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孩子3-6岁教育的最关键是什么?

大赛爸爸说

心理专家李玫瑾老师讲过,六岁之前是孩子教育最为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尤为重要的是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事关孩子的一生。



三岁之前,培养的是孩子依恋情感,主要是由父母亲自照顾孩子,围绕在孩子身边,多说话,多做事,多给予孩子关心和照顾。这是父母日后教育孩子的资本。孩子三岁之前,尤其是一岁半之前,通常由谁带的,谁说的话孩子都比较听。


三岁到六岁,重点是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从大的方面说,无非也就是几个方面,一个是任性,第二个是抗挫折,第三个是预防自私,第四个是延迟满足。每一项都可以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对孩子加以训练。这个在李玫瑾老师的授课视频当中都有,非常通俗易懂、简单易行。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一下。

此外,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比如让孩子遵守时间,通过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来培养;比如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能够完成的事情,自己吃饭穿衣,再比如诚实、信守承诺,懂礼貌,等等。这些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去培养孩子,但前提是父母必须要掌握这些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有意为之。


名师育儿



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是他们一生成就的根基和前提。我具体谈谈:

一、好习惯会使人受益终生。一个人如果在早期养成了好的习惯,以后长大了父母就无需太担心孩子。习惯包括很多方面,有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习惯养成后,孩子做的每件事都会很自然的贯穿于他的每一天。比如,自己的东西会自己收拾好,以后不要你总是去提醒孩子。



每天会早晚刷牙。孩子爱看绘本,有良好的专注力。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二、兴趣的培养。我们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多学一些知识技能,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过一句话:问题不在于教孩子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孩子的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培养兴趣才是关键,而不是关注孩子做得好不好?比如,孩子在用橡皮泥捏小蘑菇的时候,有的小朋友用的颜色混在一起了,但我们不能否认打击孩子,而是要鼓励他,你的小蘑菇长得很特别,与别的不一样哦,你很会想。



三、孩子自信心的培养。要多鼓励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象植物需要水一样。有自信的孩子才能大胆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敢与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想法。有自信的孩子才不会过于在乎别人的评价,不会被别人的评价左右自己。这样的孩子是有自尊的,而不是他尊。他能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他的内心是有能量的。



有一些大学生已出现空心病,就是在大学后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能做什么?有学生说,我读大学选专业都是听从父母的,是父母要我选择的。父母的控制让孩子失去了自己的方向。他们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甚至没有了反抗能力。


雨后山林静正面管教

孩子三到六岁发展需要从“性格”和“能力”两方面下手:性格方面最重要的是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建立;能力方面最重要的是“外向”沟通和“内向”沟通能力。“性格”与“能力”的发展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目前幼儿园和学校教育的内容中与这两点相关的很多,但是不够深入也不够系统,需要家长稍微下一点工夫对孩子进行引导。

首先,关于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建立,亲子关系仍然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三到六岁的孩子一般已经脱离开家庭,有了小范围的社交活动,也就会收到来自家庭成员之外的、关于孩子行为的一些评价。这些“外人”(有时候是学校老师、有时候是别的小朋友家长)评价,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态度。在幼年孩子的视角里,“第一看护人”的态度,对他们的情绪影响往往是最大的。一个不礼貌的小朋友、一个态度不佳的老师都不如一个暴跳如雷的家长让孩子觉得不舒服。所以这个阶段的家长,不要盲目扩大他人行为对孩子的实际影响。例如,家长接到幼儿园老师的电话说孩子在学校打人,错误的做法是:回家直接批评孩子打人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先问问孩子这一天在幼儿园有什么有意思的事……进而引导孩子慢慢说出打人的真相,也许你会发现和幼儿园老师描述的完全不同的版本。

如果幼儿园阶段,你就开始习惯用“外人”的评价去批评自己的孩子,等到他上小学之后,他会进入更大的社交圈,如果孩子再遭遇其他困难,比如校园霸凌、性侵……孩子都会选择“自己扛”。因为孩子觉得你恶劣的态度比外界的伤害更让他难受,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没有想到这一点。

另外,关于能力的培养,三到六岁阶段最重要的是“外向”沟通能力和“内向”沟通能力的结合。外向沟通能力及孩子能够很好地与他人协商沟通;内向沟通能力指孩子能够很好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外向沟通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是放手让孩子与同龄人自由玩耍。在这一点上很多家长有一个误区:当孩子玩耍时产生矛盾时,有涵养的家长会冲出来教育自家孩子谦让别人;涵养差的家长会替自己孩子出头教训别人家的孩子……这些行为都是干扰孩子外向沟通能力的。正确的处理方式是:确保孩子们的身体安全,不干扰的观察,让孩子们自己处理矛盾,如果孩子向您主动求助,你再出面处理。

