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爲何給自己祖父劉據封諡號爲「戾」?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我試著回答一下。先說一下核心答案,戾在這裡不是過而不改或者不知改過的意思,而是不思順受的意思。因此,它並不是在其字意上顯示的貶義,而是中性偏褒義的諡詞。詳述如下。

戾太子名劉據,是漢武帝與衛皇后子夫所生的兒子,是衛青的外甥。後來因為在巫蠱案中被江充誣陷,遂起兵攻擊江充,武帝當時不在長安,知道劉據起兵的消息後大怒,詔令天下攻殺劉據。劉據不敵,最後兵敗自殺,衛皇后也因此自殺。

劉據在很早就被立為太子,很受武帝寵愛,他長大後也幫著武帝處理了很多政務,有自己比較獨立的見解,後來他勸說武帝停止戰爭的諫言受到武帝的批評,可能埋下了他後來悲劇的根源。不過因為武帝在位時間很長,假令劉據沒有起兵造反,很可能也不會當很長時間的皇帝,畢竟,武帝29歲時有了劉據,而武帝駕崩時已經70歲,劉據死於此前5年。就是說,劉據死的時候已經36歲了。這個時候,劉據已經與史良娣生了一個兒子,名號叫做“史皇孫”。(他一共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劉據兵敗自殺時,史皇孫也已經有兒子了,是史皇孫與王夫人所生,名叫劉病已。劉病已並沒有因為劉據及他的兒子們被殺而被殺,而是被宮中奴僕收養,長時間在民間流落,後來被送入掖庭,等於是認可了他的皇家身份。再後來,在霍光的主持下,這個劉病已入主皇宮,成了漢帝國的皇帝,這就是漢宣帝。

宣帝即位之後請有關部門思考如何處理自己的父親史皇孫和祖父戾太子的尊號以及廟寢的問題。大臣們說道,宣帝繼承的乃是昭帝的皇位,是以昭帝之子的身份繼承大統,因而不宜立史皇孫為皇考,而應該諡號為悼,其廟號為悼園。而宣帝的祖父劉據,因為死之後並沒有諡號,大臣建議稱之為戾,其廟陵稱為戾園。這就是劉據被稱為戾太子的來由。

那麼,這個“戾”是何意義呢?根據逸周書諡號法的解釋,戾有三重涵義: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那麼宣帝大臣們對劉據所用的“戾”,是哪一層涵義呢?

個人認為,應該是第二層,即不思順受。因為劉據的冤案,早在武帝晚年就已經澄清了,武帝因此還封了敢於進諫的田千秋,並且誅滅攻殺劉據的江充以及其他相關重臣,自己還下詔建立思後園,並且在衛子夫之後再不冊立皇后,而且直到去世前不久,才匆忙冊立太子。這些都充分表明了武帝對劉據和衛子夫的懊悔與懷念。因此,劉據縱然有過,不至於被漢朝眾臣視為過而不改,尤其是在武帝已經作出了很明確的懊悔的舉動之後,劉據無過更是昭然。

那麼,既然劉據無過,這個“戾”字就應該是不思順受的意思了。何也?劉據起兵,乃是受了江充查辦巫蠱案的逼迫。倘若劉據願意接受江充的誣陷乃至侮辱,就是俯首接受這個事情,很可能事情就會向另一個方向發展。但是劉據不願意如此,不願意逆來順受,不願意被江充擺弄,所以索性起兵造反,攻殺江充。這就是不思順受。另一方面,劉據屢屢批評武帝的戰爭政策,也遭到了武帝的批評,甚至武帝還變相誅殺儒學博士狄山以警告劉據,但是劉據不為所動,依然保持原來的立場,在受到江充很可能是來自武帝授意的壓迫之後,憤然起兵,也充分體現了他不思順受的特性。那麼,與別的詞語相比,“戾”就比較好地突出了劉據的個性,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在劉據案件中江充對太子的壓迫態度,有一定的暗示的意思。由此可見,戾用來封諡劉據,還是比較恰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