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芳(图)

​李芳,女,汉族,信阳市浉河区人,1969年5月出生, 1989年7月毕业于原信阳师范学校,199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信阳市浉河区董家河镇绿之风希望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2018年6月11日17时50分许,李芳同志在护送学生放学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一辆满载西瓜的摩托三轮车突然闯红灯急速冲向正在过马路的学生,危急时刻,她奋不顾身冲上前去,用自己的身体挡护学生,并奋力将学生推开。学生得救了,她却遭受严重撞击,经多方抢救无效,于6月13日凌晨4时40分不幸殉职,年仅49岁。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芳(图)

李芳同志长期扎根基层,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对党的教育事业满腔热忱,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党的宗旨,在危难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入党誓言,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四有”好老师的模范榜样,是乡村教师的一面旗帜,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芳(图)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芳(图)

不忘初心,对党忠诚。李芳同志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在入党志愿书中她写道:“我将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多年来,她始终牢记入党誓词,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最高位置,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热爱,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教书育人上。据绿之风希望小学党支部书记讲,李芳同志工作中总是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也是同事眼中的老黄牛。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她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在党支部组织的十九大精神集体学习上,她说:“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我们老师的任务就是要让‘四个自信’进课堂,特别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别山红色文化融入到教学中,在孩子们心中从小播下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种子。”课堂上,她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每当念到党、祖国和人民等词语时,她都会满怀深情、反复吟诵,同时讲解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向他们学习。作为一名老党员,她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开展传帮带,帮助新进年轻教师尽快适应乡村教育环境、提高教学实践能力,仅近五年就带出20多名“教师学生”。从教29年来,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未向组织提任何要求。在荣誉面前,她总是首先想到年轻人。据调查了解,她参加工作以来所获得的22项荣誉都是在2010年之前的,近8年来没有接受过任何荣誉和表彰。当别人问她为什么总是将荣誉让出来时,她说:“农村教育需要年轻人,我年纪大了,他们比我更需要这些荣誉去激励”。这些朴实的话语和行为,饱含着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芳(图)

扎根基层,无私奉献。1986年,17岁的李芳在报考志愿书中写道:“我自愿报考信阳师范学校,毕业后愿意到边、偏、远、穷、山区学校任教,一定服从组织分配。”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这一做就是29年。1989年毕业后她去了董家河乡最偏远的黄龙寺学校任教,这所学校地处大别山腹地,不通车、不通电、连电话也没有,仅有一条长达20公里、宽不足2米的崎岖土路与集镇相连。黄龙寺学校撤并后,她又先后到谢畈小学、董家河中心学校、绿之风希望小学任教,始终没有离开董家河这个偏远的山区小镇。结婚后,本来可以向学校申请教师中转房,她却把指标让给了他人,一家人蜗居在丈夫单位电管站的小机房里。2000年,丈夫调回市区工作并在市内安家后,她仍坚守在董家河任教,其间她曾有多次机会调回城里,但她总是说:“我是董家河人,对董家河有感情,对这里孩子也有感情,大家都不愿在农村,谁来教农村的孩子?”这些年,她总是每周五晚上回城与家人团聚,周日晚上就提早返回学校。即便家庭遇到丈夫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女儿上学需要照看等困难,她也从未动摇。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扎根基层、辛勤耕耘的行为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心怀大我、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不仅如此,她还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身边的年轻教师扎根基层、安心从教,在她所住的教师宿舍楼里,数她年纪最大,她像大姐和长者一样,始终关心温暖着年轻教师。每周日从市区返校时,她总会在城里买些水果、小食品等,分给“大家庭”的老师们。一有空她就帮助年轻老师带孩子,还经常给孩子买玩具、送吃的。当年轻老师遇到烦恼忧愁或家庭出现纠纷时,她总是耐心疏导和劝解,帮助他们解开疙瘩、化解矛盾。2017年冬突降暴雪,她发现几位家在外地的年轻老师没带冬衣,就把自己的棉衣全拿出来,分给大家御寒,不少老师都感动地说,“李芳在楼上,就像妈妈在身边。”这些点滴的关心和温暖,留住了许多年轻老师的心。在她的感召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留下来,把山区的希望小学作为放飞青春理想的地方。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芳(图)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李芳(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