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爲何都沒有首級

在陝西咸陽市乾縣的梁山上,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對皇帝夫妻倆——唐高宗李治和他媳婦兒武則天大帝的合葬墓——乾陵就坐落於此。

這裡最早是唐高宗李治生前選取的帝陵,武則天死後,唐中宗李顯把武則天也於此合葬。可能是構建太過結實,也有可能是二聖發威,總之乾陵也是截至目前唯一沒有被盜墓賊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

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都沒有首級

我說說歷史上幾個大型盜墓團伙的“光顧史”,個個凶神惡煞的來,灰頭土臉的走。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起義軍首領黃巢,氣勢沖沖帶著40萬大軍,在乾陵四處挖了四五十米深,搞得到處是大坑,也沒有挖出墓道。

走了一波,還有不死心的,又來了一波。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崇州節度使溫韜,也是率領軍隊,興致匆匆,揚言要挖開乾陵,發筆橫財。又是折騰了一番,掘地三尺,累得汗流浹背,可惜依然一無所獲!

後世歷代的盜墓賊一波又一波,陸續紛紛“問候”乾陵,卻都垂頭喪氣的敗走。

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都沒有首級

李治薨逝後,曾有11個國家派來使臣參加葬禮。武則天為展大唐萬國來朝的氣派,同時幻想著在陰世亦享陽世榮寵。她將61來賓用石頭雕刻成像,立於墓前朱雀門兩側守靈,因此又稱“蕃像”或“賓王像”。

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都沒有首級

這些石像採用原雕手法,其高度和真人相仿,雕刻著各民族不同服飾,其背後刻有國家、身份地位、姓名等。他們雙手前恭,猶如真人一般畢恭畢敬肅立,以示對大唐的敬仰尊崇。

有書君認為,這些賓王像不但展示了大唐精美的雕刻藝術,更是睦鄰友好,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大唐盛世的明證。

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都沒有首級

那麼他們為何會沒有頭部?

其一:清朝初期,有個外國使節的後代來到乾陵遊玩,無意中發現他的祖先竟然在給大唐的皇帝守靈。這讓他覺有失國格,有辱人格,可是又不能自己把他們拆了,於是每晚都去糟蹋莊稼,然後忽悠村民說是乾陵裡的石像作怪,如果要保護莊家必須把他們的頭敲碎,這樣他們就不能成精了。當地農民覺得這話說的有道理,就一氣之下把石像的腦袋都打碎了。

其二:這一說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同樣看見乾陵前立有外國使臣的石像,覺得是對他們的侮辱,於是把這些石像的頭全部砍了下來,這個說法不可靠,因為八國聯軍當時並沒有到過乾陵。

武則天墓前的61個“守靈人”為何都沒有首級

其三:這是最有可能得,即明朝嘉靖年間那次震驚世界的大地震上,史料記載明嘉靖34年,陝西華縣一帶發生了強烈地震,震級達到8至11級,這次地震死亡人數有八十多萬人,乾陵也難逃厄運。所以專家推測關中大地震是造成61番臣像頭部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僅是61番臣像,許多陵前石像石馬毀壞的部分恰好也都是頭部。因為這些人馬雕刻像採用的石料除了石像頸部脆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石像的材質不夠好,尤其是頸部石頭受損時,最容易從這些地方開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