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的那些老師

孩子們的那些老師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人際關係最顯著的優勢是見識過各種各樣的老師。

女兒是96年出生的,順產,比預產期推遲了十八天,出生的時候胎盤已經鈣化,據醫生說,孩子呆在肚子裡的最後這幾天已經吸收不到來自於母體的營養了。可能是因為沒來到人世就被節食的原因,孩子生下來很輕,上學前每年春夏交替、秋冬輪換都會感冒發燒好幾天,第一次帶娃實在有些兵荒馬亂,老人們又不在身邊,每次孩子生病,溫度計往腋下一夾,我就得趕緊上廁所,憋不住地緊張。

跌跌撞撞地把她養到七歲,還沒往幼兒園擱過。那年的秋天必須要上一年級了,當年春天才把她送到了學前大班。

第一天去幼兒園,是園長接待的我們,園長很年輕,三十歲出頭的樣子,黛藍色的旗袍印著月白色勾邊的天藍色祥雲紋,搭著一件黃橙色毛線編織的鏤空披肩,眼睛不大,皮膚也算不算白皙,但整個人往你面前一站,就感覺世界瞬間明亮了起來。她彎下腰抱起女兒:“來,寶貝兒,跟媽媽再見!老師帶你到班裡,裡面有好多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兩個人絮叨著走出了我的視線,剛才還滿眼淚水的女兒,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在走廊的盡頭朝我揮手告別。

第一天去幼兒園居然沒有哭,女兒的表現萬分出乎我的意料。我知道我的女兒已經被成功色誘――

孩子們的那些老師

那陣子電視劇《情深深雨濛濛》正在熱播,劇中女孩子個個身穿旗袍、曲線妖嬈,尤其是劇中陸依萍因為曾經扮演過精靈古怪的“小燕子”讓女兒更增加了幾分追劇的熱情。她一直以為那樣的裝束只有在電視劇裡才能看到,猛然間在上學的第一天見到了真人,那種怦然心動可想而知。

以後的日子裡,每當女兒不想去上幼兒園,我就會以此來緩解她的小情緒:“今天那個穿旗袍的老師要來哦!”當然,這是我的謊言,那位園長老師又見過為數不多的幾次,但都沒有穿旗袍!

好在幼兒園的生活不到半年就結束了。小學的三門學科,語文是女兒的強項,她強烈地愛上了古典文學,各種版本的紅樓以及有關紅樓的解說她都會耐心品讀。英語基本靠的是記憶力,也不算有難度,數學就成了一塊兒難啃的硬骨頭。而且擔任數學教學的又正好是班主任。

當初還沒有作業幫,數學老師每天留下作業都囑咐孩子“回去寫完讓你媽媽檢查”。小學六年,初中三年,我始終如一的當著孩子的“柺棍”,以至於後來她的數學作業若是不交給我看一看,都不能確信它們的正確率。

小學期間女兒的成績一直在前十名,可孩子總是說:“老師說我是高分低能,好成績都是瞎貓碰上了死耗子。”開始,我懷疑是她到了叛逆期,日漸滋長的厭學情緒讓她對老師有了牴觸。直到六年級的上半學期期末考試結束,我被請到了教室――

老師的年級與我相仿,高高瘦瘦,從打認識也沒見她把頭髮折騰地黃了黑了直了彎了,總是一如既往的扎著高馬尾。看到我進來,她的五官立馬舒展開來,衝我揚了揚嘴角,示意我坐下。

十幾年過去了,這個班主任與我談話的細節已經模糊不清,但核心內容卻長成了我心裡的一塊刺青:

一、孩子是不是早產?

二、他爹上過學嗎?家族裡的人是不是都正常?

三、你們出來打工的外地人別光顧攢錢,多給孩子吃有營養的東西,提高智力發育水平。

老師的語氣柔中帶刺,每一句都寒光閃閃,劈面而來。把本來就比她矮了半頭的我砸進了塵埃裡……

孩子們的那些老師

小學畢業,孩子意料之中沒有再碰上“死耗子”進了普班。幾位任課老師剛從高校畢業,師生年齡差距不大,溝通比較順暢,雖然她的理科成績還是不怎麼理想,但是擔任歷史教學的班主任,從來也沒懷疑過她的智力問題。還委任女兒做學校的播音員,她的作文也在全市作文競賽屢獲名次。

一貫低眉順眼、孤僻憂鬱的女兒逐漸的開朗起來。至今她最為懷念的依然是那段初中生活,她說:“宋老師和劉老師是我最想再見一見的老師。”

異地高考的條件有多項硬指標,我擔心兒子高考的時候這項政策尚不能完善,他上完幼兒園我們就舉家回遷了。

兒子的第一任班主任嬌柔秀美、小巧玲瓏,第一次見面就有一種由衷的喜愛,她摸著兒子的頭用地道的家鄉話告訴我:“孩子挺親的,膽子也大,一進班就給大家做了自我介紹,不小家子氣!”兒子抬頭看她的目光裡滿滿的都是自信。

那個階段我沒有過於督促孩子的學習,他說:“老師對我這麼好,我一定不能讓她失望。”

三年級的時候換了班主任,用兒子的語言形容:她是一個不會笑的人。其實人家是會笑的,笑的時候小眼睛會彎成兩條弧線,而且每次笑過之後都能產生巨大的能量――這學期開學第二天,兒子放學回來心情大好,進門就迫不及待地對我講:“我們語文老師今天不知道怎麼了,總樂呵呵的,她今天講的東西我一點兒沒落,絕對會完全消化吸收!”隨後他嘆息道:“如果老師經常這樣可親該多好啊……”

家離著學校比較遠,那一陣我行動不利,不方便接送孩子,孩子需要自己坐公交回家,每次回來都得七點以後。有一陣學校排練團體操,意在為賽羊會開幕式助興,每天參加完排練,常常連末班車都趕不上,孩子回家愈發晚。他怕我擔心,要求我加上了老師的微信。以便及時收到有關信息。

有那麼一次孩子過了八點才到家,等待期間我用了七十九分鐘的通話時長,向老師、同學、親戚、朋友詢問情況。正當我焦急地在小區門口徘徊,不知道何去何從的時候,兒子從遠處一片燈影裡像我奔過來,一邊擦汗一邊說:“我跑回來的,怕你擔心,本來我跟排練的老師說給我媽媽發個信息,告訴她今天可能晚些回來,叫你彆著急。可是她說,‘活動是學校組織的,我有什麼義務給你媽發信息’媽媽,你說老師怎麼會這樣?”

後來孩子在他自己的QQ空間,寫了這樣一段文字 ――“……老師說,老師也是人…會心情不爽,會發脾氣!是的,老師也是人,但不是是人就可以當老師!老師不僅是人,還該是聖人!您說呢?……”

孩子們的那些老師

無法體會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在這三公里夜路的奔跑中是怎樣的焦急,怎樣的擔心,怎樣的無助,又是怎樣的堅強,是怎樣的思考讓他稚嫩的心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我只想告訴孩子:別抱怨,成長的代價有時候很痛!

今天,是孩子小學生活的最後一天,特意開車去接他。剛上車他便即刻泣不成聲,一路哭訴著對老師們的依戀和不捨。

我抽了一張紙巾遞給兒子:“別哭了,明天認真考試,你考出好成績才是對老師教學水平的最高肯定……”

我還想說:人生就是在不斷的相逢和別離中逐漸成長和完善的。可是面對一個十幾歲孩子濃稠的離情別緒,這樣的道理似乎又太蒼白……

我回頭看了看兒子婆娑的淚眼,默默的祝願:孩子,但願你此生遇到的都是好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