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特別在逢年過節安排成開鑼戲,京劇《渭水河》專為取興旺綿長之意

京劇《渭水河》的故事講的是:商朝末年西伯侯姬昌為了周國擬訪賢人輔佐,他夜夢飛熊入帳,次日便外出訪尋,途遇以前犯罪樵夫武吉,由武吉指引至渭水河邊,果遇姜子牙垂釣。姬昌詢以國事並拜姜為相,且親自為姜拉輦八百零八步以示敬意。姜子牙感其敬賢真誠,言道:要保周朝八百八年。故戲名又叫《八百八年》《文王訪賢》《飛熊入夢》。在京劇舞臺上,這出戏因為故事、主題、技巧、語言,一切都平平淡淡,所以從未大紅大火過,可也沒有成為絕響,時不時也會冒出來,唱上一兩回,尤其是逢年過節,或是老人生日、孩子滿月的喜慶堂會,都要安排演出該劇,有時還會特別安排成開鑼戲,取興旺綿長之意!

特別在逢年過節安排成開鑼戲,京劇《渭水河》專為取興旺綿長之意

該劇很早便見於戲曲舞臺,清咸豐年間被選入昇平署的三慶班老生張三福,就曾奉旨前往熱河行宮為咸豐皇帝演出《渭水河》,張三福以生行扮演姬昌,名淨吳全祿扮演姜子牙。但是十數年之後,一號人物姬昌應工的行當上有了很大變化。由最先的老生變成了花臉應工,扮演者為光緒年間第一銅錘花臉金秀山,他將《渭水河》打造成為淨角唱工戲。此後著名花臉穆鳳山、裘桂仙也都演過姬昌,他們的舞臺人物刻畫各有千秋,享有大名。

特別在逢年過節安排成開鑼戲,京劇《渭水河》專為取興旺綿長之意

事情永遠都在變化中。又一個十數年後,即上世紀20年代末,“四大鬚生”之首的馬連良又看中了這出戏,他延續了三慶班姬昌由老生扮演的路子。請文人略微整理後,易名為《興周滅紂》,作為大軸戲演出,突出這個戲君王不惜付出一切而訪賢的主題。當時還邀請了眾多名伶加盟演出。如花臉郝派的創始人郝壽臣扮演姜子牙,文武名醜王長林扮演武吉。他自己則發揮剛剛復原的嗓音,唱正宮調,又甜又高亮,還嘗試著把許多花臉腔嵌入老生腔中,使唱腔更加新穎好聽,頗受觀眾喜愛。到了上世紀30年代,馬連良又將此劇的劇名改為了《八百八年》。這一次他自己依然扮演姬昌,而由名醜馬富祿反串姜子牙。馬富祿也有一條高、寬、亮的好嗓子,膛音又特別好,又衝又響堂,所以雖然屬於反串,但是唱花臉別有洞天,很有韻味,觀眾都覺得很新穎,仍然是很上座。

特別在逢年過節安排成開鑼戲,京劇《渭水河》專為取興旺綿長之意

1947年的下半年,馬連良赴上海演出前,先在北京演出了一個時期,其中就有《八百八年》的貼出,並特邀金霸王少山大腕聯袂共演佳劇。十全大面金少山和老生頭把兒馬連良這兩位名伶,相互都鉚上了,現場掌聲雷動。姜子牙穿老斗衣,系黃大帶,戴草帽圈,白鬚白髮,手拿魚竿,開口一唱,嗓門大得嗡嗡響。姬昌戴王帽皇冠,穿黃帔。到最後一場,兩個人都換裝。老漁父戴一頂道冠,穿一件八卦道袍,魚竿也換成了拂塵。姬昌換成一件紅袍,外罩紅斗篷,戴紅風帽。姜子牙不勾臉畫臉譜,而是揉一個老臉,眼角畫幾條魚尾紋。馬連良更是帥氣十足,臺步穩穩當當,漂漂亮亮,拉輦時在肩膀上挎一條紅帶子,魅力無窮。

特別在逢年過節安排成開鑼戲,京劇《渭水河》專為取興旺綿長之意

京劇《渭水河》說的是統治者重視人才、愛護人才,千方百計要讓人才為國家所用,為己所用。而如果真是人才,儘管暫時不被發現,但只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學養,總有一天會黃金破土,璞玉成碧。這是個歌頌明君訪賢的戲,明君形象光彩照人,為上者當然喜歡,當然也要提倡。就個人來說,年逾八旬,雖一生窮困但苦學不輟,博聞強記文武兼修,鍥而不捨改換門庭,對於世人來說,是一種激勵和希望,老百姓愛看,也希望如同姜子牙一樣鴻運當頭。戲名裡兩個“八”字,國人更認為甚是吉祥,飽含福祉,是一曲盛世頌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