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都病了?还是中国股市需要吃药了?

 世界上有些病,不懂病因肯定治不好,知道病因,也并不一定好治。今天A股大盘股受压、中小盘股高估值的股价结构扭曲就是这样一例。从理论上说,取消供给管制,放手让企业大量上市,股价必然会跌到一个供求平衡的水平,市场也就会校正估值扭曲,壳资源也会失去价值,市场肯定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是,这既意味着现存已经伤痕累累的投资者要蒙受进一步的巨大损失,也意味着监管者要承担股市暴跌和规则改变的结果和责任。这显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可能是一个现存政治或利益结构下无法达到的决定。

  有人说,这是股权分置改革后全流通的结果,现在是在为全流通付代价。这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欠债总是要还的。但更准确地说,全流通解决了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问题,但那次股改中没有相应解决A股的股价结构扭曲问题,这就构成了当前二次股改的挑战。

  曾经的股权分置市场是一个狭小、封闭、大部分股不流通的市场,它与国际规范股市格格不入,与计划经济类同,要靠一系列行政调控价格和供求的体制去维持市场运行。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同股不同权、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将A股带入了同股同权的全流通时代。全流通既显著增加了市场厚度和活力,也大大增加了企业上市套现的诱惑力。

  如果因势利导,在股改全面展开后,相应放开对证券市场的价格管制和供求管制,允许和推动已经开始逐步解冻的大盘蓝筹股进入流通,本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2007年股市的狂热和泡沫,让一个全流通的市场由价格和供求关系自己去调节运行。

  但历史不能假设。如果我们不想也不可能退回到股权分置时代的封闭市场和计划调控,今天能够选择的,就是如何以一种可行的方式实现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这就是二次股改的任务。

  如果说股权分置改革即一次股改主要解决了股市的产权界定问题,那么二次股改,即发行审批制度的改革,就是要解决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问题。反之,无论以什么名义,无论有多大聪明,对市场进行人为行政干预的所谓“改革”越多,只会使问题更加积重难返。

  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包括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再融资发行的市场化和重组退市的市场化。所谓市场化,就是让价格和供求自己去调节市场,而不是依靠人为管控和行政干预。核心是如何解决市场化的休克疗法与市场承受力的矛盾。

  二次股改的全部要诀就是要放弃行政干预,做好机制设计。人为干预价格和供求必然导致市场扭曲,但市场门槛的搭建,从来是要靠人主要是监管者来设计的。面对一个已经严重扭曲和供求失衡的市场,显然不能蛮干盲动,关键是设计好新股发行、再融资发行和重组退市这三个门槛。

  首先,是要设计显性的上市高门槛来限制增量。市场不同,上市门槛不同。美国纽约交易所就大大高于纳斯达克,纳斯达克内部又为不同层级设置了不同门槛,标准低、数量大的企业只能在其低级场外市场挂牌。我国在现行中小盘股股价高企、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要推进市场化改革而又避免市场的巨幅震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大幅提高上市门槛,让那些经营风险大、业绩不稳定的中小型企业和存在关联交易的非整体上市企业统统先去新三板挂牌实习,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如许多人呼吁的暂停,或监管者嘴上不说实际上操作的暂缓,那样做只是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市场的预期和压力仍然有增无减。这就要象高考一样,重点学校录取人数有限,大幅提高录取分数线,供求就平衡。守住了这条供求平衡线,才能避免源源不断的企业利用估值扭曲,把A股市场当做提款机来圈钱套现,市场的信心才会真正有着落有依托。

  其次是要大幅调低再融资的门槛,搞活存量。不集中智慧搞活存量,不知投资者利益之所在,挡不住或乐见于增量进入的公关,是股市错位政策的起点。监管者一定要明白,只有市场存量是真正要保护的投资者利益之所在。已经上市的优质公司,还是被捆住手脚,不能充分利用证券市场的功能和杠杆实现扩张发展、股权多元、分红派息以及收购兼并,促进实体经济的产业整合和过度产能淘汰,是我国大盘蓝筹股活力不足、表现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股市一直在变化,唯独不变的是圈钱的初衷。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没有点真技术,怎么能打得过虎呢?

