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隆盛庄六月廿四传统庙会!

隆盛庄镇的六月二十四庙会,距今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那一年,该地区从春到夏,滴雨未下。百姓、商会、官吏只会纷纷上庙,在龙王神像前日夜跪拜祈雨,并许诺:若六月前落雨,就于六月二十四日演戏、出会酬谢神灵。六月二十四乃雷祖圣诞,前一日二十三是关帝圣诞,两神同时酬谢,庙会即定在六月二十三踩街,试出一部分节目,六月二十四正式全部出演祭神,六月二十五收场,把部分精华节目再出演一遍。果然,农历五月中旬,久旱甘霖,天降透雨,人们无不欢欣鼓舞,坚决信守承诺,谢神会如期举行,并从此相沿成俗,除抗战8年和“文革”10年外,基本每年举办一次。

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隆盛庄六月廿四传统庙会!

六月二十四庙会,是民族团结、和谐共处的产物。庙会演出中的对子马,演出后在西河湾草滩的赛马,是典型的蒙元文化。庙会期间,回族兄弟的拿手糕点,如蜜酥、麻叶、焙子等,香甜可口,人们竞相购买,丰富了饮食文化。隆盛庄南接内地,北依草原,平缓铁路(当时北平到归缨)通车前,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从后草地到五台山佛教圣地朝拜的牧民必经之地,所以当年六月二十四庙会,又称“骡马大会”。走草地的一直走到大库联(今乌兰巴托),把草地的牛马羊驼赶到隆盛庄,京津晋冀等省的客商把轻工产品运到隆盛庄,立马隆盛庄成了一个蒙汉商品交流、互通有无的中转站,大平台。

六月二十四庙会,用今天的时髦话说,是庙会搭台,经济唱戏,办成了一个物资交流大会。庙会期间,各地商人、艺人蜂拥而至。唱大戏的,耍把戏的,瞧西洋景的,卖狗皮膏药的……应有尽有。通过庙会,招揽生意,公平贸易,南北商人赚个盆满钵满,老百姓也得到实惠。俄国学者波兹涅耶夫1892年受沙皇之命,偕夫人到中国北部考察,撰文曰:“隆盛庄是从张家口到归绥城(今呼和浩特)间最大的居民区之一。”“是从蒙古到五台山必经之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朝山进香的人路过,他们在路上不论短缺什么,都要到隆盛庄添置,所以这里买卖十分兴旺。”隆盛庄在鼎盛时期,商贾云集,人文璀璨,人口达3万之众,著名商号3000余家,

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隆盛庄六月廿四传统庙会!

号称绥东第一镇。

六月二十四,是民众的狂欢节,这天,整个隆盛庄人山入海,大街小巷水泄不通。兴和、张皋,前期官村一带,集宁、丰镇、大同、呼和浩特、包头、乌海的人也慕名前来助兴。近年,甚至有从千里、万里之外的海南、新疆、大洋彼岸的美国回来的游子,回来哟,回来了,回家看看,看看魂牵梦绕的“六月二十四”。各家都住满了亲戚朋友,饭馆里吃五喝六,划拳行令。庄户人刚忙完了夏锄,麦子还不到拔的时候,这“二十四”也选得恰到时候,该人们道遥逍遥,狂欢狂欢了。新中国成立前的庙会,基本由民间办理,那时,隆盛庄的民间行业结社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各行社祭祀神灵,举办庙会,希冀生意兴隆,都有明确分工,比如福隆社办六月二十四庙会,兴隆社办四月八奶奶庙会,平安社办元宵节等等。新中国成立后,互助组、合作化、公私合营、私营企业绝迹,小社会,大政府,若由政府办六月二十四,政府实在有点力不从心了。

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隆盛庄六月廿四传统庙会!

改革开放以来,隆盛庄焕发了青春活力。1995年被自治区文化厅命名为“民间社火之乡”,2006年被自治区定为重点镇,2012年被国家住建部、文化部和财政部确定为全国首批传统村落,全自治区仅3个,隆盛庄即是其中之一。2014年,隆盛庄又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六月二十四庙会,已被列为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好形势下,六月二十四庙会越办越好,加大了文化内涵。特邀山西省青年晋剧团在南庙公演,每天两场,下午2点半,晚上8点半,政府买单,群众免费观看。镇文化馆举办了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镇政府召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讨会。抬阁共出了16架,计有“民族大团结”“三顾茅庐”“昭君出寒”“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宋太祖千里送京娘”“双锁山”“嫦娥奔月”“追鱼”“八仙过海”“燕青卖线”“红楼梦”“牛郎与织女”“三打白骨精”“劈山救母”“水淹金山寺”等,脑阁20架,担阁1架。抬阁叫大架子,脑阁、担阁为小架子。一座抬阁颇费“成色”:先用钢管焊好架子,然后画工用各种色纸裱糊油画好。焊接,裱糊,油画都必须围绕架子的主题,切不可走题。比如“水淹金山寺”这个架子,上层有巍峨的金山,古雅的寺庙,庙中设有法海和尚和许仙公子的站位,下层有白娘子和小青奔走的门洞。表演时,底部暗箱坐一人拨动轴承,轴承上架跟着旋转,白黑二蛇穿越门洞,你追我赶,推波助澜,法海和尚稳坐金山,洋洋自得,许公子则一往情深,无可奈何的样子。架子边走边表演,景物造型巧夺天工,演员表演惟妙准肖,观众看得如痴如醉。隆盛庄人集众人智慧鼓捣出这么多名堂,集历史、名俗、文化之大成。近年来,政府独办二十四资金捉襟见肘,所以有的架子就被私人赞助认领,比如“八仙过海”架子前端,写有“顶好农业生产合作社总经理游利敏出资”的醒目字样,即是说,该架子的费用,是由这位总经理出资的。大架子的前面,在一片鼓乐声中,脑阁、抬阁上的孩子们在半空中愿翩起舞,真好似仙女下凡,神兵天降一般。

