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木偶戏

龙川木偶戏已有百年历史,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以黎咀木偶戏为基底的龙川手擎木偶戏于2007年被列为河源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被列为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客家古邑人文龙川的一朵艺术奇葩。根据县文化部门的安排,大年初四下午2点30分龙川木偶戏在庆上小学篮球场隆重上演。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介绍

拉琴、甩袖、眨眼、回眸、张嘴,随曲调的旋律张合、转动,整个木偶充满了灵气,让人啧啧称奇,别看这些木偶表演起来有板有眼,但是要想把它表演的惟妙惟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众多的木偶戏班里,黎咀虎口村的“兆丰年”和“贺丰年”两个木偶戏班比较出名。二、三十年代这两个木偶戏班在龙川县甚为活跃。解放后,原“贺丰年”和“兆丰年”木偶戏班中部分木偶艺人于1953年8月成立了“龙川县文联线剧队”。线剧队排演出传统木偶戏《青春序曲》、《马灯》、《伞顶骑车》、《智斗》等节目,经常在广东及江西等地演出。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青春序曲

我相信,所有失去的岁月都会重新开花结果,所有往昔的梦幻都会再现。也许有一天,我将不顾头上苍苍的白发,再次轻轻地依偎在你的身旁,去触摸那藏在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里的,最美好的回忆!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欢庆锣鼓

欢庆锣鼓贺新年,木偶拉琴、甩袖、眨眼、回眸、张嘴,随曲调的旋律张合、转动,整个木偶充满了灵气,让人啧啧称奇。配上民间小调,客家山歌等曲调,形式多样,通过简单的道具,造就丰富的人物性格和剧情。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马灯

木偶版马灯舞的表演主要表演了“打四季”,唱马灯调。通过木偶将马灯小姐、小丑等角色表现得活灵活现,掌声不断让人陶醉。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伞顶骑车

由黎咀木偶戏的第四代传承人骆志鸿在舞台前陶醉地拉着“二胡”,其他演员站在布幔之下,举着杖头木偶表演伞顶骑车,一个杖头木偶一般有7-10条线组成,复杂的木偶有20条线,演员们用精湛的技巧和活灵活现的木偶表演赢得台下一片叫好声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舞狮

木偶版舞狮,狮子乖乖地伏在地上,等着点睛的那一笔。一齐落下的同时,鼓声也骤然升了调。狮子随着鼓点舞了起来,顿挫有力。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大阪姑娘

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拿着红长稠的仕女缓缓袭来,一步一抚绥,一转一眉眼,翻手拂袖,覆手作揖之间,表演不仅被赋予了生命,更有人与偶的交流,忽如间红绸甩将开来,衣袖舞动飘摇曳曳,让人为之倾心,人偶之间情感也随之达到高潮,位艺术家个人与木偶情感交流、人偶心心相融,不仅让观众们了解到了木偶艺术的历史,更是感受到了木偶剧团的用心演绎,以及精湛的表演技巧。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喜庆山歌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又称“鬼仔戏”,早在唐朝就流行,历经宋、元、明清到现在。刚开始是提线木偶,现在常用的木偶是手擎木偶。解放后,木偶戏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时期,经济发达的南方各省区木偶戏更为繁荣,故有南方“好傀儡”之说。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智斗

木偶角色分为生、旦、丑、公、婆、净等行当,配上民间小调,客家山歌等曲调,形式多样,通过简单的道具,造就丰富的人物性格和剧情,每逢佳节,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总会给当地群众增添不少乐趣。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发展史

黎咀木偶至今仍完全停留在传统的家庭工作坊生产形式,设备比较简陋、制作工艺繁杂、成本高,要经过准备材料、制作木偶头模型;上石膏、风干成型、取出泥型;将已成型的模具破开三份,将粗纸放入模型中,用胶水定型——出模——打磨头模——上色;设计定制服装,组装木材细线等十几道工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客家山歌

侯粤春是惠州市华罗庚中学的资深音乐老师,更是将客家山歌唱到东南亚的歌者,也是庆上村杰出企业家邹乾坤的夫人。是不断尝试将传统的山歌与现代音乐元素相结合的有心人。一首《老屋家》客家山歌的韵味在,用现代通俗的音乐元素引起阵阵掌声。龙川山歌王子邹军辉出生于庆上村,为乡村们献上了动听的山歌。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龙川黎咀木偶戏


我,干政企事业单位管理软件十多年,有时候感觉无聊,需要找点乐趣。喜欢到大自然走走看看,开始写写游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诗情画意,感受一下美丽乡村的风土人情,头条号是“邹周游记”,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