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MI回落看实体经济罕见之困境

从PMI回落看实体经济罕见之困境

6月份PMl披露后,第一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越往深处研究越感到恐惧与担忧。除了对PML主要指数在景气度上方感到怀疑外,对其趋势与一些主要指数滑落程度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已经预期回落,意料之外是没有想到回落幅度这么大。

6月官方制造业PMI 51.5,相比于5月份的51.9有所回落。最主要的生产指数从5月份的54.1下降至53.6。这与最能反映实体经济状况的用电量数据非常温和。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从72.2万吨降到了69.3万吨。全国高炉开工率,也从5月下旬开始放缓。适逢仲夏,民用电需求激增,而电厂生产耗能却在下降,说明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用电急剧下降,折射停工歇业倒闭情况比想象严重。

官方的PMI主要以大中型企业、国有企业为主,传递到中小微最困难最艰难经济体身上数据统计有时滞而且并不一定全面,预计需求放缓向生产端传导开始加快,PMI生产指数还会继续回落。实体经济最困难特别是小微生产者生死抉择期将会在3季度迅猛袭来。

最值得注意的是,内需不强,外需更弱。6月新订单指数从53.8下降到53.2,新出口订单指数从51.2下降到49。新出口订单跌破50景气度,进入衰落区间。没有新订单,怎么生产?生产什么呢?

出口进一步下滑是大概率事件。虽然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过在贸易战硝烟弥漫情况下,这个作用基本被抵消了。三季度、四季度出口企业将更加困难,出口经济将持续滑落。最严重的是背后是中小微出口实体企业。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但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原材料库存指数49.6大降至48.8,产成品库存指数从46.1提高至46.3.

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升,源于供需两弱下的被动累积。原材料库存下降明显:一方面是生产放缓,使得所需要的原材料减少。另一方面是原材料涨价对补库的压制。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从56.7提高到57.7;出厂价格指数从53.2小幅提高到53.3。

从6月PMI指数来看,无论国家统计局数据多么漂亮,无论主流媒体多么莺歌燕舞,也无论一些专家如何没有底线昧着良心说假话,经济回落、处在下行通道这个事实是显而易见、不能否定的。原因何在?

外部的贸易战,内部的需求不足,资本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下降,畸形的房地产扭曲经济结构等。不过,眼前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所谓的严监管,目的在于实体经济,但事与愿违却在大大伤害实体经济。

通过这两年的金融整顿,最新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腰斩,非标表外业务被堵死,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被扼杀。这三大板块存在一定问题与风险是不可否认的。整顿与严管是完全必要的。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三大板块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对象一定程度上是哪些在大型金融机构根本融不到资金的中小微生产者的资金需求。成为中小微生产者无奈的融资渠道。今天借金融整顿,一刀切打压关闭后,大型金融机构又没有服务小微经营者的丝毫意愿,直接伤及的就是中小微生产经营者。等于把中小微生产者最后一条路、哪怕是代价高一点的一条路也给切断了,又给不出新的路子,金融又回到了过去高高在上的大型银行垄断市场的老路上。必然使得中小微生产者等实体经济融资更难更贵。

通过降准等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已经证明几乎没有任何效果,效果都在统计报表里,不在实体经济里。降准是将流动性释放给商业银行,而商业银行没有意愿贷给中小微生产者,因为其没有手段获取中小微生产者的信用即风险大小,能不能归还贷款本息。当然,不能怪罪商业银行,因为大部分小微生产经营者连一张报表与账本都没有。

从PMI回落看实体经济罕见之困境

改革开放40年了,而目前的金融严监管与整顿手段又回到了过去。带来的恶果就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与过去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走不出“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主要原因是一刀切。比如,目前的金融整顿,对社融、表外、非标,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平台,一关了之。全部关闭后,监管最简单最省事了。但可苦了实体经济,实体企业,对大部分守法经营者是最大的不公。因为一关了之,违法者“罪有应得”,而守法者呢?蒙受了不白之冤。

一定要杜绝“一管就死“的懒政行为。这就要求监管者吃苦受累。谁违法违纪查处谁,整治谁,处罚处理谁。而不是将所有新金融业态一关了之。

一定要用科学客观思维认识看待金融风险。金融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金融机构一定程度上就是经营风险的。在一个高风险的金融行业乌托邦思维想监管到零风险,不仅是违背科学客观规律的行为,而且也是最不经济的。其消灭最后一点风险的边际成本无限大。想在高风险的金融行业消灭风险,是违背客观规律、不懂金融机理的对抗性思维!

高风险的金融行业不怕有风险,怕的是没有人承担风险,比如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决策带来的风险,往往找不到风险承担者,最终是百姓买单。这是最可怕的。

市场经济机制下,对于金融投资的高风险只要有人承担出险后果,就没有什么惧怕的。谁的孩子谁抱走,谁弄的风险谁承担。俗话说,高风险高收益。市场经济体制下是有人愿意高风险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高回报。完全市场化的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民间融资等市场主体很明确,承担投资风险的责任很清晰。违背市场机理的监管,试图把金融高风险彻底消灭,既不现实,也扼杀市场经济高效配置资源的机理,最终伤害的是实体经济,中小微商户、生产经营者的弱势经济体。

从PMI回落看实体经济罕见之困境

殊不知,监管层能否从梦中醒过来,回到客观现实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