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車 · 論勢|淘汰賽已打響,菲亞特、鈴木之後下一個出局的是誰?|中國汽車報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鈴木與昌河分手,菲亞特退出中國市場。

近期,發生在不同合資企業身上的事件,卻指向了同一個課題,中國汽車行業的淘汰賽已經打響,而率先退場的是那些中低端的合資車企。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分析其中原因,從表象上看,產品競爭力的缺失是這些企業無法在中國市場存活的主因。

翻看鈴木、菲亞特在華產品的銷售成績單,幾乎沒有一款車型可以稱的上是“主流”。其實,鈴木和菲亞特在中國還都有一些品牌認知的基礎,但如果站在他們的產品面前,無論是行業人士還是消費者,都會感到保守和陳舊。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以鈴木為例,其產品的核心技術還停留在5年前的行業水平,代表行業趨勢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基本沒有應用。此外,車型設計風格過於中庸,與時代完全脫節。從車型的定位和特點看,無論是鈴木還是菲亞特的車型,也都不具備差異化競爭力,產品自然無人問津。

從本質上看,這些中低端的合資企業被拋棄,是他們對中國市場需求的反應速度太慢,更深層的原因是自身實力較弱,無法支撐其快速轉型。

與其他海外市場相比,中國汽車市場不僅規模最大,而且變化最快。前幾年,SUV異軍突起,成為帶動乘用車市場發展的引擎。而像鈴木、菲亞特這樣的品牌,沒能及時應對這樣的產品趨勢,使得自己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近兩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很多合資企業已經開始行動,在中國市場推出了新能源車型,而鈴木、菲亞特這樣的品牌,至今連新能源汽車的規劃都沒有。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無論是SUV還是新能源,產品響應速度不夠快,是一家企業實力不強的直觀體現。這其中涉及到對研發體系、技術儲備、管理流程的硬性要求,以及這一系列要素的有效銜接,只有強大的車企,才能夠按下那個快進鍵,加速轉型。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同時,也必須要承認,中低端合資企業的敗退,也是自主品牌向上衝擊的結果。近兩年,吉利、長安、長城、上汽、廣汽等車企表現優異,成長迅速,不斷向上擠壓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在與中低端合資品牌的競爭中,自主品牌依靠出色的產品設計,豐富的智能科技配置佔據了優勢,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完善研發體系、推動技術創新,走入良性的發展通道。對於中低端合資車企來說,自主品牌溢價能力的提升,實力的壯大,讓他們幾乎看不到在中國市場翻盤的希望,這成為壓倒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NEXT

其實,當這些合資車企退出中國市場,行業淘汰賽正式打響時,大多數人更關心的是除了菲亞特、鈴木,之後還有誰?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筆者大膽回答這個問題,從近一兩年看,像斯巴魯、DS這樣經營狀況已經明顯下滑的小眾品牌,很有可能步菲亞特、鈴木後塵,退出中國市場。而未來三五年,已頹勢明顯的法系車和韓系車,或許也將加入這支隊伍。

有人會說,法系車和韓系車在華的根基很深,有的合資企業現在的規模也不小,但筆者認為,這些企業的產品競爭力、技術實力和品牌溢價能力在合資企業中相對較弱,在整體汽車市場微增長的狀態下,自主向上首先會衝擊韓法系車,三五年之內自主品牌跨越他們的勢頭現在就已經很明顯。當然,並不是說德系、日系、美系品牌就能高枕無憂,那些技術實力不突出,產品差異化競爭力不明顯,無法快速適應中國市場需求變化的品牌,也都面臨退出的風險。

观车 · 论势|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中国汽车报

當然,退出中國市場的車企名單中,絕不僅是合資企業和外資品牌。目前自主車企已經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排名靠前的幾家企業大步前行,一些靠後的企業則步履維艱。或許是因為沒有退路,這些自主品牌更願意挺著,堅持著,但其中絕大多數都讓人看不到希望。除了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的風險也不小,當他們的造車思路、經營模式、營銷方式已經公開,當資本對於他們的信任度開始減弱,當傳統車企開始快速轉型,這些剛剛入局亦或是還沒有入局的企業,在被行業淘汰的時候,或許真的是連招呼都不會打一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