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要讓孩子趟鋼琴這渾水?當然是因爲我跟風嘍!

熟悉橙子的讀者朋友都知道,最近半年,我家大寶毛頭開始學習鋼琴。

在我小心翼翼的維護下,他對鋼琴還是蠻有興趣的,練習得也算配合,沒事的時候還要去發(亂)明(彈)一首自己的曲子,架勢擺上去人模狗樣的,然而這一切並沒有什麼卵用……

過了最初的新鮮感,他一樣會懶惰,一樣會畏難,一樣會在搞不定的時候發脾氣,經常以一場崩潰大哭來結束今天的練習(想了解可以戳我之前寫的這一篇《我一定是瘋了,才會試圖讓一個高需求孩子學鋼琴》)

練琴是個精細而又辛苦的活兒,不單要記住旋律和指法,還需要來來回回的重複彈到吐,才能讓手指的肌肉群形成固定記憶,就算一首很簡單的曲子,也要經歷一個很枯燥的練習過程,這對於一個貪玩的7歲小男孩來說,實在違反天性,只靠他自己是不行的。

現在毛頭每天放學回家,不光要完成課業任務,還要練琴,無一不需要老母親監督檢查。

如果每天心平氣和的練,就算再笨再慢我也是可以一直耐心的陪到天荒地老,問題是很多時間是不太順利的,遇到練習瓶頸更是天崩地裂一般,進入“越不爽越錯,越錯越不爽”的死循環,我還得壓著火氣來安慰他。

這個時候我心中總是不可避免的湧起這個問題:我為什麼這麼想不開,非要跳鋼琴這個坑?

明明我自己小時候學琴的時候就很痛苦,而且學得很失敗,犧牲了整個童年的閒暇時間,最後卻連業餘水平都算不上,付出和獲得極不成正比,怎麼就這麼執迷不悟,繼續禍害自己的孩子呢?

是希望他在這方面有天份,今後有可能成名成家嘛?

是想讓他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多一點資本嘛?

是想讓他長大以後泡妞更容易嗎?

是想讓他多一條後路,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去教鋼琴嘛?

是因為別人家孩子都學了,我家不學好像輸了嘛?

是因為為覺得發個孩子彈琴的朋友圈巨有面子嘛?

我要如實的承認,我是一個庸俗的人,以上原因其實全都屬實,尤其是朋友圈這個事兒,真的比在風景名勝發九宮格還爽好多倍啊有木有!

但是就算這些原因的分量括弧加起來再乘三倍,也不足以抵消掉陪娃練琴的痛苦。真的為了這些原因讓孩子練琴,家長自己首先就堅持不下去。

因為就算放棄鋼琴,能失去的,無非就是一些非常不確定的可能性,還有一些為人父母的虛榮而已。

而能得到的,是一整顆可以跳動更多年的心臟啊!

畢竟陪作業已經非常驚險刺激了,為什麼還要給自己繼續加碼!

想讓孩子練琴的最深層的原因是,我自己的個人經歷告訴我,會一樣樂器,即便只是業餘級別的,即便以後的工作和這樣樂器沒有任何交集,這段學習樂器的經歷也會對一個人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

我初中的班級是一個特殊的集體,這個班級本身就是一支管樂隊,班級裡每一個學生,都會一樣樂器,在這個班級的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整個班級整體的精神面貌和氣質,就是和普通班級截然不同。

會樂器的孩子,都是驕傲自信的孩子

這個班級的小夥伴們都特別的“不怯場”,上臺沒有扭捏害羞的,全都大方自信,即興的說來就來。即便是發生錯誤,也會非常從容的自我解嘲,一點都不會慌張。

別的班開班會都是冷場,所有人都儘量縮起來,怕被點名,我們班開班會熱鬧非凡,老師從來不組織,坐在後面看戲就好,所有學生都搶著發言,班會直接開出辯論賽的感覺來。

我們班當時還是公開課專用班級,全年級老師的公開課都被我們承包了,因為課堂氣氛活躍又自然,學生個個發言踴躍積極討論,因為平時上課就是這個樣子。

會樂器的孩子一般從小就有很多上臺表演的機會,走到舞臺中央面對千百雙眼睛的注視,就好像回家了一樣親切,他們太熟悉那種“展示自己能力”的場面和過程,別的孩子還在克服緊張怯場,他們已經開始享受聚光燈下的感覺了,從容和自信其實是可以練習出來的,一個學樂器的孩子,無疑擁有了更多的練習機會。

