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安康


重陽,安康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九月九、“踏秋”节。

重阳之说,与“九”相关,

源自《易经》以阳爻为九。

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

到了唐代,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

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

故以享宴高会。



重陽,安康


重阳习俗

赏 菊


重阳又称菊花节,而菊花又称九花。

赏菊也就成了重阳节俗的组成部分。

菊是长寿之花,又为文人们赞美

凌赏菊霜不屈的象征,

大型菊花展多在重阳节日举行。

重陽,安康



登 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

即是登高。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

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据《晋书》中《孟嘉传》载,

九月重阳这天,

晋朝大司马桓温及参军大将孟嘉等人

登上龙山,

孟嘉观赏山景,

连帽被风吹走也不知道。

桓温叫人作文笑他,

他也不示弱,作文答辩,

一时传为佳话。

重陽,安康



佩茱萸·簪菊花


重阳节有佩茱萸的风俗,

因此又被称为“茱萸节”。

茱萸是重阳节的重要标志

重阳节时人们还喜欢佩戴菊花

茱萸雅号“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寿客”。


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很盛行,

人们认为在这一天插茱萸

可以避难消灾;

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

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称为茱萸囊,

还有插在头上的。

重陽,安康


饮菊酒


重阳佳节,

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

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

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


据《西京杂记》载称

“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

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

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后来饮菊花酒

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

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



重陽,安康


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

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之外,

还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

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糕与高谐音,

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

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陽,安康



重阳节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 王维

  •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 ·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重阳席上赋白菊》

唐 · 白居易

  •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日蓝田崔氏庄》

唐 · 杜甫

  •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蜀中九日》

唐 · 王勃

  •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阮郎归》

宋 ·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重陽,安康



一个电话,一声呼唤,

总有一个人在默默爱着你


往事如烟,白驹过隙,

当飞雪染上了父母的双鬓,

当曾经的我们已经长大,

忽然恍然,

一份沉甸甸的岁月就这么过去了。

父母,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时光流转,父母一天天老去。

重阳佳节,请繁忙中腾出个时间,

陪父母吃顿饭、和他们聊聊天

世上最美好的事是

我已长大,你还未老

我有能力报答,你仍然健康

还能和你细数年华……

愿我爱的人

被时光温柔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