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隆盛庄六月廿四传统庙会!

抬阁,顾名思义,过去最多得24个人“抬”一架,现在机械化了,改装成一个胶轮车推着,既省力,又灵活,所以我想实在应该把“抬阁”更名为“推阁”。脑阁是一人脑一个小孩,担阁则是一人双肩担两个小孩。所有脑、担、推的,都必须选膀阔腰圆的壮汉子,气力小了是不成的。所有小演员,都选择1米以下,体重不超30千克有点胆量的小男孩、小女孩,而且长相应和所扮演的人物相仿,比如扮法海者,须选一脑袋较大且愿剃成光头的小男孩。担阁上的那对小女孩,更要体轻,总重30千克,而且重量相近,不然担起来就会“一头沉”。孩子们很辛苦,五点半即在父母陪伴下到南庙化妆。化妆的中心是绑扎,绑扎的中心是把腰圈正好系在孩子们的裤腰带处,这样绑出的孩子,感觉不紧不松,屁股处好像有双手在托着,娃娃们感觉轻松,喜笑颜开,发挥得潇洒自如。不然腰圈错位,绑紧了身体不舒服,绑松了左右晃荡。娃娃们表现得都不错,说明我们的80后、90后,乃至00后的一代都是可以信赖,堪当重任的。遇到烈日当空、暑气蒸人之时,无论小演员,壮汉子都不会觉得轻松的,所以营养要加强,饮食要科学,护卫要仔细,要有一个很好的中央指挥系统,保证绝对安全。

人们看二十四,主要是看架子,但架子前面的节目,新旧结合,也很有意思。计有威风锣鼓、对子马、关公坐骑、穿心官、五鬼闹判、柴王推车、八抬大轿、龙王小轿等。上午9时许,南庙三声炮响,张飞“三出街”了,身披盔甲,足蹬朝靴,骑一匹黑马,带两个下属,策马扬鞭,沿街“叫喳喳”“阿呀呀”,竖眉立眼,煞是威风。三出街后,锣鼓齐鸣,节目就正式上街出演了。

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隆盛庄六月廿四传统庙会!

威风锣鼓敲得震天价响。对子马过来了,骑手们英俊威武,一手执缰,一手持旗,缓缓行进。马头马尾均彩绸结花披挂,双双并行,故称对子马。“穿心官”乃二衙役抬一木杠,七品县令骑于杠上,这个地方官,本是保护上司的,但他却玩起官僚了:身穿大红袍,足蹬大朝靴,涂白眼圈,戴八字须,由一小男孩扮演,上下晃悠,一步三摇,实属滑稽,小孩们爱看。“五鬼闹判”系民间面具舞,全剧6人,均戴面具,判官手执一支大毛笔,5小鬼手腕脚腕系小铜铃,与判官嬉闹斗玩,略显官场轻松气氛。“柴王推车”说的是后周世宗柴荣的事,柴荣未发迹前,到江陵贩卖茶叶,被王处士算卦算出了天子相。北方无茶,让周世宗卖油了。单轮手推小车上放着油篓,篓上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丑妇前面拉车,一老翁后面推车,左右摇晃,蜿蜓前行,丑妇专往女人多的地方乱窜,逗得大家笑声不断。八抬大轿供着关公牌位,龙王小轿有一泥塑龙王坐像。隆盛庄属农耕文化,

乌兰察布非物质文化遗产—丰镇隆盛庄六月廿四传统庙会!

农人企盼风调雨顺,所以就供奉龙王;隆盛庄晋商云集,在商言商,所以就崇拜他们的老乡武财神关公。没有信仰的庙会是不存在的,六月二十四庙会,信仰龙王,信仰关公,表达了民众祈望五谷丰登,买卖兴隆,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

隆盛庄的“六月二十四”庙会二百多年经久不衰,说明这是群众喜爱拥护的文化,群众自己的文化,心中的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我总想,我们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应该保留一流的民族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