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保健品、跳广场舞、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们的晚年都是怎样度过的

如果《奇葩说》开一期“老人应不应该帮子女带孩子?

”的辩题,我一定会举双手赞成,而且我会坚定地站在正方观点上,支持中国老人帮子女带孩子。

因为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父母与成年后的子女建立交集的途径。

买保健品、跳广场舞、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们的晚年都是怎样度过的

01

老人帮子女带孩子,能促进亲子关系良性发展

有过孩子的人都知道,一个家庭在孩子出生的前三年,特别是第一年,会面临非常巨大的考验。

因为孩子不是小羊小马,出生之后几分钟就能站起来独立行走。

孩子的0-1岁是需要家人无条件投入的一年,在此期间,一个妈妈新手上路,如果她既要带娃奶孩子,又要扛起工作职场的压力,顺便还要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伺候伺候老公,那除非她是基因突变的超人。

老人如果能在此时帮忙带带孩子,一来减轻新妈妈的压力,二来也能为将来自己融入儿孙的家庭做铺垫。

如果老人在子女结婚生子后就立刻撤出他们的生活,完全撒手不管,孙子辈出生,有能力也不帮忙,先不说两代人之间的亲子关系会怎么样,

且说要让有了孩子后,已经忙得焦头烂额的小夫妻,还得定期抽出时间去看望父母,承欢膝下,扮演一对孝顺儿女,真的是很难。

就算孩子们有心尽孝,也未必能有力来完成。

02

老人独居,风险重重

当然,有很多老人是很倔强的,不想磨灭自己年轻时的骄傲,孩子已经抚养他们长大了,没有义务再为他们的下一代耗尽心血。

这一点,我承认,也接受老人追求自由和自我的想法。但不得不说,有时社会大环境,对于独居的老人并不友好。

  • 独居老人容易被骗

城市里独居和空巢的老人,他们的子女要么是不在同一城市,要么是工作非常忙碌,没办法陪伴在身边。而这些老人,他们大多拿了退休金花不完,就被很多别有用心地人盯上。

推销理财、免费旅游、保健项目试用……那些销售人员为了能让老人们心甘情愿地从口袋里掏出钱来,再厚颜无耻的方法都敢用,而善良的老人多半都会上勾。

杭州56岁的陈阿姨,在一个叫爱福家的养老服务机构购买了50多万元的养老产品,但是不久之后公司董事长涉嫌跑路,陈阿姨的钱泡汤了。

来自杭州警方的消息,截至2018年6月中旬,西湖公安分局共接爱福家报案人员2500多人,涉及金额数亿元。

还有一位北京的刘大爷,被骗买下了百万的纪念币,一直到去世都没能把钱追回来。

不要以为是这些老人太傻,而是骗子抓住了老人们的心理和子女不在身边的事实。

买保健品的老人,希望自己身体能够健康得久一点,买养老、理财产品的老人希望自己的钱能生钱,说到底都是为了将来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少负担一点。

因为子女不在身边,所以骗子一口一个亲热的“爸”和“妈”就渐渐捂暖了他们的心。

其实,老人真正需要的不是钱,是有人关注有人陪伴。

买保健品、跳广场舞、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们的晚年都是怎样度过的

  • 独居老人容易猝死

我爷爷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老人,在外工作了大半辈子,一直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

奶奶过世后剩下他一个人,却死活不愿意跟我们一起住,自己一个人独来独往生活了十多年。

有一年过完元宵节,他半夜觉得头晕,挣扎着起来半倚在床上,就突然走了。

如果那时能有一个照顾起居的人陪在身边,可能就能看到重孙子了。

张泉灵说她曾经在采访独居的老人时,闻到老人身上有老人味,所以没忍住问老奶奶多久洗一次澡,老奶奶顿了顿说,尽量不洗澡。因为她怕自己因为洗澡摔倒,一来牵连子女,二来让自己受罪。

这真不是危言耸听,2017年底,在南京市的某小区,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发现时老人的身边还有一封遗书。

遗书上写道: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买保健品、跳广场舞、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们的晚年都是怎样度过的

