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县:加强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

河南县域经济网讯:(范长坡)6月26日,叶县龙泉乡草场村叶县绿筑菌业基地双孢菇种植车间内,工人们正采摘双孢菇。村党支部书记李运山说,一期投资额为2000万元,建设双孢菇种植车间11间,预计投产后可年产优质双孢菇400-600吨、褐菇200-300吨,年产值1000万。二期预计投资3000万,8月开工建设,年底投产。全部建完投产后,每年村集体可收入50多万元,这样,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了。

李运山在外经商多年,2012年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招商引资,村里先后建起了投资1500万元的新阳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600万元的家兴门业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的亿商纯净水厂,投资1.2亿元的绿筑菌业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有无到强。

据介绍,去年以来,叶县坚持把党建引领工作贯穿到乡村振兴全过程,将加强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活力,为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有力支撑。

“党建+农村能人”,强化队伍保障。坚持以服务乡村为导向,着力打造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夯实党建,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是给乡村振兴装上了一个动力强劲的火车头。村党支部书记没有经营村庄的能力,“守着金山也得要饭吃”。”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张成文说。龙泉乡常派庄村在外创业成功的杨小伍应政府召唤,返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见过世面的杨小伍紧盯着村庄比邻燕山湖及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他自费带领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外出参观学习,开眼界、长见识。在全村村民达成共识后,村两委领办成立了叶县金土地竹柳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发展优质桃1700亩。仅去年,村集体收入从零已突破万元。

通过实施“在外务工成功人士返乡创业计划”选准育强村级带头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例子很多。截至目前,叶县已回请100多名能人回村任职,涌现出一批有本领、懂经营、能干事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

“党建+富民产业”,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抓发展。“听着这光伏板发出来的滋滋声,我心里就是个美。每天村里都有收入,一年能进账20多万元,这光伏发电站,就是俺村的小银行。”叶县常村镇柴巴村党支部书记史玉良说。

叶县共有553个行政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先后探索出了盘活集体资产“入股”置业、利用集体资源出租增值、土地流转领办合作社、土地整治实现用地置换、兴办经济实体实现经营收益、招商引资发展服务、发展乡村旅游等方法方式发展项目。常村镇柴巴村地处山区,在全县位置最偏僻,人均耕地不到半亩,资源匮乏,发展村集体经济困难重重。该村围绕村集体荒山做文章,申请资金160万元,建成村级光伏发电站。去年,叶县共投资3.3亿元,在12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所有贫困村光伏电站全覆盖,总规模约46兆瓦,年收益4000多万元。

同时,叶县结合脱贫攻坚,加快扶贫车间的建设,去年,全县建成148个扶贫车间。邓李乡的5个扶贫车间全部与中蔼万家服装股份公司签约了服装生产项目,吸收村里的妇女进车间做衣服,被当地群众称作“巧媳妇”工程。

“过去,经济薄弱村日常运转基本靠“补”、公益事业基本靠“捐”,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块短板。长期持续向经济薄弱村输血,既加重了捉襟见肘的财政负担,还容易滋生“养懒汉”现象。”县长徐延杰介绍过去村集体经济状况时说。

为激发村集体“造血”功能,叶县每年至少拿出3000万元,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还整合经管、农业、财政、金融等部门单位的政策资源,分类形成了政策倾斜、资金支持、项目发展、技术信息、表彰激励等5个方面的扶持措施,推动各方面发展资源、要素向基层一线倾斜。

仙台镇西北拐村是发制品生产基地,公司想扩大生产,苦于没有基地,该村“两委”申请到12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了占地500平米的标准化厂房,不仅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村集体每年还增收12万元。

“党建+制度保障”。“到贵州塘约看一看,感触很深,启发很多。下步我们将村里的闲置厂房、废弃坑塘盘活,让‘死资产’变成‘活资本’。”保安镇杨令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聚家信心满满地说。

今年初,叶县为加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县主要领导带队到贵州学习考察村集体经济。李聚家是这次学习的成员之一。回来后,李聚家借助该村是河南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特色优势,一口气成立了平顶山市杨令新能源公司、旅游发展公司、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和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此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为使发展村集体经济持续有力,叶县采取各种举措给予保障。建立月例会制度,每月初,县委书记召开例会,听取汇报发展村集体经济情况汇报,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现场办公。出台了《叶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考核奖励办法》,层层传到加压,凝聚推进发展动力。建立政策支持机制,优先用地保障。成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qq群,县委书记为群主,每天都与试点村党支部书记交流,出点子、谋思路,以此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经营村庄的能力。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打开了广阔蓝海。目前,叶县171个村有互助资金社,建成148村级扶贫车间,近200个村实现每年村集体收入15万元以上。”县长徐延杰说。“叶县正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实行“三新已消除”,即:基础较好村,村级集体经济又新发展;基础较差村,村集体经济又新起色;无收入村,村级集体经济有新来源;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一定在决战脱贫攻坚、完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当好排头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