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权臣贾似道金屋藏娇,这个女人真不简单!

南宋权臣贾似道金屋藏娇,这个女人真不简单!

杨淑芳,法号不详,出生杭州,世代樵夫,南宋理宗时人。有文形容杨氏:“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美目盼兮”,实为美人胚子。时代风雨飘摇,理宗皇帝却广招秀女,杨氏自在其列,本应尽享荣华富贵,却有一番人生际遇,引出一位诗人女尼。

时有权臣贾似道,主事选秀之事,日见美女三千,尽想皆入囊中,奈何上有皇权,实不敢公然造次。然见杨氏之美,实有“牡丹花下死,作鬼也风流”之感,思前想后,瞒天过海,终于金屋藏娇,把杨氏纳入贾府,做了侍妾,日日宠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私藏美人,群情激愤。时有太学生者,曾填词喻杨氏为“新塘杨柳”,实是有杨柳之姿。众人皆以一堵杨氏芳容为容,碍于贾似道之淫威,只愿背后说坏话,不敢门前扯闲情。度宗年间,有人于偏僻乡尖,觅得喻诗一首,曰:“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正是比喻的贾似道强抢杨氏。

杨氏身不由己,内心彷徨无助,嫁作贾家妇,衣食自无忧,知夫非良善,须作将来计。贾似道爱怜杨氏,自是一应要求,尽数满足,给了杨氏不少钱财。杨氏并非崇尚金银珠宝之人,一应钱财,均被存储起来,藏于五云山幽辟之处。

在贾府中,杨氏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清早起床看看天光,在贾府的大园子里闲庭信步,赏赏鸟,品品茶,而其诗中,是看不出有丝毫的幽怨的,比那些无病呻吟的诗人们更为真实,哪怕仅仅是描绘生一件件小事情,也充满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浣溪纱》曰:“散步山前青草香,朱栏绿水绕吟廊,花枝惊堕绣衣裳 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云窗?”末句画龙点睛,既鸾又凤,定是隐喻自己本应入主后宫。

德祐元年,蒙古兵临城下。蒙古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南宋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朝廷上下,一片怒骂,贾似道成为牺牲品,被政敌弹劾,终被革去职务,全家流放。贾似道在流放途中被人杀死。

杨氏积攒之钱财,此时终是派上用场。本为妃子命,却被奸人毁。杨氏对贾似道的恨意,应该比任何人都要强烈。而传统意义上的三从四德,又让她无法完全背弃自己的丈夫。似乎只有一条道路可以让她选择,那就是出家为尼。五云山上的幽辟之处,没有多久就建立起了一座寺院,这座寺院就是杨氏的栖身之所。

杨氏身为女人,却并不柔弱,即便在死胡同里,她也能为自己找到一个出路。中国人的居安思危,在她的思想里得到完美体现。重要的是,杨氏的诗才,亦是不落常人。在进贾府前,杨氏就读过诗书礼仪,懂得填词问阕,时常在山野间来一句清吟。如果不是有诗才的女人,也就不可能有资格去参加秀女的选拔。那时候的海选,可不像现在的超级女生,什么草根级的都能参加。参加秀女的女子,往往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

杨氏独居五云山,既不愿意主动出去拜访谁,也不愿意谁来拜访她,别人要人来剃度,她却自己削发为僧尼,真有“佛即我,我即佛”的悟性。说杨氏完全离世独立的原因,在于她的另外一首诗,其诗曰“墨痕香,红烛泪,点点愁人离思。桐叶落,蓼花残,雁声天外寒。五云岭,九溪坞,待到秋来更苦。风淅淅,水淙淙,不教蓬径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