人的衰老是来自于精神和肉体两个层面,每天生活在无人回应的绝境,身体还没有老,精神已经先腐朽了。

03

养老院不是老人最好的归宿

老年人独居很危险,那么送进养老院,应该安全了吧。

一个朋友描写过她去养老院,看望她90岁奶奶的场景。

那已经是他们家在当地能够找到的最好的老人院,4个人一个房间,由两个服务员专职照顾。她奶奶的室友总是在换,因为人在不断地死去。

住在里面的老人彼此之间很冷漠,对于其他人的情况也互相漠不关心。因为听力、视力以及大脑的急速退化,他们的听和说都需要耗费很大的精力。

一些能够自由行动的老人,也因为大小便失禁,浑身都是尿臊味。即便是去厕所,也有可能是坐下去,就站不起来。

买保健品、跳广场舞、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们的晚年都是怎样度过的

图片来源 / 钱江晚报

吃饭在一间大空调房里,里面有一台电视。每个老人发一碗面条,一点肉沫都没有。有老人吃不完,转身去看电视,也许根本看不清楚。工作在询问得不到回应好,她操起老人的碗,直接就把剩下的面条倒进了旁边一个老人的碗里。而这个老人,麻木地继续吃,像什么都没有发生。

老人们之间更加没有什么性别意识,男女共用厕所,浑身尿臊味也不会觉得羞愧,在露天洗澡,来来往往的其他人也丝毫不会避讳。

他们也没有喜怒,没有企盼,没有希望。

这样的养老院,充其量只是帮助老人维持着物理上的生命个体,毫无生命质量可言。

也许五六十岁的老人,还能自给自足自娱自乐,那到了七八十,或者更老以后呢?老人还是要回归家庭。

04

有父母有儿女的地方,才是家

关于家的含义,我很喜欢作家龙应台的一段文字: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

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气腾腾的豆浆。

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

周末上街时,一家几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摩托车上招摇过市。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米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

晚上,一顶大蚊帐,灯一黑,就是甜蜜的时间,在松软的被褥里笑闹踢打。

朦胧的时候,窗外幽幽的栀子花香,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

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就是家。

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

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

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点心塞进他书包里。

周末,你骑摩托车去市场,把女儿贴在身后。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

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从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孩子回到自己身边。

晚上,你把滚烫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如此生动美好的画面,大抵就是一个人对家全部的想象。

2014年12月1日,龙应台宣布辞去台湾“文化部部长”的职务,原因之一就是“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里路”。

买保健品、跳广场舞、帮子女带孩子,老人们的晚年都是怎样度过的

△龙应台和母亲应美君

龙应台的母亲应美君已经93岁,患有失智症长达20年,这么长的时间里,龙应台都坚持每两个星期回台湾屏东看望一次母亲,无论是在台北当官,或是在香港教书,都不曾中断。

我知道,那些老人不能够帮忙带孩子的家庭,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许是山高水远来去不便,或许是因为某一方太过强势,又或许是两代人教育观念不合,但是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从来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拥有化解矛盾的能力。

父母从小养育我们,我们再养育自己的孩子,经历着他们经历的痛苦,幸福着他们感受的幸福,一代一代循环往复。

既然我们选择了生儿育女的这条路,那么就请给彼此一个互以援手,互相陪伴的机会。

请老人帮忙带孩子,不是想用孩子来束缚老人,压榨他们晚年的时光,而是想在自己无瑕分身的时候,让孩子代替自己陪伴在他们身旁。

正如,龙应台在《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一书中写道: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PS:

也许有人会觉得,

让老人帮忙带孩子,是当爹妈的自己没用,

自己带不了,那就别生,

干嘛要祸害老人啊!

以前谁家不是兄弟姐妹好几个,

也没见交给老人看的。

可凭心而论,

以前妈妈是生好几个孩子,

但真正带起来,就是让家里的大孩子不上学,

在家带小的。

以前社会的压力也没这么大,

孩子只要管吃饱穿暖就行了,

能跟现在一样吗?

所以,我支持老人帮忙带带孩子,

不过要注意,是“帮忙”不是彻底甩给老人。

那么,宝宝们觉得老人要不要帮忙带孩子呢?

期待你的留言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众号:陈妍妈妈 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