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廣東省教育考試院之前公佈的7篇高考滿分作文,

原來第5篇出自順德一中高三(3)班學子曾學鋒之手

順德一中學子高考作文成為全省高考高分榜樣!

昨日,廣東省考試院權威發佈了7篇高考高分作文,當順德一中2018屆高三(3)班學子曾學鋒看到第5篇《追夢之光,代代傳承——給新時代青年的一封信》,不禁“呀”地叫出聲來:“這不就是我自己寫的作文嗎?”

她立刻打電話向自己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彭千老師報喜!

曾學鋒,高三(3)班班長,語文科代表。長髮、溫婉、微笑,舉手投足間流露出難得的古典氣質。

走進高考考場,剛看到作文題時,她心中一喜,“因為主題是平時在學校有訓練過、老師也有強調過的。”但是,“題目給的時間軸比較長,範圍比較廣,所以在確定主題、考慮詳略分佈的時候也思考了一段時間。同時,考試時間不算太充裕,因而還是有些緊張。說實話,我在考場上並未預料到會拿到高分,因為寫的時候不算太酣暢,幸好結果還不錯。”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一名理科生,憑什麼能能獲得高考作文滿分?許多人心中充滿了疑問。說起這個話題,曾學鋒的話匣子一下子就打開了。

“首先,感恩曾經教過我每一位老師,尤其是我的兩位高中語文老師——彭千老師、姜勇軍老師,他們以極高的素養,帶領我們進入美好的語文殿堂。在作文教學方面,每次佈置語文作文任務,他們定會認真批改,並且認真地附上評語,字字珠璣,落在我們心田。高三寫作任務很繁重,我們的千千老師,時常改作文至凌晨,不辭勞苦;同時,老師們極其樂意地為每一位遇到困難的學生面批,兢兢業業。老師們的一字、一句,是我們不停改進、不斷提升的動力源泉!”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她特別提及了姜勇軍老師在練字方面的高度重視帶給她的信心和鼓勵:“我們親切地稱呼姜老師為‘姜爸爸’,姜爸爸曾經在組織我們語文課代表開會時這麼說:‘一手好字在高考評卷場上是絕對有優勢的。’他總是如此督促我們同學練字,以在高考中佔領優勢。”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她感謝了父母從小對她的嚴格訓練和要求:“在寫字的方面,我是幸運的。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便鼓勵我學習書法,告訴我書法是國粹,我們要學習,要傳承。學習書法的路上,我時常感到寂寞,正是父母的不斷督促和鼓勵,讓我不斷堅持。時至今日,書法融入我的血液當中,成為我的一份興趣,一份來自心中的底氣。”

考場作文&過往習作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興趣。曾學鋒說:“我自幼便熱愛閱讀,閱讀能夠增長見識、開闊眼界。我認為寫作最終體現的還是個人的素養,而閱讀便是增強素養的最好路徑。好讀書,讀好書。這是前人對我們的匠心提醒,我相信即便千年之後,經典之作總是能為我們後輩帶來啟發,帶來激勵。高三一年很繁忙,於是我訂閱了《人民日報》,並且每天抽空讀報紙。有很多我的同學不理解我的行為,甚至有時我自己都有所懷疑是否真的起了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無論我們身處何時何地,心繫家國、關注時事是我們每一位青年應有的責任感!”

學弟學妹們請她介紹經驗,她談了兩點:一是多思多練。在老師的指導下,保持探索心態,品味文學之美。要“心繫家國,關注時事,敢於擔當,奮發向上。不急於求成,踏踏實實,定能獲得從容的心境,下筆如有神!”

一是特別重視摘抄。她說:“高一、高二的閱讀時間比較充裕,所以我一邊讀自己喜歡的書,一邊摘抄;級組統一發的閱讀材料也是老師們精選過的,十分好,也應該多摘抄!高三的時候,摘抄就相對更有針對性了。我在高三的時候摘抄兩種東西。一是根據時事摘抄時事評論,更重要的是思考並寫下自己的想法見解,最好是可以與他人討論,通過思維碰撞,獲得更加先進的見解;二是摘抄優秀作文,體會文章結構之精妙靈巧之處,語句之酣暢美妙之味,進而增強自己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

曾學鋒的摘抄本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談起自己的愛徒,彭千老師滿臉寵溺,非常自豪:“學鋒高考作文能取得好成績,我覺得並不意外。學鋒是我的語文科代表,語文基礎紮實功底很好,學習刻苦認真,肯花時間積累,文采很好,平時寫的作文就經常能夠當範文在班上傳閱。這是她自己的努力。”

與學生相比,彭千老師有著更為強烈的古典氣質,靈慧而優雅。問起她培養學生作文的具體做法,這位第一次帶高三工作剛滿三年的小姑娘首先把功勞給了備課組:“我們高三語文備課組到了高三每週都會全級印發時評材料,這些材料不能僅僅當做早讀材料讀完就扔,需要自己有意識地進行收集,還需自己動筆將最精華的部分(如時評的觀點、佳句、思路、邏輯等內容)摘抄下來,有時間的同學,還可以依據好的時評的結構或內容進行仿寫。”

她也談到了自己的一些做法:“我在高三下學期,仍然會利用課堂播放央視紀錄片或好的電影給學生觀看,我認為視頻也是很重要的語文資源,學生不僅喜歡看,還能從中積累到他們所需要的素材。另外,我週末基本上只佈置閱讀和摘抄的任務,並且指定一篇作文讓學生進行摘抄。讓學生愛上寫作,不能只在課堂上光講方法,也不能只讓學生機械地練習寫作,沒有積累,沒有閱讀,沒有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看法,是不能寫出好作文的。”

廣東七篇高考滿分作文 其中一篇來自順德一中理科生曾學鋒!

