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木旋村」老手藝人堅守百年非遺技藝

河北“木旋村”老手艺人坚守百年非遗技艺

國外代表團到廣宗縣參觀調研非遺文化。廣宗宣傳部供圖

“這手工木旋最講究的就是尺寸精確、一絲不苟。我做這個已經大半輩子了,有些東西眼睛閉著,手一摸就知道怎麼做。”河北省木旋技藝第二十代傳承人喬欣衛說。

河北廣宗縣楊清村,是一個聞名遐邇的“木旋村”。曾經,該村幾乎人人都會做“木旋”這門傳承了600年曆史的手工技藝。2007年,廣宗手工木旋技術被河北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60歲的喬欣衛是木旋技藝第二十代傳承人。走進他那間不大的作坊裡,只見裡面擺放著機床、刀具及木料。

河北“木旋村”老手艺人坚守百年非遗技艺

手工木旋製作的工藝品。 張鵬翔 攝

“手工木旋主要製作工具是木製旋床、旋刀、鑽及斧頭、鋸、圓刨等。”據喬欣衛介紹,旋床由床架、拉弓、壓板、踏板、座板等部分組成,旋刀則包括平刀、斜刀、尖刀、圓刀、彎刀、指甲刀等。

“雖然木旋這項工藝流程簡單,但工序精細,關鍵是熟能生巧。”喬欣衛稱,木旋工藝一般以楊柳等較硬的木質為原材料。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尺寸,旋製成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日常生產生活用品,桌椅板凳床的圓腿、柱及砸蒜錘、擀麵杖等,只要能找出對稱軸線的圓形制品,均可旋削而成。

據廣宗縣誌記載,手工木旋技術發祥於楊清村,俗稱“旋東西”,源於明永樂十六年,至今已有600年曆史。該技藝以旋床為基礎,以木材為載體,通過手工技術加工,將木坯旋削成各種生產、生活用具。後來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旋削技藝,成為聞名遐邇的“木旋村”。

河北“木旋村”老手艺人坚守百年非遗技艺

喬欣衛用旋床正在製作日常用具。 張鵬翔 攝

“那時候很多人家都需要做刀把子、木塞子等各種日常用品。現在工業發達了,很多東西機器都代替了,所以幹這行的人越來越少了。”據喬欣衛回憶,以前廣宗有好多家制作木旋的作坊,現在基本看不到了。

“如今能堅守這項老手工技藝的人太少了。”喬欣衛表示,這門手藝要憑悟性和長期的體會及感覺才能掌握。它如同其它藝術創作一樣,每件製品的形狀都是在藝人自己感悟和創意下形成,這就是傳統工藝中的瑰寶。(張鵬翔 李鐵錘 趙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