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有多重視士兵伙食?從樹皮野菜到紅燒肉、大米飯

在革命戰爭年代,脫離了解放區支援的部隊是非常艱苦的:由於缺乏可靠的後勤補給,部隊常常會出現向百姓借糧食的情況。由於當時部隊規模相對較小,人民群眾多少還能給部隊幫上點忙:在很多個黑夜裡,悄悄進村的八路軍總能受到款待。有不少的老百姓甚至拿自己家來年的種子給八路軍煮粥喝……而那時候的革命軍隊基本上談不上擁有像樣的伙食保障,全連能指望的就只有那口炊事班長背上的大黑鍋。

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和人民軍隊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帶來的糧食用度增加,解放軍解放軍組織了數量龐大的支前運糧隊,一輛輛獨輪手推車將糧食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部隊的吃飯問題。可在一些節奏較快的戰役中,例如沙家店戰役中,前線的部隊也一度只能以黑豆、粗糠充飢。為了彌補這種不足,解放軍也曾組織過成規模的籌(借)糧機構。但後勤緊張的問題依舊沒有緩解。

解放軍有多重視士兵伙食?從樹皮野菜到紅燒肉、大米飯

而在這當中,解放軍的伙食也是格外的單調:小米和玉米做成的食物幾乎所有八路軍軍人的回憶,雖然相較之下新四軍還能吃上點大米和魚蝦,但伙食的質量依舊無法與面對著的敵人相比。在抗戰結束前,部隊吃野菜、吃樹皮的情況比比皆是。即使在解放戰爭當中,能有小米飯和鹹菜就已經足夠讓當時的革命先輩們高興一整子了。

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緊隨而來的抗美援朝的洗禮,解放軍領略了現代後勤的重要性。這其中,部隊伙食的規範統一成為了主要方向。在50年代初期的時候,我軍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主要師承蘇軍,因此有那麼一段時期裡,我軍也和蘇軍一樣實行“官兵分灶、區別管理”:戰士在飯堂裡吃大鍋飯、定量餐,幹部在小餐廳裡吃小鍋菜。但很快這種管理方式就得到了上下一致的反對:幹部認為分灶吃飯疏遠了官兵關係不便於管理,而士兵也大都覺得定量餐吃不飽,因此這種照搬的做法很快就被廢除掉了。

解放軍有多重視士兵伙食?從樹皮野菜到紅燒肉、大米飯

而在野戰制炊方面,解放軍的改變也很明顯:進入90年代的時候,各個連級單位基本都已經配備了性能較為優異的炊事拖車:它只需打開支架和頂棚布,就能馬上變成一個設施齊備的“小廚房”。在複雜地形和緊急情況下,解放軍還配套 “連用給養單元”便攜式炊事用具,即使在野外露天環境下也能迅速制炊。要知道目前野戰狀況下的伙食保障底限可是要達到四菜一湯兩葷兩素主食管夠的。但是由於設計絲路老舊,它所面臨的問題也不少:例如曾經有這麼一個連隊在外訓時忘記把它掛在車上,跑出了一千多里地才發現沒帶炊事車……

解放軍有多重視士兵伙食?從樹皮野菜到紅燒肉、大米飯

伴隨著軍改的深入,傳統的炊事班已經不復存在,存在了數十年的“連辦伙”早已被由營屬的排級炊事分隊所操辦的“營辦伙”所代替。落後的炊事拖車也被先進的自行式野戰炊事車代替。更為專業的劃分和管理模式帶來的是伙食保障效率的成倍提升:畢竟對於中國士兵而言,熱騰騰的大米飯、紅燒肉、土豆絲才是真正的戰鬥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