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汽車如果配上低成本的紅外傳感器會怎樣?

無人駕駛汽車一直以來都是這個時代容易被大家提及的話題之一,並且隨著最近國內也試點了無人駕駛汽車,足以見得無人駕駛技術在這個社會中的地位。那麼如何降低無人駕駛汽車的成本也是很多研發機構一直探尋的問題之一,如果安裝上低成本的紅外傳感器呢?

無人駕駛汽車如果配上低成本的紅外傳感器會怎樣?

據報道,納米科學技術研究所的教授開發了一款一側能夠讀取1500nm波長的紅外光,並將紅外光在另一側轉為人眼能夠看到的可見光成像的器件。這款器件基於一片僅0.6um厚的薄膜,這層薄膜包括納米材料層、納米柱和超薄金屬箔片,這層神奇的薄膜能夠將紅外光轉為可見光成像。

據某知名教授介紹,這項技術擁有很多廣泛而有前景的應用,例如自動駕駛汽車。應用這項技術的器件可以將紅外光轉為可見光,在夜晚、雨、雪、霧等視線不好的條件下,為自動駕駛汽車提升視覺能力。

此外,強烈的日光為目前的常規視覺類傳感器製造了很多麻煩,而紅外傳感器不會受到強光影響。無人駕駛汽車如果配上低成本的紅外傳感器會怎樣?

這款紅外傳感器的特點就是高效並且成本低,這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是種降低成本的好方法,很多科研機構都願意在這方面做出嘗試。相信隨著研發工作的深入,未來的無人駕駛汽車會進入到每家每戶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