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晁錯慘遭腰斬

衣賜履按:後世評價晁錯,往往都雲“書生幹不了大事”,我倒以為,要都是官場老油條,別說大事,什麼事也幹不了。

英雄多為悲情人物,我以為,晁錯當得“英雄”二字。

應在前155年到前154年之間,晁錯更改法令有三十餘種,各封國反應激烈。晁錯的老爹都聽到了消息,當時就一個頭兩個大,老爺子專程從老家潁川(河南省禹州市)趕到長安,對晁錯說,皇上剛剛即位,讓你當權處理政事,可是你專門跟親王們過不去,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離間人家的骨肉,全天下都在怨謗你,你圖了個什麼?

晁錯說,話是沒錯啦,但是,如果不這樣做,朝廷沒有尊嚴,皇家不能平安。

老爺子怒了,說,你小子這樣做,姓劉的天下安寧了,姓晁的死無葬身之地!

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晁錯慘遭腰斬

【晁老爺子,見一葉而知秋】

回家之後,老爺子服毒自殺。臨死前說,我先走一步,大禍將至,我不忍見到!死後十來天,吳、楚等七國,高舉“誅晁錯”的大旗,舉兵叛亂。

雖然早就對削藩的後果有心理準備,但是,叛亂真起來了,景帝劉啟和晁錯,也是驚惶萬分,兩人商量要出兵平叛,劉啟問,老晁,七國叛亂,聲勢浩大,如之奈何?

晁錯說,皇上,如今之計,只有您御駕親征,方可平叛。微臣駐守長安,給您搞好後勤保障。

衣賜履說:此話一出,連我衣賜履都想揪住晁錯的頭髮,抽他一千個耳光!你特麼以為面對的是高祖劉邦啊?除了劉邦打過仗,到目前西漢的五個皇上有哪個打過?包括之後武功高強的漢武帝,也沒親自上過陣啊!皇上去前方打仗,你留守後方,你以為你是蕭何啊?只此一句,即使平叛七國之亂後晁錯未死,景帝也會找個機會弄死他。

劉啟愣在那裡,以為自己聽錯了。

晁錯又說,另外,如果想讓他們退兵,還可以把徐縣(江蘇省泗洪縣南)、僮縣(安徽省泗縣東北)一帶,吳、楚聯軍還沒有攻下的地方,劃歸吳國,他們就應該會退兵了。

衣賜履說:看到這一句,我以為看錯了,趕緊擦了擦眼鏡一個字一個字地看,居然真是這麼說的。我是很難理解,因為,對封國,目前的政策是要削他們的地盤,晁錯突然提出來要增加吳國的地盤,有點匪夷所思。不過,我往好裡想,是不是史書上記錄不全,晁錯想使個緩兵之計,先給吳國土地,讓他們罷兵,然後再想辦法剿滅?

劉啟繼續發愣,簡直是無言以對。

緊接著,晁錯的殺神袁盎上場了。

晁錯與袁盎相互仇視,由來已久。有晁錯在某處就坐,袁盎總是避開;袁盎出現在哪裡,晁錯也絕不會過去;兩個人就未曾在同一個屋簷下說過話。袁盎曾任吳國宰相,等到晁錯升任御史大夫(最高監察長),就派人調查袁盎收受吳王劉濞賄賂的事,證據確鑿,依法應處重罪。劉啟下詔赦免袁盎,把他貶為平民。

衣賜履說:袁盎的罪是“受吳王財物”,我們翻譯成“收受賄賂”,關於彼時賄賂應判何罪,我未見法律原文,但總覺得似乎不嚴重,比如,周勃被下大獄的時候,送給獄吏黃金兩萬兩,又送給文帝劉恆的舅舅薄昭無數錢財(詳見拙文《

周勃跨出監獄大門,感嘆道,原來獄吏這麼威風!》),太史公大大方方記在《史記》裡,似乎不算個什麼事兒啊。估計彼時在“賄賂”這個項目上,處罰彈性比較大。晁錯和袁盎,樑子肯定是早就結下了,這次,就是你死我活。袁盎保住了命,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機會,一定把晁錯往死裡整。官場生態,就是這麼火辣辣的。官場有風險,入場需謹慎!

