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又愛又恨的翻牌子:嘉靖差點喪命,康熙想妙招逃避

翻牌子,作為宮廷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畫面之一,想必很多朋友已非常熟悉。

皇帝晚膳用完,太監舉一個大銀盤跪在皇帝面前,銀盤上是寫著妃子名字的牌子,皇帝通過翻牌子決定今晚由哪位妃子侍寢。如果皇帝沒有興致,則說聲“去”。若有所屬意,就揀出一塊牌,扣過來,背面向上。太監便負責把要求承幸的妃子用被子包裹扛到皇帝的寢宮。

皇帝又愛又恨的翻牌子:嘉靖差點喪命,康熙想妙招逃避

也許有人會問,如果嬪妃處在生理期怎麼辦呢?

如果嬪妃處在生理期,姓名名牌上面是紅頭,表示忌諱,不宜侍寢。非生理期妃嬪的牌子是綠頭,所以翻牌也叫翻綠頭牌。留心看電視劇中皇帝翻牌子的時候,就會發現全部都是綠頭牌。

皇帝又愛又恨的翻牌子:嘉靖差點喪命,康熙想妙招逃避

翻牌子,作為古代皇帝選擇妃子侍寢的一個方法和程序,最早出現在明朝,據說由嘉靖皇帝發明。

歷史記載,嘉靖晚年沉迷於長生不老之術,要用“吸風飲露”的方法成仙。為採集甘露,宮女們凌晨即往御花園中採露,很多被累倒病倒。嘉靖還強制採取經血煉丹,讓宮女備受折磨,不少人因失血過多而死。再加上他多疑暴戾、喜怒無常,鞭打宮女更是家常便飯。在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宮女們終於忍無可忍,發動了“壬寅宮變”(又稱宮女弒君)。

皇帝又愛又恨的翻牌子:嘉靖差點喪命,康熙想妙招逃避

當時宮女楊金英帶領十餘名宮女,想趁嘉靖熟睡之際勒死他,但由於太緊張,繩子被打了兩個死結,沒把皇上勒死,只是勒暈了。有害怕的宮女當場崩潰,逃跑去告訴皇后,嘉靖僥倖生還,最後一切相關宮女都被處死。

自打被謀殺未遂之後,嘉靖便對宮裡的女人起了防範之心,妃子侍寢審核更加嚴格,必須由太監先驗明正身用被子包起來扛到龍床上去。翻牌子也由此成為常規。

皇帝又愛又恨的翻牌子:嘉靖差點喪命,康熙想妙招逃避

這個規矩一直延續到清朝,隨之不斷增加的是各種各樣的侍寢條款,如為了後宮安寧雨露要均沾,為了龍體健康太監還要在一旁提醒控制時長,超過半小時就要提醒,提醒超過三次皇帝就必須停止。這些繁雜的規矩導致後來的皇帝們都不滿意這個“祖制”,但又不能隨意改動,只能設法規避。

康熙為了規避宮內敬事房的約束,開始在宮外大肆修建圓明園、避暑山莊等行宮,這樣一來,在行宮臨幸妃子就不用受皇宮內規矩的約束了。每年固定去行宮休假成為清朝皇帝的慣例。

皇帝又愛又恨的翻牌子:嘉靖差點喪命,康熙想妙招逃避

無論如何,翻牌子制度都是不人道的,也是充滿痛苦的。對於妃子而言,連“盡義務”都似乎是一種奢望,更別說尋常的夫妻恩愛了。對於皇帝來講,生理需求都要在繁文縟節下解決,毫無隱私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