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請給他們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

留守兒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孩子,他們更是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系鬆動而帶來的一群“制度性孤兒”,他們的成長與中國的未來息息相關。一方面:他們的父母到城市裡打工掙錢,爭取或獲得了另一種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們又因為在城市裡或自身難保,或無立錐之地,無法將他們的子女帶在身邊。同時為了生活、生存,他們不能夠輕易離開自己的工作,不能夠輕易離開城市,正是在這種“帶不出”與“回不來”的雙重矛盾中,導致留守兒童雖然有父母,但是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離的現實。由於長期被託養或寄養,缺少父母之愛,在老人溺愛或親友疏於管教中,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導致留守兒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請給他們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

案例一:小強,男,六年級。性格內向,倔強。父母在外打工,隨爺爺奶奶生活,父母為了便於溝通,給孩子買了智能手機每晚和他視頻。由於爺爺奶奶的溺愛小強玩上手機遊戲並慢慢上癮,每天都要在充滿暴力的手機遊戲中戰鬥。久而久之產生了情緒不穩定,衝動易怒,愛動手並表現出對事物極端化的態度。這種情況在部分留守兒童中是比較典型的。其原因主要為祖父母多為50、60年代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絕大多數不會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老人年紀大且精力有限,這使他們在養育兒童上力不從心,就更希望孩子能聽話,老人的辦法就是總拿別人家孩子與自家孩子比較,總能找到別人家孩子的“閃光點”,而且一說就是幾天,使孩子特別厭煩,只好選擇躲起來。躲起來又不想學習,只能玩手機遊戲,而此時老人的關愛又來了,對孩子說“玩就玩一會兒吧”。祖輩的這種行為無意中助長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一旦遇到問題,兒童就會選擇躲起來或發脾氣,怨別人。

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請給他們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

案例二:婷婷,女,六年級。性格內向,敏感,偏抑鬱的傾向。父母離異,隨媽媽生活,媽媽將婷婷送到託管班。這個女孩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副生無可戀的樣子,安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但從她的眼神中能感覺到她很在意別人的看法。想了解這類的留守兒童,週末多次去學校周邊的託管班溜達,在一個託管班見到婷婷,沒有交流只是和我招了招手。我看到別的孩子三五成群的玩遊戲,他坐在一邊聽音樂。我不知道他聽的是什麼音樂但他至少還有愛好的東西,還好還好。通過婷婷我大致瞭解學校周邊託管班的情況,託管班的“老師”多以中年婦女為主,他們主要負責接送孩子上學、放學和做飯。其中較年輕的或文化較高的女性來督促和輔導孩子完成作業,託管班中的大部分孩子來自單親家庭,家長每兩週或一個月來看望一下孩子。曾經看到一位女孩子的母親週末來看孩子,交過託管費並給孩子一包零食後開始對孩子說,“媽媽自己帶你生活不容易,還得賺錢養你,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你,你要好好學習。”就好像孩子只有學習好才是對養育之恩的最好回報。是你給了孩子生命,他也是你的孩子,但孩子更多應該屬於他自己。在這裡呼籲一下各位單親家長,請離婚不離愛,你既然選擇了撫養孩子,就請陪伴孩子成長,不要溺愛,不要補償式的愛。更不要以簡單的說教代替平等的交流,將自己瞭解的人生道理灌輸給孩子。這樣會大大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使其更容易產生牴觸情緒,長此以往孩子就會關閉與家長交流的通道。沒有理解、認可的交流,家長與孩子間的隔閡會越來越多。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有些情況是孩子自己不能內化的,必須有家長的引導、關愛和呵護。缺少這個環節的兒童會產生厭學情緒,甚至是厭世情緒。請家長在生活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陪陪孩子。因為兒童期是人類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一個人在此期間心理發展的好與壞,對其人格的形成和塑造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影響人的一生。兒童渴望與父母產生親密感,缺少父母陪伴的兒童相對敏感,自我認同感低。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成龍成鳳,但成龍成鳳畢竟是極少數,安安靜靜的做個健全人格的人,一個好鄰居,一個好母親,一個好人也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請給他們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

留守兒童不都是兒童問題。濤濤就是就是留守兒童中一切都正常的孩子。性格開朗、外向、堅毅,學習成績中等,自理能力比較強。留守兒童問題是多方面的,有社會原因,有學校教育體制原因,有家庭成員及監護人的教養原因,還有一些遺傳因素等等。

關注留守兒童,希望社會、學校、家庭能三位一體。解決留守兒童問題,是全社會的責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等制度,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在學校,希望老師們能不那麼過分要求學習成績。教育不是要造就一批一模一樣的零件,同樣大小,同樣功能,而是讓大樹長成棟樑,讓花朵能夠開放,哪怕是棵小草也能欣欣向榮。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孩子,他們在這個年齡段的人生觀、價直觀、世界觀都處於懵懂期,給他們更多一點的選擇,讓孩子在未來能成為他想成為的那個人,做他們喜歡的工作,過一種他們願意過的生活。在教學過程中能多些理解,多些尊重,多些溝通,多些關懷,多些呵護。

當前的小學教育不允許家長“置身事外”,在學習上家長應輔助教師給予孩子適度的協助。如檢查背誦,新課預習等。在行為習慣上家長應強化孩子好的行為習慣,淡化不良行為習慣,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在懲罰問題上家長要以尊重的態度進行懲罰,並注意身教,有智慧的懲罰可以保護孩子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慾,進而養成孩子不怕犯錯,知錯能改的好品質,做一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全的接班人。

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請給他們多一點關心,多一點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