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沈聊戲:京劇《坐宮》的“市井味”

《坐宮》是一出大家熟悉的宮廷戲,可是戲迷們是否感覺到,這出戏散發出的並不是雍容華貴的宮廷氣氛,而是一種似曾相識的“市井味”。

老沈聊戲:京劇《坐宮》的“市井味”

《坐宮》是全本《四郎探母》中的一折。講的是宋遼交兵於雁門關,失落番邦隱名埋姓十五年的楊四郎想過營探望老母佘太君,為此他不得不向鐵鏡公主袒露真實身份,最終得到公主諒解,決定從肖太后那裡盜取令箭放駙馬出關。

這是遼宋時代後宮生活的一個片斷,而公主與駙馬口中的語言卻分明帶有遠不是高雅的“市井味”。公主見到眼中含淚的駙馬,追問有何心事。駙馬忙加掩飾,公主說,“你說你沒有心事啊,那麼你看你那眼淚兒還沒擦乾淨呢”。駙馬立即背過身去拭淚,公主笑曰:“現擦可也來不及了不是!”公主猜測楊四郎的腹內機關時懷疑他另有所愛,駙馬深受委屈而落淚,公主笑話他說,“瞧你這愛哭的勁兒,猜的不對我再另猜不就得了麼。”這些話分明是鄰居家夫妻之間的逗笑取樂麼。

當楊延輝表示他不是“木易”之後,公主吃了一驚,大有上當受騙之感。她立刻變臉,厲聲說道:“哈哈!自從你來在我國,一十五載,怎麼著?連個真名實姓都沒有?你今兒個說了真情實話便罷!如若不然,奏知母后,哈哈,哥哥兒啊哥哥兒!我要你的腦袋使喚!你可害苦了我啦!”當駙馬訴說心事時阿哥要撒尿,駙馬埋怨道,“你不要在阿哥身上打攪啊。”公主不滿地回答說:“你說你的,難道還攔得住我兒子他不撒尿嗎?”

這略顯“粗糙”的話哪裡是“金枝玉葉”說的呀!倒是有點市井潑婦的味道了。這番話不是很自然地會聯想到老北京大宅門裡主事的大少奶奶的潑辣作風麼?

老沈聊戲:京劇《坐宮》的“市井味”

駙馬怕公主走漏風聲,於是叫她發誓才能說出實言。公主跪在地上唱道:“我若是走漏了他的消息半點, 三尺綾自懸樑屍不周全!”駙馬這才把真相和盤托出。最後,公主準備盜令箭幫助駙馬出關,可又擔心他一去不歸,於是要求駙馬也要起誓:“適才叫咱盟誓願,你對蒼天就表一番。”於是,楊延輝也發了“毒誓”:“我若探母不迴轉,黃沙蓋臉屍骨不全。”

說起“起誓”,這也是市井平民常見的習慣。你也許聽到過這樣的說法:“我要是騙了你,出門就叫汽車××!”這就是平民百姓中常見的“毒誓”,是過去人際關係中建立信任的常見說法。《坐宮》中公主用“起誓”取得丈夫的信任,瞭解了真情;而駙馬的“起誓”打消了妻子的擔心,得以出關探母。很顯然,當初編寫戲文的人是很懂“市井文化”的,於是信手拈來地拿來解決了這一戲劇衝突。

一出《四郎探母》看不出遼宋的政治鬥爭,倒像是兩家人的悲歡離合。你看,佘太君見到十五年前失散的兒子,並沒有介意他投靠遼邦,首先關心的卻是“夫妻恩愛不恩愛,公主賢才不賢才?”這不是市井百姓的生活寫照嗎?傳統劇目演的雖然是歷朝歷代的故事,但是細細看來其實說得都是家長裡短。

老沈聊戲:京劇《坐宮》的“市井味”

《坐宮》只是一個突出的例子,流傳至今的京劇傳統劇目幾乎都帶有一定程度的“市井味”,比如老戲《珠簾寨》,講述唐王被困,派大臣程竟思攜帶財寶請在沙陀國稱王的李克用出兵相助。李克用愛財收了財寶,卻不出兵。程最後利用李克用“懼內”的毛病,搬出兩位皇娘才迫使李克用出兵。“怕老婆”是市井平民津津樂道的話題,至今還有“妻管嚴”之笑談。於是引發出李克用的各種狼狽不堪,情節近似荒誕。然而,這樣一出格調並不高雅的戲卻成為京劇大師譚鑫培的名劇流傳至今,那段“昔日有個三大賢”也成了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

這正是傳統骨子老戲所帶有的時代烙印。“市井味”的確有不夠高雅的一面,但總體上還是生活在北京這樣大城市的普通居民的生活習俗和文化訴求的特殊體現。他們大多數人文化水平不高,但又知書達禮,他們生活在底層,卻又見多識廣。傳統戲的編劇者也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也帶有“市井味”,因此他們不可避免地用市民的審美尺度、感情和訴求來編寫劇本;同樣作為城市居民的演員在二度創作和表演中也勢必強化了“市井味”。這種接地氣的藝術自然得到民眾的認可。

京劇能夠在近二百年在北京等大城市中發展壯大,成為全國第一大劇種,這恐怕和它的“市井味”是分不開的。而源自元代的崑曲走的是典雅的路子,成為文人書齋裡的玩物,曲高而和寡,如今已經快銷聲匿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