會樂器的孩子,都是認真而有毅力的孩子

真正接受過系統專業的樂器訓練的人都會知道,想把一支曲子演奏得流暢好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太多太多的細節需要一一照顧到,旋律,節拍,音準,一丁點都不能錯,如果是練樂團,還要講究配合。

我們排練了3年,也只能演奏十首左右的曲子,每一首曲子都要掰開了揉碎了,一個音符一個音符的摳,腦子裡把曲譜背得滾瓜爛熟只是個開始,落實到手上,要做到表演的時候避免失誤,那就必須經過千百次重複而又枯燥的練習了,讓技巧足夠純熟,讓手上的肌肉也能記住每一個音符,做夢都能彈出來程度才可以。

所有的努力都是相通的,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能夠習慣下苦工,認真的把一首曲子練好,也同樣能把其他事情做好。

我們樂隊班的學習成績就非常能說明問題,當時校長組建這個班的時候,基本沒有考量學習成績,入選的學生要麼就是有音樂特長,要麼就是有顏值,只是為了讓樂隊更成功更好看,可以說,論先天智商這個班是不突出的。而且我們的排練和演出任務非常多,經常佔用上課時間,按理說應該影響學習成績,但是我們班的成績每次都是穩穩的年級第二,僅次於特招的“奧賽班”,遙遙領先於所有平行班,而且越是樂器水平高的孩子,學習成績越是好。

我現在還能記起來同學們一邊排練,一邊見縫插針的在譜架上做習題的情景,日常的燃啊!認真和勤奮已經成為了這些孩子的習慣。

會樂器的孩子,是情感豐富,有靈性的孩子

男孩子怎樣追女孩,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彈吉他永遠是最俗套也最有效的招數之一。

但是為什麼有的男孩子現去學彈吉他就不靈呢?哪怕他在惡補之下真的可以彈出一些曲子,依然會感覺是東施效顰、非常生硬?

是因為藝術修養不夠,他們是用技術彈出的曲子,而沒辦法把愛意蘊含其中,女孩子聽了自然是無感了。

前面說把一個曲子不出錯的演奏出來非常不容易,但是更不容易的是把一首曲子演奏好聽,演奏的動人。這需要演奏者根據自己對曲子的理解,並且傾注自己的情感,才能真正的做到。

從小學習樂器的孩子,日常與音樂相伴,對音樂更能敏感,為了提高演奏的感染力,演奏者的藝術表現力自然會變得更加豐富,就算是日後樂器擱下了,那些對情感與美的感受能力的表達能力,卻能夠保留一生。

所以當年我們那個班裡,同學們都非常富有藝術表現力,不光是口才好,唱歌都唱得特別好,一到聯歡會,就和演唱會現場一樣,個個上臺都有天王巨星一樣的氣場。還特別會演戲,即興就能攢個小品什麼的,語文課文裡的劇本也能演得有聲有色。

相信這樣有藝術修養,有表現力的人,今後無論走到哪裡,都是閃耀光彩的焦點。

交談間我們挖掘出了很多珍貴的回憶,所有人都十分懷念那一段和音樂相伴的日子。

學過樂器的人,終究是不一樣的,正是因為見識過這種不一樣,也想要我的孩子成為那樣有自信,有毅力,有靈性的人。

其實剛學了沒幾個月就能看出來了,本來在學校裡都很靦腆害羞的毛頭,已經開始主動在音樂課上要求給同學們演奏了,真的自信了很多。

所以啊,樂器這個東東,雖然折磨人,還是咬牙堅持下去吧,不期待孩子們能成名成家,惟願他們能被音樂滋養一生。

毛頭學期結束彙報演出,彈得很簡單,但老母親已經熱淚盈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