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這種肉餡餅,創製是爲了滿足慈禧的飲食喜好

門釘肉餅,北京傳統小吃,因其形似城門門釘的釘帽而得名。

關於門釘肉餅的來歷,坊間說法不一,但都與慈禧太后有關。

其中有這麼一種說法——

北京的這種肉餡餅,創制是為了滿足慈禧的飲食喜好

門釘肉餅

慈禧喜愛吃肉餡餅,御廚們變著花樣為慈禧製作,但都和盤子一般大小,吃的時候需要廚師切成小塊再呈送給慈禧,但是,把切好的餡餅從御膳房送到慈禧寢宮時,餡餅早已沒有了剛出鍋時的酥脆口感。

為解決這一問題,御廚總管向宮中管事太監提出,把餡餅送到慈禧寢宮後,再讓御廚切成小塊。管事太監一聽就火了:“帶刀進太后寢宮,罪當問斬!”

一聽這話,御廚總管當時就嚇出了一身冷汗!

北京的這種肉餡餅,創制是為了滿足慈禧的飲食喜好

剛出鍋的門釘肉餅

御廚總管又想了另一招:去街市上的麵點鋪子找找,看有沒有解決辦法。

於是,他來到前門外的大柵欄,尋找了半天,卻沒理出個頭緒。眼看時間已不早,走得也餓了,就買了些水煎包,邊吃邊往宮中趕。

途徑午門之時,看到硃紅大門上的釘帽,又看看手中的水煎包,他突發靈感,這門釘的釘帽和水煎包的形狀多像啊!要是把餡餅也做成水煎包大小,形成釘帽形狀,不就解決了做好後再用刀切的麻煩了嗎?

御廚總管回到御膳房,召集御廚,把自己剛才的想法一說,眾人一致同意。

說幹就幹。御廚總管召集白案師傅,派他先拿麵糰悄悄在宮門的釘帽上壓出一個模子,再找人用桃木仿製了一個釘帽模具,然後,和好麵糰,擀成比較薄的麵皮,放上肉餡,收口後形成餅坯,放入模具中,壓制成門釘形狀,取出後煎至金黃色。

北京的這種肉餡餅,創制是為了滿足慈禧的飲食喜好

製作門釘肉餅

就這樣,經過御廚總管指導廚師多次試製,終於製成了皮薄餡滿,外脆裡嫩的“門釘肉餅”。

這時,恰逢慈禧大壽,御廚總管按皇家每扇大門81顆門釘的規制,製作了81個門釘肉餅呈於慈禧太后。慈禧嘗過之後,連連稱讚,重賞了御膳房,並且把門釘肉餅分於眾大臣品嚐。此後,門釘肉餅便成了御膳麵點之一。

北京的這種肉餡餅,創制是為了滿足慈禧的飲食喜好

煎制門釘肉餅

後來清政府被推翻,御膳房的廚師離開了紫金城。其中一些人在社會上做起了餐飲生意,門釘肉餅的做法也由此傳入民間。

時至今日,門釘肉餅已經成為北京人早餐的一種吃食。製作門釘肉餅的工序早已簡化,白案技術熟練的師傅無需模具,就可以做出形狀一致、大小均勻的門釘肉餅,而且在餡料以及煎制方法上也進行了一些改良,使門釘肉餅口感更加酥脆鮮香,營養更加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