吳、楚叛亂之後,晁錯準備趁機再次打擊袁盎,對御史丞(總監察官)、侍御史(監察官)說,袁盎收了吳王劉濞大量金銀財寶,一味替劉濞掩飾,拍著胸脯說劉濞不會謀反。現在怎麼樣?劉濞反了!我要奏請皇上,嚴懲袁盎,他肯定知道劉濞他們的陰謀。

御史丞、侍御史說,如果在叛亂前,治袁盎的罪,可能會中止叛亂密謀;現在叛軍大舉西進,就算殺了袁盎,又能有什麼用!況且,袁盎不過是貪財而已,不可能參與。

正當晁錯猶豫之時,有人已向袁盎通風報信。

衣賜履說:一聽御史丞、侍御史的話,就跟晁錯不是一夥兒的,因此才會有人向袁盎通風報信。晁錯,朝廷上下,一個自己人都沒有。

我們之前也提到過袁盎,他在文帝劉恆時期,就在宮中任郎中(宮廷侍衛官)等職,很得劉恆賞識。人品似乎還不錯,喜歡直言勸諫,也正因為有這個毛病,在朝廷呆不下去了,被調任隴西都尉。他對士兵們仁慈愛護,士兵們都爭相為他效死。之後,提升為齊國宰相,再之後,調任吳國宰相。袁盎的侄子袁種在宮中任職,年齡不大,但深諳官場存活之道,袁盎任吳國宰相之前,袁種對他說,吳王劉濞,牛逼閃蛋慣了,吳國朝中,充斥奸詐之輩。你到任後,切不可與他們對著幹,如果你想揭發懲處他們的罪行,他們不是上書控告你,就是直接幹掉你。南方潮溼悶熱,叔啊,沒事兒就喝點小酒,最好每天都把自己灌暈,啥也別管,時不時地敲打一下劉濞不要謀反就行了。只有這樣,你才可能躲過一劫。

袁盎採納了袁種的策略,吳王厚待袁盎。晁錯調查袁盎受賄的事,當在此期間發生。

衣賜履說:吳王劉濞要反,袁盎當然知道,但不能說。從袁盎一貫的表現看,也是一個直人,然而,謀反這種事情之可怕就在這裡,說,肯定死;知道,也肯定死。因此,只好裝傻,打死也不承認,這就是為什麼袁盎拍著胸脯保證吳王絕不可能造反的原因。

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晁錯慘遭腰斬

【袁盎,可不只是個“直人”,道行很深滴】

袁盎得知晁錯想弄死自己,嚇得頭髮都豎起來了,連夜去見竇嬰,分析吳王劉濞叛亂的原因,希望能面見劉啟,親口說明原委。竇嬰入宮奏報,劉啟召見袁盎。袁盎入宮晉見,劉啟正與晁錯討論後方勤務。劉啟問袁盎,現在吳、楚叛亂,你覺得局勢會怎樣?

袁盎說,不值得擔憂!

劉啟說,劉濞利用礦山就地鑄錢,煮海水為鹽,招誘天下豪傑。他在白首之年才舉兵造反,如果沒有萬全的把握,他又何必呢?你為什麼說他不值得擔憂?

袁盎說,吳王確實有採銅鑄幣、熬海水為鹽的財源,但哪有什麼豪傑被他招誘去了呢!假若吳王真的招到了豪傑,豪傑也會輔佐他按仁義行事,也就不會叛亂了。吳王所招誘的,都是些無賴子弟、沒有戶籍的流民、私鑄錢幣的壞人,所以才能相互勾結而叛亂。

晁錯認為袁盎倒向自己這一邊,插嘴說,袁盎說得對啊!

劉啟問,如果是這樣,我們應該怎麼辦?

