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文化產業孵化器作為培育新興文化業態和孵化文化創新成果的重要載體,對於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於我國文化產業發展歷時尚短,文化產業孵化器當前也處於發展初期階段,存在一定的發展不規範、運營效益低、孵化體系不完善等主要問題。本文對當下我國文化產業孵化器的發展現狀和問題進行簡要分析,並重點從政策層面提出扶持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的相關建議。

一、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內涵及主要特徵

文化產業具備產業系統發展的基本特徵,同時又具有高附加值、高風險、創新性、持久性等自身獨特性,客觀上決定了文化產業孵化器兼有文化產業和一般產業孵化器的雙重內涵和特徵。

結合文化產業以及孵化器的內涵,文化產業孵化器可理解為以促進文化創意形成、培養文化產業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的創業服務載體。它是以文化產業孵化器是以文化創業企業為服務對象,提供創業培訓、輔導、諮詢、經營場地和共享設施,以及政策、法律、財務、投融資、企業管理、人力資源、市場推廣和加速成長等方面服務的小微文化企業創業與成長服務機構,是培養成功文化企業、文化業態和文化企業家的重要載體。

文化產業孵化器與普通企業孵化器相比存在一定特徵差異,這些差異主要是由其孵化的文化產業的獨特性所決定。從孵化環境看,既要注重硬件環境建設,又要注重創意氛圍營造,需要做到“軟硬結合”;從表現形態看,主要以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基地、創意工作室等形態出現;

從孵化對象看,文化產業孵化器的形態更為多樣,可以是企業,也可以是藝術家個人、工作室和團隊等;從孵化環節上,可以是文化產業有關產品的生產、服務的提供、企業的運營,也可以是相關創意作品的創意創作;從服務功能看,人才和資本是文化企業賴以生存的兩大重要因素,需要重點突出市場開拓、投融資、人才培育等服務功能;從管理人員素質看,孵化器經營者除具備孵化專業知識外, 對藝術、創意等領域需要有一定敏感度。

表1 孵化器的分類

二、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模式及典型案例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孵化器的發展模式,主要與科技企業孵化器的發展模式較為相似。從經營目標來看,文化產業孵化器多數採用企業型、事業企業型經營模式。從投資主體來看,文化產業孵化器多數為高校型孵化器、物業型孵化器等。重點以下列孵化器為例對文化產業孵化器模式進行分析。

(一)人大文化科技園孵化器:“創業服務+創業投資+創業導師”模式

科技園通過引進國際化的物業服務機構,為入園企業提供優質的企業資質代理服務、人事服務、電信服務、財務會計服務等物業服務,同時依託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政策優勢和中國人民大學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資源優勢,不斷提升入園企業對信息服務、諮詢服務、法律服務、創業培訓、創業交流等高端增值服務的滿意度。為解決入孵企業融資困難,科技園著力引進各類金融機構、風險投資、信用擔保機構,形成多渠道的融資服務體系,不斷加大對入園中小企業投融資服務支持。此外,為更好的幫助入孵企業成長,人大文化科技企業孵化器組建了創業導師隊伍,建立企業“聯絡員+輔導員+創業導師”工作機制,如今已形成“創業服務+創業投資+創業導師”為核心的綜合孵化服務模式。

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圖1 中國人民大學留學人員創業園

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圖2 中國人民大學大學生創業園

(二)中關村動漫遊戲孵化器:“公共技術平臺+產業聯盟”模式

北京中海創意動漫遊戲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於2009年4月8日,是中關村動漫遊戲孵化器的運營管理單位。中關村動漫遊戲孵化器是海淀區政府和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委會為大力推進文化創意產業,積極扶持遊戲動漫遊戲行業的中小企業發展,以產業聚集和產業促進為目標而投資建立的完整的專業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器針對動漫遊戲創業企業的需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逐步搭建起動漫遊戲的素材庫、公共遊戲的開發平臺、動漫畫技術平臺、特種電影技術平臺、公共客戶服務平臺“一庫六平臺”技術支撐體系及孵化服務體系。通過中關村數字娛樂產業聯盟進行資源整合,積極推進入孵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參加境外會展和互動交流活動,以聯盟形式為入孵企業解決外包服務中所面臨的一些問題,現已形成“公共技術平臺+產業聯盟”的孵化模式。

