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長久以來,中國手機用戶對上網問題積累非常多的不滿。一方面流量又貴又不夠用,一方面又因為運營商的“霸王條款”,流量每個月還得清零。但讓大多數人最不爽的,可能還不是高昂的流量費,而是運營商把用戶當傻子耍!

文/劉強

最近,國內三大運營商紛紛推出“不限量”流量套餐。但是原本“興高采烈”的用戶們發現,自己又㕛叒叕被坑了

有網友投訴稱,自己辦理的不限量套餐明明還剩13GB的流量,但是因為整體使用流量達到了100GB而被斷網。

而所謂“不限量”的套餐,其實是在使用一定量的流量之後用戶會被限速。流量限速則在“1M/s內”,其實就是100多k一秒,有時候連網頁都加載不出來,更別說看視頻了。

許多網友則表示,三大運營商騙人已經司空見慣。網友們不明白的是,

它們怎麼越來越明目張膽了呢?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宣稱不限量,超過一定流量後卻限速,哪裡任性了?

流量為什麼總是又貴又不夠用?

————————

早在2014年,經濟學者、北京市政協委員馬光遠就在個人微博裡“控訴”過中國聯通“偷流量”的事情。

“連續4個月,我上網流量暴漲兩倍,遠遠超出套餐流量。只是換了新的合約手機,上網流量就多了兩倍,請問:你們(聯通)在合約機裡裝了什麼偷流量的軟件?為什麼我手機自己顯示的流量統計遠小於你們?”馬光遠稱,流量最高的一個月,自己超額使用了600MB以上的流量。

流量突然不夠用的遠不止馬光遠一人。不少人在抱怨手機流量不夠用,甚至許多人開始對手機流量的“非正常消耗”提出質疑

有網友在微博上抱怨,下午睡一覺起來,居然跑掉了19.46GB的流量。“偷跑流量”在一段時間內甚至成為了網絡熱詞。

雖然後來根據調查發現這並不是運營商的鍋,但流量的問題因此進入了大眾的視野——4G開始普及後,人們突然發現,自己的流量又貴又不夠用了。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用戶沒high,運營商收費收到high了。

一方面流量又貴又不夠用,一方面又因為運營商的“霸王條款”,流量每個月還得清零。

迫於壓力,三大運營商終於讓步,同意“流量不清零”。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它們又給“流量不清零”偷偷摸摸地加了附加條件:不清零的流量會在下月被優先使用,且只能多用一個月,流量根本存不起來。而且,附加的流量包不參與“流量不清零”,換個套餐流量也會不見。

明星韓雪就曾經在微博上吐槽,因為修改了本月套餐,上月流量就清零了。她的微博或許代表了大多數用戶的心聲:自己改這個月的和上個月有什麼關係嗎?自己付了錢的,多餘的流量憑什麼你說清零就清零呢?這不是霸王條款嗎?

但是在面對這些“小聰明”的時候,大多數用戶也只能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狀態,也難怪一提及手機流量,網友們總是怨聲載道。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2015年11月,韓雪在網上吐槽運營商。

為什麼我們總感覺運營商在忽悠我們?

————————

政府對三大運營商“提速降費”的推動,從2015年4月首提,到2018年3月第二次將其明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總理在各種會議上至少6次重點提及過這一惠民措施。總理認為,降低網費和流量費並不是政府的決定,而是“不降不行”的市場選擇。

針對流量又貴又不夠用的情況,三大運營商也給出過解決方案:推出更多的流量組合套餐包,供不同的用戶自行進行選擇。但套餐推多了之後,用戶卻被徹底繞暈了。

不管是移動、聯通還是電信,各種套餐都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密密麻麻的套餐加術語,極大地降低了用戶體驗。所以儘管套餐多了之後有很多看上去很不錯的“優惠”,但很多消費者的感覺依然是:沒有一款是我的菜。

資深電信分析人士馬繼華曾指出,在電信運營商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中,新舊交替極快,業務繁多,套餐體系龐大,其實不止繞暈了客戶,有時甚至連營業人員自己也搞不太明白。

面對這麼多繁瑣的術語和排列組合的數字,用戶們下意識會想:為什麼這麼簡單的事情要搞這麼多雜七雜八的東西?裡面肯定有玄機,用戶感覺自己是在被忽悠。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某運營商同時賣99元1GB套餐和99元不限量套餐。

