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接下來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一個大姓。楊姓在中國姓氏當中的排行絕對超過大多數人的想象,它排第6位,總人口4000多萬,約佔全國人口2.2%。楊確實是個大姓,只是在我們的印象當中中,楊姓的排名貌似沒有這麼靠前。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楊姓是一個古老而複雜的大姓,來源眾多。

起源源流:

1、源自姬姓:出自黃帝之後西周王族,有三種說法,其源均為周朝王室。

①源於周武王孫,叔虞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晉武公(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

②源於周宣王子長父。宣王時期,周宣王姬靜將子長父封到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楊侯,春秋時楊為晉所滅,其後裔以楊為姓。

③源於晉武公子伯僑。晉滅楊後,封楊地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於姬姓,因晉武公次子伯僑之孫突當時食邑於羊舌,故以羊舌為姓。至晉頃公十二年(前514年),晉滅羊舌氏,食我的兒子楊道逃到華山,居住在弘農華陰,以祖宗封地楊為姓,其後代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2、源自揚姓: 古時楊揚不分,以邑為氏。

3、源於改姓而來: 改楊姓,主要由同源、避難、避仇、收養、過繼、賜姓以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構成。

①賜姓:隋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鮮卑族,為北魏勳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隋文帝因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下詔賜義臣國姓楊氏。三國時,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貴州的僚族分支)後,賜當地少數民族為趙、張、楊、李等姓。

②收養:西晉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收養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為楊氏。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於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③避難:今浙江省諸暨市的概浦楊姓,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孫倪炤,仕宋為龍圖閣學士,因反對王安石的變法,遭流新州。當時,倪炤的幼子倪順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順長大,力學皆優,念外家楊姓之恩,改為楊姓。

④少數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施行漢化政策,其中的莫胡盧氏改為楊姓。白族中,楊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時為白族第一大姓。

還有一種情況和其他姓氏一樣,兄弟民族當中也有很多楊姓,比如氐族、白族、納西族、苗族、回族、蒙族族、朝鮮族、拉祜族、侗族中都有楊姓,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就是雲南的白族。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得姓始祖:

楊伯僑,又名文實,獻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勳,仍封伯僑於楊,為楊侯,承繼乃祖爵位,諡賢敬。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遷徙傳播:

楊姓發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內。春秋時楊為晉所滅,楊姓便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後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河南。

春秋戰國時期,有楊氏族人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省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他們向東南遷至江西。與此同時,又有楊氏族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散佈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秦漢時期,楊姓有的遷居河內,有的遷居馮翊(今陝西大荔),廣泛分佈於中國北方地區。楊姓入川也於此時,多由湖北、陝西遷去。

晉、唐、宋時期,由於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及宋代的“靖康之亂”,中原社會動盪,許多楊姓子孫為了避亂,大舉南遷,其中以福建為遷播中心。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潮汕大多楊姓居民始祖楊繪,晚年棄官南下,來海陽縣官溪都(今榕城區仙橋、梅雲一帶)定居,創槎橋村。楊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並蕃遷潮汕各地。

鳳湖楊厝,在揭西縣鳳江鎮,開基祖楊梅軒,先祖楊三陽原居揭陽槎橋鄉,後移居揭陽(今屬澄海)蓬州都外砂鄉。至二世楊公道(1331~1396),字程川,明洪武四年因避土匪許之信之亂,再移霖田都棉湖寨西門,從事商業。楊公道置糧田三千三百餘畝,分給諸子。明正統十一年曾孫楊梅軒移居鳳湖開基,成為鳳湖楊氏一支。

元末明初,大批江西、浙江的楊姓宗族,遷往湖廣地區。隨後,楊姓也開始了大規模向海外遷移,移居的主要地區是在今天東南亞一帶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孟加拉、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家。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作為大姓,楊姓名人數不勝數,太多的典故和楊姓有關。比如“歧路亡羊”、“一丘之貉”,這是大家比較熟悉的。講個大家不熟悉的。大家聽過“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餘堂”這句話嗎?這句話說的是兩個中藥世家——北方樂家的“同仁堂”和南方胡雪巖創辦的“胡慶餘堂”。這句話其實不全。因為還有個中間的沒提,補全了應該是“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餘堂、中有四知堂”才對。這個中間的“四知堂”就跟楊姓有關,那具體是個什麼典故呢?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東漢時有個名士叫楊震。公元108年,他到東菜赴任太守時路過一個叫昌邑的地方。當地的縣令王密曾經受過楊震的舉薦,所以對他相當感激,一看老長官路過,就趕緊悄悄地去拜訪他。他知道楊震為人正直,不喜張揚,所以就偷偷地帶了十斤黃金,打算送給老長官。一呢,向老長官表達感恩之情;二呢,老長官官越當越大,希望老長官能對自己繼續照應。

結果楊震一開口,就來了一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我是你的老朋友,老朋友是瞭解你的,你怎麼不瞭解你的老朋友了,這是為什麼呀?這就明擺著不高興了:你應該瞭解我是很正直廉潔的,你拿著黃金來幹嗎?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你來看我一次不就完了嗎?結果王密對老長官說:“暮夜無知者。”現在是半夜,沒人知道啊。接下來楊震又說了一句頂天立地的話:“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叫沒人知道啊?這就是非常有名的“四知”,後來這兩個字也成為了楊姓的重要堂號,再後來在汝州,這個堂號被楊氏後人用來作為了自己藥鋪的店名,以此向顧客表明:“我做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我們是憑良心做的。”在過去,同仁堂、四知堂、胡慶餘堂三家齊名,而楊震這句話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裡非常重要的佳話。

《百家姓》之——楊姓的來歷

講到楊姓,有一點還想強調一下。現在一般碰到姓楊的朋友,問:“您貴姓啊”?“我姓楊。”“哪個楊?”“木易楊。”其實,這是錯的,簡直是大錯特錯。原來,楊的旁邊不是“容易”的“易”,應該是“昜,” 字形很像,但是完全不一樣。所以根本沒有“木易楊”,千萬別這麼說。當然估計也不好改,因為這個錯誤太流行了,大家一直都說“木易楊”的。漢字,應該仔細地去看它的筆畫,楊的繁體字右半部分本不是易,但當初不知是誰看成或寫成了易,就一直將錯就錯了,後來推廣簡化字,這個錯誤就更根深蒂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