮的金玉奴一出場,便覺一愣。及至聽他嘴裡念出“青春整二八,生長在貧家;綠窗人寂靜,空負貌如花”以及配合的身段動作,使用的眼神,立刻讓所有人相信,站在面前的就是個十六七歲的少女。武生演員,出場後的“起霸”,後輩演來,觀眾感到多此一舉,不如取消。但是李萬春先生在《龍鳳呈祥》裡扮的趙雲,一番“起霸”,能獲得來自觀眾的十幾番“滿堂好”,成為舞蹈性表演的觀止。此後的“虎威常山將,威名震四方;忠心保明主,赤膽扶劉王”四句“定場詩”,又以鏗鏘的聲音,乾淨有力、清晰入耳的吐字,再次獲得熱烈的“滿堂好”;即使《惡虎村》中,一句“俺就是那負義忘恩的黃天霸”,也會因此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諸如此類體現老一輩藝術家功力的技巧,在後輩演員中很難見到。


  說到舞臺演出組織策劃不力,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沒有把心用在繼承和發掘優秀傳統戲上,以致傳統戲越演越少。從過去可以演兩三個月不重複的狀況,下降到十來出戏翻來覆去見於世上。一些劇團把演出重點放在新編或新改編的戲上。因此一些演員不想演,觀眾不愛看的戲混上舞臺,捧“紅”了某些編導。先不說《黃荊樹》一類的彆著馬腿就能過去的情節,以及胡編濫造的新《寶蓮燈》,只說被譽為優秀新編戲而走“紅”的《曹操與楊修》,這出戏的本子拿到北京,沒被相中,到上海得到賞識,演成名劇。但是以寫楊修為內容的戲,劇作者卻沒弄明白楊修究竟說了什麼!另一方面是,由此捧“紅”了不該捧的編導,把他們編、導的戲推上舞臺,卻使不少演傳統戲有功力的演員不能發揮才幹。有位很有功力的刀馬旦演員,原在演出團,筆者卻見她到戲校當了教師。她說:“在劇團不僅演不了戲,連練功都沒地方;到戲校在教戲時還能活動活動,而且掙的工資比劇團多。”

  從觀眾這方面來說,則是很多人不曾接觸過傳統戲,其中以青少年居多,經常看的是新興的文藝。他們看近些年時興的小品,便覺得逗笑、開心。其實他們不瞭解,京劇中有很多喜劇、玩笑戲,很能逗人發笑。他們沒看過京劇《連升店》這樣的戲,這出戏裡對勢利眼店家的揭露非常深刻。通過趕考舉子王明芳得中前的貧困,得中後的顯赫,店家對其前倨後恭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既讓觀眾不時發笑,又把這個人物刻畫得淋漓盡致。正如只吃過蘿蔔,卻沒有吃過梨的人,只知道蘿蔔又脆又甜,不覺得還有比它更脆更甜的梨。當聽到賣蘿蔔的小販吆喝“蘿蔔賽梨”時,如果引起嚐嚐梨的想法,吃到梨之後,才知道梨的甜美勝過蘿蔔。

  在人民日報海外版3月19日讀到今年只有16歲的北京景山中學學生邵子懿寫的《京劇京劇,我愛你》,她講道,在她對京劇一無所知時,看了《連升店》和言慧珠先生的崑曲《遊園驚夢》,從而引起了興趣。接著便把一張張的京昆光盤買回家來,仔細品味。由此越增興趣,從而成了京劇迷、小票友,逐漸可以粉墨登臺了。我國的京劇和許多傳統戲曲正是這樣,沒有接觸的人,不瞭解其魅力;一旦接觸,就會被吸引住,而且接觸越多越熟悉,對它的愛越強烈。因此,要求得京劇再度輝煌,必須多給演員演出機會,一方面通過實踐提高他們的藝術水平;一方面使更多的觀眾接觸京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