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研究美团点评招股书,你会觉得它被低估了

27亿美元收购摩拜后,美团点评很快启动上市进程。6月25日美团点评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材料,按照最快40个营业日的招股节奏估算,美团点评预计将在9月挂牌。

这是中国新经济公司赴港上市潮中的巨型独角兽。另一家焦点企业小米已在美团点评之前上市——小米于7月9日正式挂牌,发行市值达到550亿美元,募资47亿美元。彭博报道称,美团点评计划以600亿美元估值融资60亿美元,这也将使其跻身中国最大的几家互联网巨头之列。

仔细研究美团点评招股书,你会觉得它被低估了

王兴是一个稳健有节奏的创业者,从最初的团购网站进化到覆盖餐饮外卖、到店餐饮、酒店预订、旅行以及出行等一系列生活消费服务的综合平台,美团点评成立八年始终稳扎稳打不急不缓,为何选择在此时上市,是水到渠成还是外界因素推动?王兴的战略目的是什么?

不缺钱的美团与缺钱的美团

美团点评的招股书显示,到去年底其“钱囊”尚饱,共拥有452亿(约合71.7亿美元)现金及短期投资,其中现金及等价物194亿、短期理财258亿。

仔细研究美团点评招股书,你会觉得它被低估了

鉴于美团点评在2015年底和2017年底分别融资30亿美元、40亿美元,合计超过70亿美元,可以得出结论:美团点评最近两年的经营现金流不错,这两次融资来的钱基本没有动。

招股书显示,美团点评2017年交易额已达到3570亿,相比2015年的1610亿已翻倍。2015至2017年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40亿、130亿、339亿,年均增幅超过160%,三年间增长超过七倍。同时,美团点评2015至2017年调整后亏损净额分别为59亿、54亿、28.5亿,亏损持续收窄。

良好的现金流也使得美团点评有充足的弹药在上市前完成了一次重要收购:今年四月,以27亿美元代价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共享单车公司摩拜。而27亿美元的代价只动用了部分现金,其他为发行新股,因此美团点评在上市前仍可能拥有超过50-60亿美元的现金。

美团点评的业务收入分为三类:餐饮外卖(2017年营收占比62%);到店、酒店及旅游(占比32%);新业务及其他(占比6%)。美团点评是中国最大的餐饮外卖配送服务商,去年同比增速近300%,与此相比,第二大业务到店、酒店及旅游增幅没有那么显眼,但由于毛利率高达88%,是最大的利润来源。

美团点评最核心的餐饮和酒旅业务营收达到300亿以上,已经跻身中国互联网公司前十行列。假设不开拓更多新业务,加上美团点评已经基本实现了自我造血循环,王兴其实犯不着上市融资。

然而,美团点评显然并没有打算停止扩张其消费者和商家网络的脚步。

仔细研究美团点评招股书,你会觉得它被低估了

美团点评是非常典型的互联网公司,其商业模型也非常类似于生活服务版的亚马逊。亚马逊的业务范围从电商起家,逐渐扩大到云计算、终端设备、内容等不同市场领域,边界不断延伸。王兴也有一段著名的边界理论:“万物没有简单边界,不要给自己设限,只要核心是清晰的——我们到底服务什么人?给他们提供什么服务?我们就会不断尝试各种业务。”

美团点评在餐饮、酒旅之后又布局出行,正是王兴这一指导思想的体现。其先是在2017年对出行业务进行测试、试点,进入2018年后猛然加速,在上海等地与滴滴开战,并且收购摩拜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目前来看,收购摩拜只能算美团点评出行业务的一个重点节点,还远远没有达到高潮,其投入也刚刚开始。

美团点评在出行市场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滴滴,后者去年融资规模在百亿美元左右。美团点评要在出行领域撼动滴滴,其持续融资能力无疑也是关键。从这个意义上,美团点评上市只是一个开始。

生活服务版亚马逊

美团点评“执拗”于不断扩张边界,其理论依据在于其商业模式依赖于互联网用户网络的扩大,即交易用户的增长和消费频次的提高。这也是亚马逊模式和其强大“护城河”的精髓:亚马逊过去20年的发展均致力于在高效率、大规模、强现金流的基础上维持低毛利,不断扩大其用户基础,同时让竞争对手失去生存空间。

美团点评在八年发展过程中也不得不实践、验证了这一点。最早其仅提供团购这一餐饮营销服务,并购大众点评后扩大了用户和商户规模,但直到切入餐饮外卖这一更大用户基数的服务,美团点评真正实现了一次量级的突破。2017年美团点评已拥有3.1亿交易用户,渗透率达到40%;服务440多万商户,渗透率达到37%。

这样的规模使美团点评成为仅次于BAT的互联网小巨头。但同时也说明美团点评的用户、商家渗透率仍有巨大的提高空间。目前BAT的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均能达到70-80%以上,这意味着美团点评仅在用户规模上至少还有一倍的成长空间。

要实现翻倍的增长,美团点评至少可以在三个层面驱动:扩大用户基数(流量)、扩大服务范围(品类)、提高消费占比(频次)。流量层面,美团除了自有平台外,还拥有重要的微信入口,今年又增加来摩拜入口。品类层面,美团已经介入200多个品类的服务,出行业务更是被视为美团点评下一个杀手级的服务品类。频次层面,外卖、出行本身就是相比餐饮、酒旅更高频的服务,美团点评也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供交叉销售,通过高频带动低频,实现更高效率的流量变现。

目前看,美团点评的战略非常清晰,不断扩大流量和用户、商家渗透率,不断扩大网络效应,通过规模和效率实现低毛利基础上的营收和利润。在渗透率见顶之前,美团点评自然也不急于大规模盈利。

现在有种说法认为,这轮独角兽上市潮的共同点是亏损、按流量估值而不是盈利估值,所以很容易被资本市场看衰。这种说法笼统的认为亏损就是不好、资本市场只看盈利,这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虽然二级市场普遍比一级市场更重视利润,但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和不同的市场环境,二级市场仍然有不同的估值方法,看重的财务指标也不尽相同。

比如针对高增长的顶级互联网公司,资本市场更看重其用户网络的规模和壁垒,否则难以解释长期亏损的亚马逊为什么成为长期牛股。很多中小互联网公司之所以上市后缺乏关注,其财务状况只是原因之一,除了其本身缺乏足够强大的竞争壁垒外,也因为市值规模太小,无法吸引大资金的关注。

美团点评拥有强大网络效应和竞争壁垒、战略和定位均非常清晰、成长空间仍然巨大,在中国只有少数几家互联网公司可以相提并论。简单用亏损与否和其他公司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

美团点评上市可能遭遇到最大的困难可能是目前糟糕的市场大环境,但即使有影响,从长期而言影响也甚微。假设说,互联网的前十年是拓荒期,分别在电商、社交、搜索领域奠定了阿里、腾讯、百度的地位,那么,当互联网和线下商业、生活服务进入深度结合的阶段,其创造的市场空间和想象空间可能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