孩子四到五岁时会出现人生中第一次负面情绪的高峰,这个阶段是培养孩子内向沟通能力的好时机。当孩子发脾气或者有挫败感去,不要不停的说教,或者强行让孩子平静下来甚至挤出笑脸……给孩子一个独立安静的空间,可以是一个小帐篷,可以让孩子关上门自己呆5分钟,让他认真面对自己的情绪。而不是你追着他、强迫他承认自己哪里做错了。良好的内向沟通能力,是孩子一生情绪管理的基础,在这一点上家长的不干预往往比干预更有效。

亲妈:留英双硕士,传媒经济学博士在读,高校媒体专业教师,致力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发现更好的自己。


亲妈学堂

我认为孩子这个时期应该注重性格的培养、好习惯的养成、兴趣爱好的启蒙培养。

性格培养

大部分孩子三岁上幼儿园,迈出人生社交的第一步,这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物权意识强的孩子可以通过集体生活学会分享,性格内向的孩子学会与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呵护好孩子善良的天性,培养独立、自信、宽容、坚强、乐观等性格特质。在孩子第一次主动走进教室,第一次独立吃饭穿衣服,第一次和小朋友争吵甚至被欺负,都是教育的好契机,父母及时赞美鼓励和进行良性引导非常重要。

养成好习惯

好习惯包括作息习惯、卫生习惯、用餐习惯、阅读习惯等。按时起床睡觉、勤洗手洗澡勤换衣服,营养均衡不挑食、坚持每天或者每周读书,这些都是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兴趣爱好启蒙培养

这个年龄的孩子对事物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心,父母要给予充分的满足。我不赞成父母硬性要求孩子学什么特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孩子喜欢画画,就在绘画方面进行培养;如果孩子乐感不错,就在音乐方面进行培养;如果孩子运动神经发达,那就选择一种合适的体育运动。父母给孩子创造尽可能多的尝试机会,让他们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爱好。

古语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父母们把握好这个关键期,孩子们才能更健康的成长。


山争母后

0-3岁孩子安全感建立好后,3-6岁重点是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建立。

自信心和独立性是孩子健全人格的重要部分,3-5岁孩子会经历人生第一个叛逆期,这是孩子想独立成长的信号和标志,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各种体验和探索,当然,安全第一。

如果这个阶段父母对孩子的管教过严,孩子容易形成胆小怕事,做事缩手缩脚的习惯,这些对孩子的成长和自信心建立都不利。


积极家庭教育

孩子3-6岁这个阶段,是孩子一生当中,人格塑造、性格培养、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3-6岁会遭遇孩子的第二个性格叛逆期(第一个叛逆期是1-2岁之间),因此,父母在帮孩子培养各种良好习惯和塑造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同时,在孩子叛逆时期,怎样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更是尤为重要、必不可少的。

大多数孩子在1-2岁的时候,就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会由以前那个乖宝宝,变得叛逆,任性,不那么听父母的话。出门看到玩具就想买,不买就耍泼。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只要是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自己的。甚至还有自我意识更强的孩子,遇到有事情不合自己的心意,往往不会听从父母的意见,反而会往相反的方面去做。

等到3-6岁,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会表现得更为明显,通常表现为:1、不听父母的话,跟父母唱反调,父母让往东孩子偏偏向西。2、对自己相关的事情更有自己的想法,通常不会听取父母的意见。3、除了上学的时间,更希望父母多一些的重视、关心和高质量的陪伴。逐渐成为父母的“跟屁虫”。

对于以上孩子这些叛逆期的表现,家长要做的就是:多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要一味的以命令式的口吻去逼迫孩子一定要马上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不但不会立刻去执行,还会对父母的强制命令感到反感,不利于后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比如,完饭过后,孩子玩拼图正起劲,我希望孩子现在去洗澡睡觉。很多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都会直接对孩子说:拼图收一收,赶紧去洗澡了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学呢!试想想,如果你玩游戏正玩的兴起,被人突然告知要马上终止,你是什么感受?孩子其实也一样,很多孩子通常也会说“我不要,我要玩拼图!”孩子不会讲究方式,只会直接的表达出他们想要的。通常我都会对孩子说:“你是想拼完拼图再去洗澡呢?还是想先洗完澡再接着回来拼图?如果洗完澡回来再玩,妈妈可以陪你一起拼。”不管孩子回答哪种,记得,要尊重孩子的意见,直接来说,先洗澡还是先拼图,本质上其实是没什么区别的。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给孩子多一点尊重和选择,其实没什么不好。亲子关系融洽的融洽,才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前提。

