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堆里嗅书香——苏州的古旧书市场(旧作)

这是2006年的旧作,感慨苏州旧书市场今不如昔;现在再看此文,又复感慨。这几年淘旧书常去的有上海、南京等地,苏州总是匆匆而过,要去也只去山塘街的琴川书店。据说,坚持做旧书的,据说还有几家,但都没机会寻访。是为记。

故纸堆里嗅书香——苏州的古旧书市场(旧作)

苏州是文化古城,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人间天堂的别称,可见他的文化与经济上的地位。苏州现在的人民路,旧称「护龙街」。旧时,护龙街之与苏州就好比福州路之于上海,曾经聚集了很多书店。现如今,福州路依然是上海书店的聚集地,而人民路现在除了蓝色、外文、古旧三家书店,就没有象样的书店了。

蓝色书店最难,是一家私人书店,是与南京先锋、南通少儿类似的书店,书店的定位偏向学术,而其生命力来自苏州的大学,那些教授和他们的研究生,而蓝色书店的牌子已经超越了蓝色书店的价值,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而紧靠着蓝色北侧的外文书店,与其他城市的外文书店没有本质的区别;本文主要说的是古旧书店。

古旧书店位于人民路与干将路的交界处,而这两条路分别是苏州市区南北向和东西向的主干道。干将路本来是两路夹一河,现在已经有路没河了,但河的痕迹还在。在临近交叉点的时候,人民路通过乐桥衔接南北,而干将路顺势低下去,象河水一样从乐桥下面穿过。所以站在乐桥上,看着桥下如舟船般穿行的汽车,别有一种意趣。

乐桥往北第二家就是古旧书店,书店有三层,底层经营艺术类图书,二楼、三楼是旧书和古书。一般人分不大清古书和旧书,以为是一样的,其实古书未必旧,旧书未必古,举例说,一本2005年出版的《四书章句》是古书,而1980年出版的《射雕英雄传》是旧书。所以古书是内容古,旧书是书本旧。古书的价值在于他选用的版本、现行的编委以及装祯等,而旧书的价值则体现在目前的新旧程度、原版现存的数量等因素。

故纸堆里嗅书香——苏州的古旧书市场(旧作)

当年苏州古旧书店三楼古书区,

这位老先生专门管这些古旧书。

———————————————

当然,古书和旧书的关系是很紧密的,很多古书的内容直接来源与很旧的旧书——很久以前出版的书。清代、明代……宋代乃至更为久远以前。因为古代的印刷业相对现在落后,所以这些书的印量都很少,加上时间的流逝,能保留至今的很少很少,所以如果这些书的内容好、品相又好的话,价值就不斐。但这些书,并不在经营古旧书的书店,而在书香门第的私人收藏。

因此,在古旧书店以外,经营古旧书而苦于没有足够数量和档次古旧书的书店,就很关心一件事情——哪个老先生已经垂暮而他的儿子是否不肖?

这样的书店在苏州曾经有好几家,我刚到苏州的时候,在十梓街有两家,分别名为鉴玉堂古旧书修补店和琴川古旧书修补店。在锦帆路有一家陶然亭书店,在双塔附近有一家陶然书店。陶然书店搬过两次就没了踪迹,陶然亭书店亦复如是,鉴玉堂古旧书修补店和琴川古旧书修补店坚持了一段时间也关了。后来又冒出一个琴川书店,与原来鉴玉堂和琴川有些渊源,老板是个年轻人,最喜欢的书是《浮生六记》,认为最惬意的生活莫若沈复,贤妻若此,夫复何求?另外一家是文育山房书店,老板是一个老先生,编过书,在文化圈有一席之地的那种。琴川的老板大言炎炎,但到古旧书店和文育山房,谦逊如赤子。后来,琴川书店搬到了山塘街,但我始终没再见过,而不久前也听说文育山房快要关门了。

故纸堆里嗅书香——苏州的古旧书市场(旧作)

经营古旧书需要有一定文化功底,一个出色的书商,对书版本、鉴别等的了解程度往往比一个出色的淘书者更为深入。没有这样的功底就很难经营古书,所以苏州也有只经营旧书的书店,这样的书店有一家,叫做阿生书店。原来在相门前庄,客户群定位是大学生,营销手段是低价。后来生意萧条,也搬了地方,上次去看,乱得很。

此外,苏州还有古旧书的交易市场,最初是在彩香,每逢周末,就聚集了一大批旧书商,占据了彩香旧货市场的长长的路面,铺满了各式各样的书。因为是大量的书一时云集,加上书商又多,所以这样的场合还价是比较容易的。后来,旧货市场开辟的专门的摊位租给一些书商,每天都开市,但可淘的书反而显得少了。

经营古旧书的书店老板常常在淘书前卖弄他的掌故,而淘书者又每每有人在书摊前卖弄。等级在任何领域,永远都存在。

在苏福路,德合小商品市场,也有过旧书摊位,不久前过去,整个市场都搬走了,这些旧书商何去何从,不得而知了!

苏州的旧书店和旧书市,越来越弱了。

2006年6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