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圖3 特效演播廳

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圖4 三維造型室

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圖5 音效室

(三)中關村雍和園:“政府引導+企業運作”模式

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圖6 雍和園歌華設計館閱覽室

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與扶持政策

圖7 方家衚衕創意工場

三、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近年來,隨著文化產業逐漸成為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的支柱產業和主要經濟增長點,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等國家部門也命名和組建了多處創意產業基地和文化產業園區,各地也紛紛建立了一批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創意產業園區,文化產業孵化器的建設工作進一步加快。

由於我國文化企業孵化器發展時間較短,除了存在“產權不明晰,運營效率低;收入結構單一,支出結構不合理;評價機制缺乏,難以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知識結構落後,人才儲備滯後;服務體系不完善,服務理念有偏差;孵化事業發展滯後,沒有形成上下游創業孵化體系”等普通企業孵化器的常見發展問題之外,還存在一些特殊問題:

一是缺乏統一的主管部門,導致管理鬆散,難以形成合力。當前管理文化產業的部門眾多,從國家層面看,中宣部、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等部門都分別具有管理文化產業部分領域及產業園(基地)的職能,而對文化產業孵化器的管理卻是真空地帶,不像科技企業孵化器由科技部專門管理。

二是發展不規範。一些兼具孵化器功能的文化產業園區名義上是文化產業園區,實際上是徹頭徹尾的商業地產,地產經營收入所佔的比重遠超過文化創意產品和服務的比重,對文化產業的孵化也流於形式。三是政策體系不健全。現有的孵化器扶持政策也以扶持科技企業孵化器為主,對扶持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缺乏針對性,文化產業孵化器的政策體系還有待完善。

四、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扶持政策建議

為解決現階段文化產業孵化器存在的諸多問題,推動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作為促進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抓手,建議瞄準影響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的關鍵環節,彌補政府管理機制缺失、行業標準缺失、扶持政策不適用、扶持政策不完善等政策缺口,加快構建符合我國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需要的扶持政策體系。具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構建政府引導、行業促進的發展格局

1.建立政府管理機制,強化對文化產業孵化器的引導和支持。建議設立文化產業孵化器管理辦公室,開展對文化產業孵化器的管理工作。強化文化產業孵化器的統計工作,開展國家級文化產業孵化器認定工作,對認定的國家級文化產業孵化器給與資金支持。

2.加強部門間溝通協調,統籌推進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協調解決關係我國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的重大事宜。各級政府參照國家工作機制,加強對地方文化產業孵化器的政策協調和工作統籌。

3.建立文化產業孵化器聯盟,形成行業發展合力。搭建行業交流平臺,統籌推進文化產業孵化器國家標準制定、扶持政策制定、政策實施等相關工作,集行業力量共同解決制約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的問題,促進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

(二)創建法規健全、標準清晰的政策環境

1.加快法律體系建設。不斷完善促進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的扶持政策和法律體系,制定並實施更具針對性的政策,並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文化產業孵化器運行環境,使文化產業孵化器真正按企業化的運營機制運作。

2.加快出臺政策文件。建議相關部門加快研究出臺國家級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指導意見,明確國家級文化產業孵化器的功能、認定條件及國家級文化產業孵化器的評定和管理方式,提出促進文化產業孵化器發展提出工作思路、重點任務及扶持政策。

3.加快出臺並修訂相關行業標準。重點研究制定《文化產業孵化器畢業企業標準》、《文化產業孵化器評價指標體系》等文化產業孵化器行業標準,規範文化產業孵化器的發展。

(三)搭建政府支持、民間參與的建設體系

1.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現有各級孵化器專項資金、文化產業專項資金的支持引導作用,在現有孵化器資金、文化產業資金中設立文化產業孵化器專項,結合文化產業孵化器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資金扶持條件和標準,加大對文化產業孵化器的傾斜力度。

