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比较重视家世,尤其在古代,家族的名誉一经玷污,就很难修补,甚至影响子孙后代,特别在仕途上更为明显。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岳飞精忠报国,为国家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却死在秦桧的暗算之下,令人痛惜。世人皆知,就是因为秦桧的谗言,是使得一代抗金英雄岳飞无辜冤死的导火索。秦桧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他的铜像至今仍然跪在岳飞墓前忏悔,承受着世人的唾骂。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秦桧死后,其后世子孙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可谓是深受其害。他们即使是功绩卓越,也摆脱不了秦桧骂名的影响。

自古就有句名言“上梁不正下梁歪”,其实这是一种带有偏见的说法,秦桧的后人并不像秦桧一样是卖国贼,其中就有很多大有作为之人。

秦桧的两位最杰出的后人,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

今天要说的这两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大奸臣的后人,面对世人质疑的眼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与祖先的不同,一个成为了民族英雄,而另外一个也成为了国家栋梁。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秦矩,南宋抗金名将。秦矩事实上并非秦桧的血亲,而是秦桧的养子秦熺的后代。嘉定十年,金兵再次南犯,朝野一片恐慌。此时,朝中无将,人心惶惶。正当宋宁宗感叹“国难当头,无人为国负任”之际。老将军赵放举荐了秦矩,称此人“文武兼备,可当大任”。可有人反对:“秦矩乃大逆贼秦桧之曾孙,其祖恶贯天下,万世唾之,不能用其后人。”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宋宁宗心急如焚,可实在是没有能用之人,他还是招秦矩入宫进见,面对群臣的质疑和皇帝的蔑视,秦矩却不以为然,只求为国效命,于是宋宁宗还是命他为蕲州通判兼领守备事略,不让秦矩担任主帅。秦矩自知祖上为人不齿,一心要洗刷耻辱,决意在抗金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他与主帅李城精诚合作,训练士兵,此时依然有人就其祖上秦桧的事来指责他。秦矩有力回击:“祖上是祖上,我是我,我一心为国,问心无悔。”当十万进军向蕲州以碾压之势袭来,秦矩的守军根本无力抵抗,败局已定,手下劝他弃城逃跑,他却亲自登城与敌人拼杀并说:“我已决心与此城共存亡。”后寡不敌众,他率全家7口,投入烈火中捐躯。死后,宋宁宗封他为烈侯,还亲自为其庙赐额,御题“褒忠”二字。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秦大士,同样也是秦桧后人,他自幼聪明好学,38岁进京赶考,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的第43位状元,负责掌修国史。后来乾隆皇帝赏识秦大士的才华和气节,提升他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教皇子们读书。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大家都知道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代,就对他百般嘲讽。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这事,就问秦大士:“秦桧可是你祖先?”他只回了一句:“一朝天子一朝臣。”巧妙的回避了那个尴尬的问题,也让乾隆见识到了他的能言善辩。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一天,秦大士同昔日的诗友游岳王坟。岳王坟前有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像,两旁有以秦桧夫妇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写的一副楹联。对联是:“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他的诗友们便戏谑状元郎也是姓秦的,是秦桧的后裔,并要他题对联以记此游。秦大士苦苦一笑,便做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秦桧的两位后人,一个是大清第43位状元,一个是为国捐躯的将军

无论是秦矩还是秦大士,他们都只用一句话就表明自己的态度,的确是值得后世尊敬的。然而直到如今,岳飞的后人依然不能原谅秦家。岳飞的很多后代不允许与秦桧后代结婚,两氏仇恨千年难消。历史不是一成不变的。坏人很坏,但不要一竿子打翻他的所有后人。我们应该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看待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