在高考前,作為班主任的彭千老師給班上的每位同學都寫了一封信。給曾學鋒的內容如下:

學詩習文度芳年,揮斥方遒試筆鋒。卿擅文科,文才出眾,妙筆生花,屢出佳作。擅交友,友眾多,喜言笑,性開朗。卿嘗為一班之長,於人與事,有獨立之思想;於師與長,懷恭敬以衷腸。常揚正氣之風,屢有俠義之為,師甚賞識卿也。高中三年,值此落幕。天高地闊,前途萬里,為師於此祝卿振翅高飛,金榜題名。

靈師出高徒,信哉!

附曾學鋒的高考滿分作文:

追夢之光,代代傳承

——給新時代青年的一封信

廣東考生

致18歲的你:

展信佳!祝賀你來到美麗的18歲。2018年,是我的十八歲,不禁感概萬千——我看見追夢之光在代代傳承,中國亦一路前行,一路發展——謹以此信,抒發己懷;同時願追夢之光,因你們的傳承,祖國更精彩更動人!

十八年前,千禧之年,我們誕生在剛步入新世紀的中國,被稱為“世紀寶寶”,身體裡流動著華夏民族“龍”的血液。八年後,也就是難忘的二零零八年。那一年,我們在上小學二年級,空氣中氤氳著北京奧運的喜悅氛圍,突然,如同雷聲撕破天際,汶川大地震——家園瞬間被震碎,毀萬千生靈於一旦,舉國悲慟。然而,我亦在此時看見中國人民不屈的民族精神:解放軍不畏餘震,只爭朝夕,高舉救災的大旗;倖存者克服悲傷與恐懼,眼裡盛滿篤定與堅強;孩子們懷抱感恩之心,眼裡依舊閃耀著希望……十年前的汶川,地震震碎一切,而僅僅十年後,這裡又神奇地誕生了一座新汶川!——這就是咱們中國人,災難可以毀滅一切,但卻永遠無法動搖我中華民族追求完滿、追求幸福的中國夢想。願今日的你,無論遇到任何困境,都能懷追夢之光,不斷前進!

順著時間的軌道,讓我們一起走近2013年。那年我成為了一名初中生,國家發射了天宮一號,並且首次進行了太空授課;那時“公路村村通”基本完成,“精準扶貧”開始推動。到了2017年,我來到高中,國家的發展更是日新月異——互聯網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也因為那時的扶貧政策,今日我國恩格爾係數進入了全球0.2%—0.3%的富足區間——中國更好了,百姓更幸福了!——正是一代代人懷揣的追夢之光,才得以照耀今日之中國,逐步圓夢。你看看我的時代,是上海洋山自動化碼頭那些平均年齡不超過22歲的青年工匠之夢,是以宋璽為首的90後赴亞丁灣青年的維和之夢……正是這些青年的追夢之光,照耀九州,促祖國發展。願你懷揣追夢之心,以青年的熱血與奮進之力,不斷前行!

今日,我們長大,手持前輩交付的歷史的接力棒;明日,手上的接力棒將交付給你們。今日,我們從未如此接近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但困難與挑戰依舊存在,國家發展仍需我輩青年砥礪前行;明日,你們的2035年,國家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挑戰與競爭會更激烈,期待你們這一代青年,繼續傳承追夢之光,護祖國一路前行!

追夢之光,今日將來到你們手中,願新時代的你們代代傳承!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願我們青年以追夢之光照耀前路!正如青年時期的周恩來先生所言:“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之時!”

18歲的我

2018年6月7日

【點評】

一是考場“任務”完成好。文章採用書信體,作者的角色與閱讀對象把握準確;在行文中,能緊密結合原材料的相關信息,進行合情合理的“聯想與思考”。能夠切實按照高考作文的“情景驅動”來結構全文。

二是能集中表達自己的“聯想思考”。文章以“追夢之光,代代傳承”為中心,分兩個層次展開論述,第一層能針對“我輩”“抒發己懷”,第二層能針對“你輩”“表達祝願”;這兩層相互交融,且都立足於“追夢之光,代代傳承”這一著眼點,中心突出,文字駕馭力好。

三是“語言表達”有文采。文章中的第二段寫地震之後人們的表現、第三段中“我的時代年輕人追夢”的舉例、第四段寫“今日”與“明日”的情形,或排比,或整句,或對照,或比較,行文有氣勢且富有文采;另外,文中像”空氣中氤氳著北京奧運的喜悅氛圍”等語句,也頗有底蘊與張力。

四是“情感表達”真摯。文章緊緊結合自身的成長經歷:由“小學、初中、高中”三個自身的成長時期與同期的國家發展相結合,在談自身“際遇與機緣”的同時,也在談與國家“共同發展“。這種運思,既切合命題要求,又很好地表達了自己對國家、“我輩”對“下輩”的真摯感情,關於這一點,也可從全文眾多的“感嘆符號”可見一斑。

綜觀整篇文章,切合考場作文的任務要求,且在“中心、語言與情感”等方面富有個性特色,是一篇值得推薦的優秀文!

(深圳市龍崗區龍城高級中學語文正高級教師 胡興橋)

參考:順德一中、廣東省教育考試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