2.優化資金支持方向。

建議孵化器專項資金重點加大對文化產業孵化器載體建設;辦公環境改造,公共技術平臺建設,入孵企業國內外行業交流活動、知識產權服務、文化產業種子基金設立等7大方面支持力度,提高資金利用率和回報率。

3.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建議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出臺針對文化產業孵化器稅收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孵化器自用以及無償或通過出租等方式提供給孵化企業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徵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面給予稅收優惠。

4.引導民間資本介入。鼓勵有條件的國內外機構、大企業、民間團體創辦各種類型的孵化器,對民間資本創辦文化產業孵化器給予政府補貼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支持在孵企業發展,支持社會創業投資機構投資在孵企業,支持孵化器和其他擔保機構為在孵企業提供信貸擔保。

(四)建設鏈條完整、功能完善的孵化體系

1.打造完整的孵化鏈條。

針對不同成長階段文化企業、項目的需求,建設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創新創業孵化載體,引導建設一批早期項目流轉中心、創業苗圃,建立創業培訓、諮詢和輔導的預孵化體系。拓寬孵化器服務內容,聚集政、產、學、研、金、介、貿等優勢資源,為文化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務。

2.健全孵化服務功能。聚集政、產、學、研、金、介、貿等優勢資源,拓寬孵化器服務內容,建立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和專業服務體系,完善創業導師工作機制和服務體系,為文化企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和多元化的一站式服務。建立孵化體系內部天使投資網絡,積極創新面向小微文化企業的金融產品,不斷完善孵化器投融資服務功能。

(五)建立運營高效、有活力的經營機制

1.促進文化產業孵化模式創新。鼓勵孵化器採取多種形式發展,探索建立網絡虛擬孵化器、創意作坊、 創新工場等類型的新型孵化器,輻射更多文化產業創業者,鼓勵有條件的孵化器向外輸出孵化服務。

2.探索有效的文化產業孵化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文化產業孵化器,在保持文化產業孵化器公益性基礎上,探索文化產業孵化器可持續發展的運營模式。採用持股孵化等激勵機制,調動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六)營造支撐有力、體系健全的發展環境

1.健全風險資本市場。創造有利於社會風險資本參與企業孵化的環境和機制,讓文化產業孵化器與風險投資結合起來。鼓勵地方政府聯合文化產業孵化器或社會投資機構設立文化產業創業投資引導資金;加快建設統一監管的場外交易市場建設步伐。

2.加快中介機構發展。探索完善文化類無形資產確權、評估、質押、流轉體系,為小微文化企業提供專業化、綜合性的投融資服務。加快與風險投資協作的資本中介機構發展,為文化產業在孵企業提供服務,形成對風險投資的有效輔助。

4.培養文化孵化人才。探索政府、高校、孵化器合作培養機制,建立文化產業孵化人才培養基地。鼓勵國有文化產業孵化器積極探索管理人員激勵機制,加大對文化產業孵化器優秀管理人才的政策支持,解決落戶、住房、醫療和子女教育等實際問題。

5.加強文化產業孵化器研究。支持文化產業孵化器專業研究機構的創建及發展,支持研究文化產業孵化器理論和實踐問題,總結實踐發展中的新變化、新特點和新趨勢,為推進其發展提供理論支持和研究支撐。

(七)培育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氛圍

1.舉辦文化產業創新創業大賽。充分調動行業協會、產業組織等資源,圍繞新媒體、動漫遊戲等新興領域,在全社會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弘揚創新創業文化。

2.引進和培育文化產業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千人計劃”等人才引進計劃的實施,集聚高層次創業人才。發揮行業協會、培訓機構的作用,廣泛採用網絡技術等手段,開展政各類培訓。

3.營造創新創業的社會風氣。大力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氣,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氛圍,塑造“中國創造”、“中國創意”的品牌文化,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持續強勁的內在動力。

————————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信息、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