運營商以前也曾經推出過“私人訂製”的流量模式。比如中國電信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全國統一的客戶自選型資費方案——積木套餐。

積木套餐由語音、流量、短信和3G應用四塊“積木”組成,客戶可根據自己的消費需求,自由混搭,並隨時根據需要變更套餐。看上去這的確是一種尊重用戶的模式。

但是這種套餐也有缺點。比如積木套餐內的語音部分是必選的,而這一塊最低也要18塊,但很多人其實並不怎麼打電話,看到這個必須要選就立刻打退堂鼓了。因此該業務最後在三大運營商中都沒有獲得真正的成功與普及。

在自行選擇流量組合的路因為用戶選擇成本過高而走不通之後,用戶就會傾向於選擇簡單直接的打包消費。而打包消費雖然讓用戶享受到了比單項累加更實惠的價格,可是很多人對套餐內的一些“贈送部分”並沒有需求,於是往往就感覺自己被強制消費了。

這就導致在流量的消費過程中,供需總是不對等。散著賣太便宜,綁著賣用戶又覺得不舒服,覺得花錢買了很多沒必要的東西。

歸根結底就是一點,賣流量是掙錢的大頭,但是迫於政府和用戶的壓力,運營商名義上又不能只賣流量,流量也不能賣那麼貴。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人民日報批評運營商的隱蔽扣費亂象。

為什麼運營商總死守著流量不放?

————————

三大運營商每次在響應政府號召的時候,總是偷偷摸摸地會搞些小動作。“不限量流量限速又限量”“流量假裝不清零”都只是它們不夠真誠的表現之一罷了。

以中國移動為例,在其“八大舉措”中,10元1GB夜間流量、白加黑流量、10元1GB假日流量等等“降費”措施,字面上看上去有很大力度的優惠,但其實只是在把特殊時間利用起來,而在大多數時候,用戶很難切身感受到這些“降費”的實際影響。

雖然在“提速降費”的大背景下,這幾年國內手機數據流量資費一直在降低,但這同時也給了三大運營商很多壓力。目前電信行業的通話收入和短信收入銳減,它們的盈利增長點,只剩流量了。

流量收入在運營商收入中的比重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工信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月,運營商的流量收入同比增長31%。今年一季度我國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超1.2GB。其中,通過手機上網的流量達到35.3億GB,保持翻倍增長態勢。

所以,移動、聯通、電信在公佈不清零政策後還紛紛哭窮。它們可能不是裝窮,而是真窮。

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對於中國移動這種每年營收達幾千億元的企業來說,損失幾個億的流量收入並不算什麼,但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就不一樣了,這兩家企業在營收和利潤方面跟中國移動的差距很大,幾個億並不是小數目。”

你們坑我流量就算了,還把我當成傻瓜?!

工信部表示,2018年7月1日前要取消流量“漫遊費”。

而在運營商的KPI考核體系中,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是營業收入增幅和利潤增幅。而營業收入的來源,主要就是老用戶每月貢獻的收入和新用戶所帶來的新增收入。

也就是說,運營商如果想實現營業收入增長,要麼就要讓老用戶多掏錢,要麼就要多拉攏新用戶。而在如今提速降費的大環境下,想讓老用戶多掏錢已經越來越難,能保住不降收就不錯了。之前移動就曝出過“歧視老用戶”的醜聞:同樣的流量套餐,老用戶要多花50塊才能辦。

於是為了保持盈利增長,通過更“優惠”的流量套餐爭搶新用戶是三大運營商的主要努力方向。

但是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換手機號是件很不方便的事情。移動的這種“降費措施”明面上是在響應政府“提速降費”的號召,但本質上只是為了提高盈利收入的商業手段罷了。

而要真正實現“提速降費”,必須還是得一步一步來。真的想讓利於民,運營商就必須虧錢,這不可能是個雙贏的局面。而且就目前的現實情況來說,要真的實現“流量不限量”“流量不清零”,根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為了爭用戶,現在運營商打出的噱頭都太猛,畫的餅太大,步子邁得太寬。在缺乏更多競爭的市場裡,當然就容易給用戶“喜歡騙人”的印象。

要徹底落實“提速降費”很難,這個道理我們都懂。所以,讓大多數人不爽的,可能並不是高昂的流量費,而是運營商把用戶當傻子耍的同時,還號稱是在為人民謀福利的嘴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