袁盎說,請陛下讓左右迴避。

劉啟讓人退出,唯獨還有晁錯在場。

袁盎說,我要說的話,任何臣子都不應聽到。

景帝就讓晁錯迴避。晁錯雖然不高興,但還是退避到東邊的廂房中,對袁盎極為惱恨。

晁錯退出後,袁盎說,吳王劉濞和楚王劉戊互相通信,說高皇帝分封子弟為王,各自都有封地,現在賊臣晁錯擅自貶謫諸侯,削奪他們的封地,因此他們才舉兵造反,打算誅殺晁錯,恢復原有的封地才罷休。我認為,現在只要誅殺晁錯,派出使臣宣佈赦免吳、楚七國,恢復他們原有的封地,那麼,不必流血,就能重獲和平。

劉啟沉默良久,說,如之奈何?我不會為了愛惜他一個人而向天下謝罪的。

隨後,任袁盎為太常,秘密收拾行裝,準備出使吳國。

衣賜履說:嗚呼,晁錯!

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晁錯慘遭腰斬

【如之奈何?】

十餘天后,劉啟授意宰相陶青、中尉(長安警備區司令)嘉(名不詳)、廷尉(司法部長)張歐上疏彈劾晁錯:一切行為,都辜負皇上的恩德和信任,欲使皇上與群臣、百姓疏遠,又想給吳國割地,毫無臣子的禮節,大逆不道,晁錯應腰斬,父母、妻子、兄弟姐妹,不論老少,全部綁赴街市處決。

劉啟批覆“可”。

衣賜履說:這一段,讓人毛骨悚然。原文有“無臣子禮,大逆無道”的字句,雖然晁錯提出讓劉啟御駕親征,也不致於如此評價吧?由此,我們想到,兩千多年來,帝王們想收拾臣子,想加什麼罪名而不可?可憐晁錯,還在為如何平息叛亂殫精竭慮呢。即使晁錯有罪,夷其滿門,帝王行事,可謂狠矣。

官場兇險,一至於斯!

晁錯對此卻一無所知。劉啟派中尉嘉傳召晁錯,一同乘車,穿過街市。就在街頭,晁錯仍穿著朝服,在東市被腰斬。

醬香通鑑|七國之亂之晁錯慘遭腰斬

【電視劇里美化了一下劉啟,說“腰斬”是和晁錯商量好的】

劉啟派袁盎,與宗正(皇族事務部長)劉通(劉濞的侄子),出使吳國。

衣賜履說:站在劉啟的角度,削藩勢在必行;從封國的角度,絕不任你宰割。晁錯和商鞅一樣,也是“極身無二慮”,但是顯然對封國的反彈估計不足,雖有預判,但無準備,連基本的軍事準備都沒做,才會進退維谷。另外,晁錯的悲劇,可能跟其性格也有關係。太史公謂其“為人峭直刻深”,意為嚴峻、苛刻,滿朝沒有親近之人,在對待袁盎的態度上,實在脫不掉“公報私仇”的嫌疑。然而,商鞅、晁錯這樣的人,如果待人寬厚仁愛,與人為善,又豈能承擔起變法、削藩這樣的重任呢!

劉恆總體上是比較寬厚的,但在政權將傾的時候,別說晁錯,就是親老婆親兄弟,估計該殺也就殺了,這裡沒有什麼道德標準,政治考量是第一位的,符合政治邏輯。

我相信,維護皇權,勢必削藩,這一點,當然不是隻有晁錯能看出來,只不過,別人都不說而已。包括所謂的“直人”袁盎,不也是裝聾作啞、明哲保身嗎?劉啟和晁錯,其實搞了一場“豪賭”,幸運的是,他們最後賭贏了,雖然,是以晁錯全族人的命為代價的。平叛七國之亂,基本上斷了封國造反的念頭,為之後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真正實現中央集權,打下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心理基礎。

我們說,晁錯其人,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甚至是很嚴重的缺點,但是,他的那種“極身無二慮”的精神,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精神,對得起“英雄”這兩個字。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