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贾似道的人生(十六)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宋德祐元年(1275年)正月,在出师丁家洲之前,贾似道曾建议皇室迁都,以避元军兵锋,显然他自己都不看好即将进行的丁家洲会战。同时,贾似道还与殿前指挥使韩震及知临安府曾渊子约定,一旦战败,将会率水师到庆元府,以迎接皇帝南迁。

丁家洲战败后,贾似道正式上疏迁都,其言“但得赵家一点血,即有兴复之望”。贾似道希望能够以上保存皇室血脉,避免出现靖康时徽钦二帝被虏北去的耻辱。之后,贾似道一面派门客翁应龙将都督府印送往临安,一面传檄各个州郡至海上迎驾。

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然而,此时的贾似道已并非理宗时的贾似道。他低估了朝廷上各个势力的反扑能量。强力支持贾似道的理宗已经不在,表面上支持贾似道的度宗也不在了,一个65岁的太皇太后与一个4岁的皇帝赵顯,根本掌控不了朝政。朝廷上下,掀起了一股反对贾似道的浪潮。

赵顯继位后,外戚与宗室势力已经彻底控制了朝堂。太皇太后谢道清的两个侄子,谢堂被任为两浙镇扶使,谢至被任为保宁军节度使。全永坚、谢垕两个外戚并为检校少保。皇室中最痛恨贾似道的福王赵与芮则以武康、江宁节度使判绍兴府。

原出身贾似道门下的陈宜中则成为反贾力量的先头兵。他升任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立刻上疏“乞诛似道”。

贾似道力主推行的“公田”法被废;送都督府印往临安的门客翁应龙被处死;门客廖莹中、王庭被迫自杀;支持他的官员刘良贵、曾渊子遭罢黜。

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陈宜中像

国破在即,这些人着急做的事情却是争夺并控制朝廷的权力,以期继续为自己攫取更多的利益。赵氏皇族联合外戚一方面极力打击国内的异已,另一方面却不知如何抵御来自国外的凶兵。这些人的无能与贪婪成为南宋最终灭亡的强力助推器。

此时,右相章鉴已经逃离临安。执掌实权的陈宜中,在谢道清的支持下,1275年三月初一椎杀力主迁都的韩震,贾似道的迁都计划彻底破产。一堆奇怪的皇族,开始乖乖地窝在临安,作瓮中之鳖,等着元军前来捕捞。

贾似道撤离丁家洲后,移驻扬州李庭芝处。为了平息朝廷内对贾似道的愤怒,太皇太后谢道清下令李庭芝将贾似道遣回越州(绍兴)老家。然而,在赵与芮的指令下,越州守臣坚闭城门,拒绝贾似道进入。

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赵与芮,这是在宋代一个身份最为特殊的亲王。他与宋理宗赵昀为亲兄弟,俩人自幼贫寒,与寡母相依为命。理宗登位后,赵与芮开始享受泼天富贵,依靠兄长的赏赐,渐渐成为南宋最大的地主。在理宗生前的大部分时间里,赵与芮没敢有在朝廷上发出任何声音。但是到了理宗后期,因为贾似道推行的“公田法”,使大地主赵与芮受到了最大的伤害,他开始成为反对贾似道的中坚力量。

理宗生前无子,将赵与芮的亲儿子赵禥立为太子,为宋度宗。而度宗之后的恭帝则为赵与芮的孙子。理宗之弟,度宗之父,恭帝之祖。这样的身份用“尊贵”两个字已经不足于形容了。恭帝上位后,赵与芮积累的权势可称滔天,趁着贾似道兵败,他对贾似道伸出了黑手。

七月,朝廷发出诏令,将贾似道贬为高州团练使,安置于循州(今广东龙川),同时抄没其家产。押送官郑虎臣行至漳州时,将贾似道“拉杀”于木绵庵。

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福安三贤祠中的薛令之、谢翱、郑虎臣

“郑虎臣,字廷瀚,又字景兆,德祐元年(1275年)任会稽县尉。其父郑埙,宋理宗时任越州同知,遭奸臣贾似道陷害,流放至死。郑虎臣受株连,被充军边疆,后遇赦放归。”

以上这段资料被广泛引用,基本上也被认为是郑虎臣出身的史实。但是充满着漏洞。

在《宋史》的本纪与列传中都有关于郑虎臣为会稽县尉的记载,因此这个县尉身份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但所谓充军边疆遇赦放归的说法就有些不靠谱。而他父亲的身份就很让人产生疑问了。郑埙,出身不明,来历不明,甚至历史上有没这个人都是个问题。

在明代冯梦龙的话本小说《喻世明言·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中有写到:“此人(郑虎臣)是太学生郑隆之子,郑隆被似道黥配而死。”这个郑隆同样也是不知道从何而来。当然像冯梦龙所写的这种东西,纯粹也只能当作小说来看。

另一个方面,所谓郑埙任“越州同知”也是一个很奇怪的说法。“同知”这是明朝时才开始设置的官职,为知府的副职,分管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等事务。两宋时,在州、府一级最高官职为知州(知府),下设通判一人,并没有“同知”这个官位。

可见,郑埙这个父亲很可能是明代之后某个人杜撰出来的,为郑虎臣杀贾似道添加一个“家恨”的注脚。

贾似道死时,元军还未入临安,宋恭帝还没投降,南宋也未灭亡。这时候说郑虎臣为报“国仇”而杀贾似道,无疑也是个很可笑的说法。

所以,将郑虎臣视为“英雄”,因为“国仇家恨”而杀贾似道,是根本经不起推敲的。

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漳州木棉庵

实际上,当贾似道被发配循州时,原押送官是推官沈士圭,而郑虎臣是应福王赵与芮要求硬塞进去的。

宋自建国以来,就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为国策。因此,宋朝的知识分子在各个朝代中活得是最滋润的,犯再大的错误,也无非是被发配而矣。而像贾似道这样曾经官居一品的宰相,想让他死,唯一的办法就是下黑手。

郑虎臣,就是赵与芮的“黑手”。

到底是谁杀了贾似道?

不尊国法,无顾法纪与职责。身为押送官却一路折磨年过六旬的贾似道,在威逼其自杀未遂后,终于将其私杀于厕。

林冲在野猪林逃过押送官的黑手,贾似道却终于未能幸免。

贾似道死后,执政的陈宜中亲至福州,将郑虎臣逮捕归案。陈宜中虽然出身贾似道门下,但在贾似道兵败丁家洲后,为了脱去嫌疑,已与贾似道划清界限。因此,郑虎臣被捕杀,并非是贾似道嫡系对他的报复,而是出于维护朝廷政令脸面必需的举措。

翻阅贾似道一生,一直至死

留给后人的,也许至今连一声叹息都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