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公示失信人常态化 77名“资本老赖”现形

监管层公示失信人常态化 77名“资本老赖”现形

对老赖的公示惩戒将成为一种常态。证监会则表示,对于拒缴罚款的“老赖”,将按规定例行按月报送名单信息,持续依法惩戒资本市场失信行为,不断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大力夯实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诚信基础。

随着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对于失信人“老赖”的惩戒力度也在得到强化。

7月2日,证监会发布公告称,继6月1日公布首批31名资本市场“老赖”名单后,由拒不缴纳证监会行政处罚的46人组成的第二批“老赖”名单亦被证监会公示;而监管层公示的“老赖”人数已多达77人。

从目前的老赖类型来看,拒不缴纳行政处罚罚没款占比居多,此外亦有部分自然人因未履行资本市场公开承诺而入列。

在业内人士看来,对老赖的信息公示和限制,将进一步提升证监会行政执法的强制性与执行力,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公平健康发展。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除针对上述情形的“老赖”采取措施外,资本市场的信用体系建设还将体现在更多维度。

77名老赖遭公示

资本市场老赖名单的公布,来自于国家层面对信用体系建设的细化。

5月1日起,包括证监会在内,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最高法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民用航空器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统称限乘令)开始实施,要求各部门对失信人采取限制高铁、飞机乘坐等措施。

就在限乘令实施的17天后的5月18日,证监会贯彻并出台实施《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和民用航空器实施细则》(下称细则)。

根据细则规定,两类主体将被采取这一措施,一类为逾期不履行公开承诺的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另一类则为逾期不履行证券期货行政罚没款缴纳义务的受罚主体,如果受罚主体为机构,其法定代表人将成为限乘令的“目标”。

这一细则的执行也很快转化为执行力。

6月1日,证监会就发布了第一批31名资本市场“老赖”名单,其中5人被列入“不履行公开承诺主体”,26人被列入“不缴纳罚没款当事人”。上述老赖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对外进行了公示,并在公示期满后,限制相关方一年内乘坐高铁、飞机。

在证监会看来,第一批特定严重失信人名单的发布,是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的新举措,是对资本市场违法失信者敲响的一记警钟。

7月2日,又有46名当事人被列入了第二批资本市场失信人名单被公示,至此两批“老赖”人数合计增至77人。

“通过铁路和民航部门的联合惩戒,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使得资本市场‘老赖’无处遁形。”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应当严肃对待并严格履行公开承诺,被证监会行政处罚的当事人应当及时缴纳罚没款,这是其应负的法律义务。”

强化处罚执行

业内人士指出,资本市场老赖名单的公示,将提升对违法违规者实施行政处罚的强制力度,同时加大对市场失信者的监督。

“过去很多处罚是落下来了,但是很多违法者对行政处罚甚至司法判决拒不执行,主观欠缴罚款,这个处罚的强制力和严肃性带来了影响。”7月3日,一位接近证监稽查人士表示,“名单的公布并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能够对其罚款缴纳形成倒逼效果。”

事实上,就在证监会公示第一批 “老赖”名单满期后,31名资本市场“老赖”随即被限制了火车高级别席位和民用航空器的乘坐权。

“民航、铁路系统和信用数据联网后,部委们保送‘老赖’的数据后将直接被抓取,进而对其出行进行限制,信息化建设让这些措施实施的效率非常高。”上述民航系统人士称。

限制措施的效果也颇为立竿见影。证监会表示,出行方式受限后,部分老赖已经开始主动联系并补缴相关罚款。

“6月下旬,当事人杨某某主动联系派出机构,缴纳拖欠一年多的罚款。”证监会表示,“我会依规将其从名单中移除。邢某、钱某某、杨某某等人主动缴纳全部罚款,我会依规不再将其列入拟公布名单。‘两限’工作的联合惩戒效果初步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由于不少资本市场“老赖”需要依靠乘坐交通工具进行商务往来,因此这一限制措施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很多资本市场的受罚者是资本市场的活跃群体或‘掮客’,坐飞机、高铁对他们来说是刚性需求,否则很多业务没法开展,这样会影响他们赚更多的钱,权衡利弊下他们很多就会积极缴纳罚款。”7月3日,上海地区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对在法定期限内不缴纳罚没款的,我会将依据《行政强制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并由人民法院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直至罚没款缴纳义务履行完毕。”证监会表示。

日前,一位接近监管层的私募机构人士表示,公示老赖名单、强化执法强制力也是资本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而除行政处罚外,信用体系的建立也表现在更多领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