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线:看学员如何通过八步法运用金匮要略治疗疾病

中医在线:看学员如何通过八步法运用金匮要略治疗疾病

学习中医已有几个年头,在这段旅程中有幸遇到了很多技艺高超的老师。其中有一位老师,他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路,让我明白了中医不光要学,要理解,还要自己去应用创新,他就是李成卫老师。李老师任教《金匮要略》及《伤寒论》已十余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讲课风趣幽默,教学时重视诊治思路与处方方法的传授,突出经方的解读与应用方法的多元性,让学生能掌握多种应用体系相结合的思维方法,拓展临床思路、增强临床疗效的确定性。

以前听李老师的课程风趣幽默,可是在讲八步法这一课程却画风突变。这着实让我感觉怪怪的,于是自己强迫自己必须好好听,听了一节课后发现,李老师的八步法,对问题分析的想到透彻,就像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明白了很多问题。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是医圣张仲景所著,一个以治疗伤寒病为主,另一个以治疗杂病为主。伤寒与杂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疾病,在辨证论治方法上偏重不同。《伤寒论》采用六经辨证,在辨证论治方法上偏重辨证,以抓主症、辨病机、方证相应为要点。这就是《伤寒论》第16条所讲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杂病多为内伤疾病,病机虚实夹杂,病程长、疗程长,在治疗上更加强调治未病以防范风险、间接治疗,这就是《金匮要略》第一篇第一条“上工治未病者何也”所讲的内容。《金匮要略》在辨证论治方法上所强调的治未病和治法治略,属于辨证论治中的论治的内容。也就是说,与《伤寒论》六经辨证重视辨证不同,《金匮要略》治疗杂病所采用的脏腑经络辨证,更加重视论治。所以根据这一特点,李老师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基础提出的全新的方法,新方法创造新方法,让我们对经方有了全新的认知和对经方颠覆性的理解。

以前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病人,刻下症:下肢关节剧痛难忍,肿大,身体消瘦,不思饮食,头晕倦怠,泛泛欲吐,腰酸,舌稍红,脉沉细。这不禁让我心中暗喜,居然还有照着条文生病的人。想必只要是读过《金匱要略》的同道都会想到桂枝芍药知母汤,我也不例外。这么典型的病例,我用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服药一段时间,效果还不错。这个病例也就过去了。后来接触了李老师八步法,仔细思考题了桂枝芍药知母汤,想想当然用药太糊涂了。李老师在给我们介绍八步法时,都是一步一步介绍如何圆机活法来用方。

第一步,观其脉证。患者下肢关节疼痛难忍,肿大,身体消瘦,泛泛欲吐,头晕倦怠。

第二步,知犯何逆:也就是分析病因病机。全身感受风寒湿,肌表气血不通则痛;邪郁化热,热盛则肿;胃虚痰浊上犯。

第三步,是辨识未病。类似湿病,不可以过汗;头晕倦怠,泛泛欲吐,不伤正,不害胃。

第四步,策略选择:也就是权衡对症治疗、病机治疗、未病的预防性治疗或者是间接治疗,确定三者之间的先后、偏重关系。标本补泻,微汗法,胃气为本。

第五步,随证治之:针对主症来治疗。关节肿,用知母配麻黄或防风。

第六步,治病求本:《内经》云“治病求本,本于阴阳”。针对全身症状,用甘草附子汤。

第七步,治疗未病:也就是风险防范和间接治疗。生姜五两防止附子害胃,白术五两防止发汗伤阴,防止过汗,芍药敛阴止汗。

第八步,依法合方:也是八步法的最后一步,要将第五、第六、第七步的治疗,依据治法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方剂。即桂枝芍药知母汤。

中医在线:看学员如何通过八步法运用金匮要略治疗疾病

以前即便是学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每天就告诉自己辨证论治或者背条文,对着条文看病,这样虽然简单,但是对于理法方药了解的并不透彻,自从接触了八步法,自己慢慢应用李老师的方法,真的是醍醐灌顶,有些东西是恍然大悟。正如许叔微云:“吾读仲景书,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比如说:只要处方的总体思路是栝楼薤白白酒汤,主症轻重缓急发生变化时,可以加用相应药物帮助栝楼和薤白,或者去掉栝楼或薤白,换成其他药物也可以,这些都是栝楼薤白白酒汤的拓展应用。我们对待问题过于死板,八步法让我理解了更多方的应用,慢慢的应用八步法,让我对条文背后的辨证理解的更加透彻,让我掌握一整套临床治病时关键的决策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切实提高临床治病的水平。

评课人:刘克乔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2018年01月2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