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似道——矬子里面拔将军拔出的蟋蟀宰相

提起宋朝,史学界上公认的一点就是北宋缺将,南宋缺相。北宋朝贤相辈出,如范仲淹,寇准,李纲,王旦等,名相辈出,都是后世的楷模,但名将却屈指可数,仅有杨家将,狄青等将军脍炙人口,而其他的像大小种经略相公、曹彬、张琼、慕容绍宗等将军则鲜为人知,而南宋则是名将辈出,初期不但有以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俊为代表的中兴四将,还有吴阶吴璘兄弟世守四川,但是能流芳百世的名相就比较少了,秦桧之后的汤思退,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都是奸相,而且一个比一个奸,但是这样的评价对于贾似道似乎是不公允的如同近代的李鸿章,虽然罪行累累,但是任用他们,也是当时政局无奈的选择。

贾似道——矬子里面拔将军拔出的蟋蟀宰相

初露锋芒

贾似道(1213年8月25日-1275年10月)是南宋名将、理宗朝的京湖制置使贾涉的儿子,贾贵妃的弟弟。从小生活在名将之家的他自然也是收到了极好的教育,并终于在宋嘉熙二年考中了进士,由于其父亲的缘故,贾似道进士及第之后便受到了宋理宗的重用,被提拔为太常丞、军器监,后来因为其自身的才能和皇亲国戚的身份,步步高升,并且在淳祐五年(1245年),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兼江西安抚使,当时宋蒙战争早已爆发多年,而靠近前线的两淮,京湖,西川则成为了南宋抗蒙的最前线。贾似道顺应局势的在淮西筑城,政绩斐然、被当时的名将孟珙所看重,向朝廷举荐贾似道接替其为京湖制置大使。孟珙是当时南宋抗蒙的主要将领,其举荐的人才大多成为了南宋后期的中流砥柱,如其举荐的王坚,日后在钓鱼城之战击毙蒙古大汗蒙哥 ,其派遣进驻河南的刘整,在投降蒙古后,向忽必烈献策消灭南宋,成为蒙古灭宋的主谋大臣。而贾似道能够成为孟珙器重的对象,相必也必有其过人之处。

鄂州之战

南宋宝祐六年蒙古大汗蒙哥伐宋,令其弟忽必烈率领东路军攻击鄂州,也是天不亡宋,蒙哥在攻打西川钓鱼城时被王坚部的投石机集中,伤重身亡,但忽必烈却没有退兵的意思,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忽必烈听闻蒙哥的讣告后,曰“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返还?”意在一举攻下鄂州,为其日后争夺汗位夺取政治资本。宋理宗恐惧,急令贾似道这位“军事奇才”驰援鄂州,并且派使者拜贾似道为右丞相。贾似道亲自督师鄂州,对鄂州的士气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蒙古军队数次组织敢死队攻城,宋军力抗拒敌,蒙古敢死队首领张禧负伤而退。为防止蒙军挖地道入城,贾似道令宋军在一夜之间沿城墙内壁建造起环城木栅,使蒙古军无功而返,忽必烈听闻后,感慨道“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充分肯定了贾似道的军事才能,之后,贾似道运筹帷幄,令各部驰援鄂州,宋朝大将吕文德更是沿江击败了蒙古汉将张柔,战争的天平,似乎慢慢向宋朝倾斜。当时宋蒙双方都损失惨重,贾似道便派遣使臣同忽必烈议和,第一次忽必烈并未同意,第二次当忽必烈得知自己的汗位可能被阿里不哥夺得后,便急忙返回北方夺位,史书上记载贾似道与忽必烈签订和约,表示愿意称臣、岁奉二十万两银、绢二十万匹。,因为这一点,贾似道被扣上了卖国贼的帽子,但是至于贾似道到底有没有和蒙古签订丧权辱国的合约呢?我个人倾向于没有,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一、当时蒙军久攻鄂州不下,而且在和林阿里不哥已经大有夺得汗位的意思了,忽必烈现在可以说是进退维谷,如果再不撤退,很可能就会重蹈海陵王完颜亮的覆辙,所以对宋朝而言,没有必要同其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二、这么重要的条约,最早出现却是在忽必烈夺得汗位后发布的伐宋诏书中,在其他诸多资料中,却并没有记载。我认为所谓的鄂州和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这是蒙古为伐宋编织的借口。二、也存在蒙古方面离间南宋君臣的可能。三、贾似道在南宋晚期时推行公田法,得罪了大批士绅,他们为报复贾似道,对其极力抹黑。所以我认为,贾似道在鄂州时可能和忽必烈商议停战,但是至于割地、称臣等条款的存在,就存疑了