尾盘选股战法

尾盘是多空一日拼斗的总结,故收盘指数和收盘价历来为市场人士所重视。开盘是序幕,盘中是过程,收盘才是定论。

  尾盘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一种承前启后的特殊位置,即能回顾前市,又可预测后市。可见其在操作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尾盘拉升指的是股票在即将收盘时股价出现大单拉升,突然上涨的局面。尾盘是股市一天即将结束的标志,尾盘不仅是当日多空双方交战的总结,还是决定次日开盘的关键因素。主力拉升吸筹或放量震仓往往是在尾盘,市场波动最大时间段就是在临收市半小时左右。此时股价的异动,是主力取巧操作的典型手法,目的是为第二天的操作作准备。

  【尾盘买股的优点】

  1、尾盘买股最大的好处:能规避大盘的系统性风险。能很好地预防大盘暴跌引发的资金被套。

  2、由于股市实行T+1操作,尾盘买入个股,若第二天开盘即跌,可立刻止损,能减少资金损失。

  3、属于右侧交易,所以追高可能性不大,大多会在个股支撑位置买入。

  4、选股时间充足,有一整天,更有利于寻找个股支撑位的支撑强度。

  【尾盘买股的缺点】

  绝大多数强势股会在开盘半小时或上午完成上攻,因此尾盘买股很难捕捉到当天的强势热点个股。牛市中可能与牛股无缘,收益增加步伐缓慢。

  趋势及量价关系对尾盘买股的影响

  一、在涨势中(上升趋势)

  (1)尾盘价增量平:这种尾盘表现对次日发展趋势有两种情况,若均线系统在形成多头排列初期,价增量平属于惜售现象,是买盘远大于卖盘的表现,可积极介入,一旦失去当日买入机会,可次日介入,但不宜追涨。

  (2)尾盘急跌量大:这种情况称尾盘跳水。此种情况如果是发生在涨幅过大,即5日乖离率大于+8以上时,并且全天呈现一路下跌时的尾盘。应大胆离场,切忌摊薄操作及抢反弹,此种尾盘次日多为跳低开盘,并有可能形成顶部。

  (3)尾盘价增量增:在涨势中尾盘价量俱增,是人气看多的征兆,也叫做尾盘抢盘。若5日乖离率小于+5时,投资者可大胆追涨,次日仍会高走。即便是5日乖离率大于+8时,这种盘面次日也会高开上冲,短线也有机会。

  二、在跌势中(下降趋势)

  (1)尾盘价跌量平:若均线系统刚形成空头排列初期,出现尾盘价跌量平,纯属买盘不济,投资者对后市信心不足的盘面表现,这种无量下跌不能单纯理解为惜售,反而,卖压得不到释放,会引起大跌发生。

  (2)尾盘价跌量增:发生这种情况时,投资者应视周RSI的位置而定,若周RSI未处低位,而跌势中尾盘出现价跌量增,仍是恐慌性抛盘,次日也必将低开盘,因此,不宜抢反弹,而应果断离场。

  (3)尾盘价增量增:在下跌的初期,一旦均线形成空头排列,这种价量俱增的尾盘少见,即使有也多为主力拉高出货的行为,不宜追涨,如果这种尾盘发生在跌势未期,是反弹征兆,由于没有经过长期的横盘,这种反弹不宜看得太高。

  多空双方都会对收盘股指、股价进行激烈的争夺,但需特别强调两点:

  (1)当心机构大户借技术指标骗线,临收盘故意拉高(打压)收盘股指、股价,次日跳空高开(低开),达到次日拉高出货(压价入货)的目的。识别方法,一看有无大成交量配合,高收盘(低收盘),若成交量过小,多(空)方无力量,成交量过大,多(空)方出货(入货),均为“陷阱”。二看有无利多(利空)消息、传言配合,要分析传言的真伪。结合大成交量、利多(空)消息,可初步确认为“多头”(“空头”)行情,可考虑买入(卖出)股票。但为防止上当,既不要“满仓”,也不要“空仓”。

  (2)“星期一效应”与“星期五效应”。星期一收盘股指、股价收阳线还是阴线,对全周交易影响较大,因为多(空)方首战告捷,往往乘胜追击,连接数根阳线(阴线),应予警惕。星期五收盘股指、股价也很重要,它不仅反映当日的多空胜负,还能反映当周的多空胜负

  【尾盘飙升股的短线交易机会】

  个股尾盘飙升,只能有3种可能:

  1、突然受到利好信息刺激,场外资金入场抢筹,合推股价上涨;

  2、主力弱势想进行出货,利用尾盘拉升吸引“接盘侠”,从而达到出货目的;

  3、主力吸筹完毕,拉升股价推动行情。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尾盘的买股机会呢?下面带大家看一个具体的案例:

  【案例图解】

股民都病了?还是中国股市需要吃药了?

  实盘出击:曲江文旅(600706)

  买入时点:3月4日9点43分17.51元

  卖出时点:3月5日9点59分19.42元

  隔夜盈利率:10.14%

  技术要点

  1、股价处于上升初期,且站在所有短期均线之上;

  2、尾盘出现快速拉升,形成突破走势,且成交快速放大;

  3、尾盘最大涨幅最好高于5%,且当日涨幅控制在5%左右。

  最佳买点

  1、激进者可在股价尾盘快速冲高时果断买入。

  2、稳健者可在股价尾盘冲高次日,股价企稳后择机买入。

股民都病了?还是中国股市需要吃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