一、人格塑造

人性有很多种,有善良的、自私的、贪婪的、宽容的、孝顺的……父母都希望孩子往好的方面去发展,就要要求自己先成为这样的人,我并不提倡所有的人都要成为极度善良、极度无私奉献的人,因为我感觉世上本就没有这样的人。一个人的身上,善良和自私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也都是有度的,分情况的。善良需要有底线,自私需要有个度。包括孝顺也要有度,现在不乏一些儿子结了婚,儿媳遇到恶婆婆,结果丈夫却一味的愚孝的这种情况……所以孝顺也要有度,凡事以对错为主,黑白是非要分明。这一点大家都明白的,我就不多说了。无论何种性格,都要告诉孩子,要有度、适度、有底线。

二、性格培养

一个孩子的性格如何,我认为是和父母有很大的关系的。1、是父母的性格如何?爸爸妈妈是否都性格开朗?对人热情?处事乐观?还是父母都是沉默寡言?不善沟通?或是性格偏执?性情暴躁?父母是陪伴孩子幼年时期时间最长的人,对孩子的个性有着深远和关键性的影响。可以说,孩子的性格,有很大一部分都会传承父母的性格。如果父母都是内向、少话的,大部分孩子也将来会是这样的性格。如果父母都是外向又开朗的,孩子也必定是开朗多话的。2、父母的婚姻关系如何?父母是相敬如宾、恩恩爱爱?还是每天鸡毛蒜皮的事情吵个不停?家庭气氛的影响同样重要,如果父母关系紧张,或者是家庭成员家庭关系长期不融洽,也会造成孩子自卑、内向、不愿说话、不爱表达自己的性格。长期下去,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问题。

三、习惯养成、素养的养成

良好的习惯和个人素质的养成,不管是对于成年人,还是对于孩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更是一个过程,一个坚持的过程。如果过程坚持下来了,结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良好的习惯有很多:比如坚持运动、晨练,善于使用礼貌用语,保持良好的卫生素养和习惯,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个人的素养:包括尊重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不仗势欺人、不带偏见和有色眼镜看人、待人接物要大方得体,第一次去客人家拜访要懂得带合适的礼物、朋友生病了去看望该说的话,等等。小细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层次和素养,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天一天沉淀下来,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父母希望孩子能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父母便要去做那样的人。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身教大于言传太多,以身作则最有效!


早教指南

作为一个教育从业人员,在3-6岁孩子的教育关键有:

首先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是使人维持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人所需要的安全感、被关爱、被理解、被尊重、被接纳、被认可等。国际心理学认为,从人类共同渴望来说,心理营养的四大方面:安全感,被重视、无条件接纳、肯定认同和赞美。人最充分获得这些心理营养的最佳时机是在6岁以前,孩子主要通过父母的贴心抚养和陪伴来获得。

那么如果缺乏心理营养,会造成人的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心理疾病。

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营养需求是不同的。3-6岁的心理营养:进一步自我认识和体验自我价值感,建立自信心。这个阶段的孩子会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怎样的,是否会被人喜欢等。所以合理的肯定和嘉许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成人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打击孩子的玩笑要慎重的开,免得会给孩子带来一生的伤害。

其次:3-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那么这个阶段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习惯,学习习惯等。比如说时间观念,遵守规则秩序等等。

总之,需要家长的用心和科学的教养,给予足够合理的爱。


教大育小

我认为这阶段的孩子就应该玩!在玩中学,在学中寻找乐趣。

中国式教育说良心话孩子是真的累,早上学,晚上学,就连孩子睡觉都是学习,孩子累得苦不堪言,身心疲惫。


给孩子快乐的时光,让他们快乐的玩耍,在快乐中寻找乐趣,只要有乐趣了,孩子才会爱学,乐学。才会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否则就是浪费时光,打着全面发展的幌子,学习无用的知识!

孩子的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应该是无邪的,让他们永远有个美好的童年。

我是阿童说事

说说教育方面的事

互转评


阿童说事

你认为孩子3-6岁教育的最关键是什么?我觉得是习惯培养以及性格培养。

3-6岁的孩子处于对外界事物都非常好奇的阶段,而且也是接受新事物能力最强的时候。

这个阶段是人生很重要的阶段,一些习惯跟性格都在这个时间段形成。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在这个时间段多陪伴,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以及情商。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更容易接受。所以作为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正能量。不要一直玩手机,玩网游。多点时间陪陪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学习习惯。

还有3-6岁是养成阅读习惯的良好时间段。家长朋友们可以每天留出固定的半个小时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

以上是我的个人观点,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哦!


珠宝妈287

我认为是性格,生活自理能力,多培训能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学习的习惯也一样重要,这个岁数的孩子都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是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最主要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