贾似道——矬子里面拔将军拔出的蟋蟀宰相

位极人臣

鄂州之战后,贾似道的声望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宋理宗进贾似道为太师,封卫国公,并且手诏“贾似道为吾肱股之臣,任此旬宣之”贾似道似乎也觉得自己是人生赢家,民族英雄了,后因为其拥立宋度宗有功,更是受到了宋度宗的极大重用,为了测试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他屡次上书皇帝要求告老还乡,引得度宗苦苦挽留,一开始许其六日一朝,后来又改为十日一朝,这时的贾似道已经不折不扣的变成了一个权臣,奸相。1267年忽必烈在击败阿里不哥后卷土重来,围攻襄阳,而这位蟋蟀宰相早已不复当年的锐气了,襄阳告急的文书一封又一封的送到他的手上,他却一封又一封的把文书投入火中,整天抱着小妾斗蟋蟀,国家大事如同儿戏。并且向皇帝隐瞒了襄阳被围的事实(对于其是否存在向皇帝隐瞒军情,此处存疑,鉴于篇幅原因,不再讲述了),更有甚者,其上朝也带着蟋蟀,甚至有一次蟋蟀还跳到了皇帝的胡须上。

公田改革

为解决南宋的军饷问题,贾似道在宋理宗时期建议推行公田法,并且带头献出其在浙西的一万亩土地,其中,公田法要求强制收购大地主手下超出国家规定的土地,但这一举动严重的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并且当时朝中大部分官吏都是大地主,所以这一举动虽然有利于南宋朝廷,但却得罪了朝中大部分官吏,为其日后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包括后来杀死他的郑虎臣,便是被公田法触动利益的地主阶级。

贾似道——矬子里面拔将军拔出的蟋蟀宰相

身死名裂

公元1275年伯颜领兵伐宋,贾似道率领十三万精兵前去抵抗,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丁家洲之战,这位二十年前在鄂州之战的军事奇才却几乎没有抵抗的逃跑了,宋军主力死伤无数,全国一片哗然,纷纷要求处死贾似道,谢太皇太后将其发配至广东一带,上文提到的县尉郑虎臣自告奋勇押解贾似道,途中,郑虎臣多次暗示贾似道自尽,行走到木棉庵这位蟋蟀宰相得知自己人生已无希望,便服冰片自杀,可是没死成,只是腹泻,郑虎臣便在厕所里将贾似道处死,一代权臣,终遭此运。

作者点评:尽信书不如无书。贾似道作为南宋的最后一位权臣,能让南宋抵抗蒙古数十年的攻击,不得不说是有部分才能的,但是他的才能已经不足以支撑起南宋的江山,南宋后期也是无人可用,宋末三杰中的文天祥,也只是屡战屡败,但是气节确实令人称赞,而张世杰,也没有力挽狂澜的本领,用贾似道来做宰相,也确实是无奈之举。确实是矬子里面拔将军了。而且由于其公田改革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百余年间也一直被抹黑。但是对于其耽误朝政,丁家洲之战失败,其也要承担主要的责任,但是分析一个人也要同时看到他的攻绩和过失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