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將繼續拉動中國經濟?

2012年的時候,任志強曾經給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下過一個“精準”的定義:

撒尿的時候就把夜壺拎出來,撒完尿接著把夜壺踢到床底下去了……

需要拉動的時候,我們就拉動,不需要拉動的時候我們就靠邊站。

別的不說,就說最近這10年來——

2008年初,要抑制投資過熱和房價過快上漲;

2008年底,一看爆發金融危機,就4萬億,擴大房地產投資,接下來2年房價暴漲1倍;

2012-2014年,房價暴漲之後,又是投資需求不足;

2015-2016年,“居民適當加槓桿是對的”,又是房價暴漲1倍;

2018年,房價漲得差不多了,遭遇中美貿易問題,又面臨供給側改革的藥勁用完,有人就問了:是是不是又要出房地產這張牌了?

我的判斷是,除非政治出現大問題,否則可能性極小。

為啥呢?

因為——債務到頂點了。

無論買房子的住戶,還是開發商的債務,基本上都處於最高點。

先看居民貸款與居民貸款/存款的比值(見下圖,數據源於中國人民銀行)。

房地產將繼續拉動中國經濟?

居民貸款自2015年以來在持續上升(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人均收入在上升),與此伴隨的是居民貸款/存款的比值也持續上升,在2016年中超過50%,但從2018年1月達到頂點0.627,接下來這兩個月卻開始下滑。

嗯,居民加槓桿已經加到極限了,接盤俠也有接不動的時候啊!

至於房地產開發商的債務情況,因為數據來源問題,我們無法對所有房企進行統計,但至少可以根據公開數據整理出大型房地產公司的負債情況。

Wind數據顯示,130家房地產企業2018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和淨利潤分別達2999億元和335億元,但其整體負債率已達79.42%,是2005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中交地產、綠地控股、泰禾集團、*ST松江、陽光城、信達地產等近20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85%。

市場上普遍認為,企業負債率在60%以下是較為安全的水平,而80%以上則意味存在著資金鍊斷裂風險。

更要命的是,2015年初至2016年10月“房住不炒”的調控之前,恰是房地產大肆擴張美好時光,房企的負債率也就在這個階段大幅攀升。當年房企擴張所欠下的中長期的債務,一般時限是3-5年期限,都要從今年開始至2020年陸續到期——其中,僅2018年就有上千億元的債務到期,眾多房地產企業都在為如何還債而發愁呢!

一方面是負債高企,一方面還債壓力沉重,房地產公司即便主動表示這次想當夜壺,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有人說,沒事,中國特色的房地產一向是有條件上槓杆要上,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實在不行下行政命令讓銀行放寬信貸。

這條路恐怕也行不通了!

且不說2017年以來中國整體金融處於去槓桿過程中,表徵社會整體信貸規模供應的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已經連續創下30年來的新低。

房地產將繼續拉動中國經濟?

我以前講過一個道理:

普通居民住宅這東西,在其最高價的時候,如果不是由普通人接盤,而是由李嘉誠、馬雲等超級富豪來接盤,那麼,你覺得我們這個世界還會正常存在麼?

可惜,這個最基本的邏輯太多人卻懶得去思考。

房地產將繼續拉動中國經濟?

央媽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4月的M2增速8.3%,而4月居民貸款新增5284億元,對應的卻是居民存款減少1.3萬億元。

也許,還是期望用房地產來拉動,但各種數據表明,除非直接印鈔送到想買房子的人手裡,送到開發商手裡,指望房地產這隻夜壺再次拉動經濟,恐怕很難行得通了。

更何況,在當前人民幣匯率水平上,與相當人口規模的城市相比,北上深的房價已經在全球領先,難道—在馬斯克的飛船還沒有移民火星的時候,我們的房價先漲到火星上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