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每年端午节前后,对在汉江水旁生长的安康人来说,龙舟竞渡这项又“燃”又热血的活动几乎是这段时间能让全城沸腾的“头等大事”了。这个最早由民间自发形成,集祭祀、祈福、竟技、斗志、追忆先贤、祈福求平安等目的于一身的民俗,据说已经有千余年历史,安康龙舟习俗在2007年6月已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龙舟赛的赛况及细节,也会成为当地人未来一年茶余饭后的谈资。

今年64岁的鲍成汉(中)和66岁的马和兴就是汉江两岸有名的龙舟竞渡高手,每年的五六月份通常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我记忆里第一次见赛龙舟是在1958年,那时候我母亲带着我在岸边看龙舟,大人们热闹的样子给童年的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后来的三十年里,鲍成汉再也没有见过那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的画面。直到1991年,安康开始筹备首届龙舟节,接到报名的消息,鲍成汉毫不犹豫就报了名。从1991年到现在,鲍成汉见证了龙舟习俗在汉江两岸的一脉相承。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据鲍成汉介绍,目前安康龙舟节竞赛所用的船只全长15米,参赛队员27人,其中领队、教练各1人,桡手、鼓手、锣手各1人,棹手2人,划手18人,以及候补队员2人。作为安康恒口示范区代表队的龙头(教练),鲍成汉要全权负责所有队员在训练和比赛期间的日程安排,用老乡们的话说,这个活必须要个“能镇得住的人”,而鲍成汉就是大家心里的这个人。

划手们平时亦农亦商亦医亦杂工,只是遇赛事才集合起来。“每年我们的队员名单都是有变动的,虽然一开始报名想参加的人多,但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苦,训练一两天有人就打退堂鼓了。”鲍成汉的队伍里,年轻小伙只占三分之一,四五十岁的划手反倒成了主力。但是鲍成汉说,每次遇到有灵性肯吃苦的年轻人,他都愿意重点培养,为的就是让龙舟习俗能被年轻一代传承下去。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队里的鼓手陈辉煌就是鲍成汉一眼相中的“好苗子”,人长得高大结实,性格也随和活泼,敲起鼓来力道十足。“一个好的鼓手对一支龙舟队来说特别重要,所有的划手都要跟着他的节奏来划水,鼓手的好坏能直接影响一支队伍的气势和节奏。”鲍成汉表示,自己想好好培养陈辉煌,让他好好把鼓敲下去。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鲍成汉曾多次在安康的龙舟节中取得好成绩,家中至今保留着一张老照片,当年意气风发还是个小伙模样的鲍成汉,领着只有四五岁的儿子鲍晓宾在龙舟比赛二等奖的奖牌前合影留念。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如今的鲍晓宾已经34岁,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从15岁起就登船,如今他是队伍里的一名锣手。每年到龙舟节前夕,鲍晓宾就暂停自己跑车的生意,全心全意帮衬父亲。“从小看父亲在汉江上赛龙舟,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受到影响,自然而然也就喜欢上了。现在的想法就是好好传承我们汉江边的龙舟文化,和大家一起好好比赛,争取取得好成绩。”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鲍成汉对龙舟的热爱,影响的不只是儿子。“这些年最感谢的还是妻子,我忙龙舟节的十几年,真的多亏了有她。”每年训练筹备的这段时日,龙舟队的二三十号人都要在鲍成汉家里吃喝休息,此时鲍成汉妻子就要每天负责采购食材,张罗人手到家中帮忙,还要请来附近手艺不错的厨师安排每日的伙食。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除此之外,对丈夫的爱好,她总是大力支持,妻子是鲍成汉眼中当之无愧的“贤内助”。去年,鲍成汉自费又制作了两条训练用的龙舟,每条船的造价都在两万元左右。“8000元是工费,为了木料也花费了不少精力,选用的是红椿木,然后请了我们当地有名的匠人做了两艘龙舟。”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今年66岁的马和兴的一生都和汉江水密切相关。平时他以打渔和摆渡为生,到了端午前,他便作为“龙头”张罗队员训练比赛。老马与龙舟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三辈”,从爷爷辈开始,划龙舟的技艺和龙舟精神就一代传一代,他也是安康龙舟风俗省级非遗传承人。“好多年我都拿奖了,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老马无不自豪地说。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因为从小受父辈影响,马和兴在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接触龙舟。提起参加的第一场龙舟赛,他目光闪烁:“一共有17个队参赛,从十点多开始,有上下水赛、渡江赛、抢鸭子、摸鲤鱼……那会儿可热闹哩!”马和兴回忆,那时比赛的时候会有很多姑娘特意来观看,所以小伙子们都会借着龙舟赛拼尽全力展示男子气概,他和妻子就是这样结识的。后来通过媒人介绍,两人见过一面就决定结婚。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婚后马和兴和妻子有了一儿一女。在儿子马根红17岁的时候,马和兴就带他参加了龙舟赛。爸爸掌舵儿子划桨,妻子和女儿负责后勤工作。每年在龙舟赛这一天,马家可谓是全家出动,兴致满满。“他年轻点的时候,在龙舟赛上真的特别威风!”时隔多年,马和兴的妻子提起往事,还是掩饰不住对他的崇拜。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2010年龙舟节,老马在抢鸭子环节抢得4只鸭子,这几只鸭子颇通人性,很快就和他建立了感情。通常老马在前边走着,鸭子就在后边跟着,一时成为了汉江边的一道风景。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今年因为身体原因,老马已无法再参加龙舟比赛,他便将掌舵的任务交给了如今也在汉江边靠打渔和摆渡游客为生的儿子马根红。明天就是龙舟节了,马根红将带领汉阴队参赛。在自家楼下的储藏室门口,马和兴和马根红拿着船桨比划着,交流龙舟竞渡的经验和技巧。“我现在带了三个徒弟,希望以后能把从父亲那里学来的龙舟技艺传给更多的人,”马根红说。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6月16日,人们期盼了一年的2018安康汉江龙舟节终于启幕。鲍成汉说,每年最好看的环节除了竞赛本身,就是开幕式上26支队伍一起横渡汉江的场景。几百名汉水男儿奋勇争先,一齐驶向彼岸。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除此之外,每支队伍还要派出水手一个猛子扎进汉江,抢夺江中的鸭子和鲤鱼,以讨得好彩头。“一般来说,我们抢鸭子都是要先一把拔掉鸭子头上的羽毛,然后迅速撒上一把盐,趁鸭子把头扎进水中的时候迅速抓起来。”在6月16日开幕式的抢鸭子环节,鲍成汉所在的恒口代表队果然不负众望,一口气抢到了五只鸭子。

陕西非遗故事丨古老的龙舟竞渡仍在每年端午让安康全城沸腾

这一天,安康全城的目光都聚集在汉江边的这场盛大的赛事中。鲍成汉、马和兴,以及鲍晓宾、陈辉煌、马根红们,这些被汉江水滋养的安康人,为着一个目的齐聚汉江,在欢庆的人群和密集的鼓声中,喊着古老的号子,将“岸流同频、同舟共济、众桨奋起”的“龙舟力量”,将勇立潮头、奋勇前进的安康精神合力划进汉江,让安康龙舟习俗代代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