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201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在此,家长必知!

国家卫健委201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在此,家长必知!

随着气温的上升,健康北京发现身边得手足口病的小朋友也渐渐增多。

每年4-7月都是我国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部分省份9-11月还会出现一个次高峰。由于手足口隔年高发的特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测2018年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可能高于2017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2018年4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显示,2018年4月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激增至11万例,约是3月上报手足口病例数的4倍,其中死亡病例4例。进入5月后,多省手足口病患儿的就诊数量明显增多。

据北京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疫情,北京市2018年第19周(5月7日-5月13日)手足口病较前一周上升了12.66%,与去年同期情况基本持平。

2008年以来,手足口病发病人数一直位列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的首位,每年平均报告病例数约200万例,死亡人数居丙类传染病首位。

今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正式发布,认识手足口的正确姿势,这里都有!快跟着健康北京一起来看看吧!

2018版指南强调重症早期识别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处长王毅表示,目前我国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是2010年印发的。经过7年多,手足口病原构成有所变化,不同病原所致的临床表现也有差异。

国家卫健委201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在此,家长必知!

家长如何及早识别重症?

李兴旺表示,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个别患儿可无皮疹或仅表现为疱疹性咽颊炎,呈自限性,7-10天可痊愈。

国家卫健委201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在此,家长必知!

焦点关注

国家卫健委2018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在此,家长必知!

EV-A71疫苗是预防重症关键

有家长反应,孩子打了手足口病疫苗(EV-A71疫苗)后仍得了手足口病,是不是这疫苗没用?

这些病毒中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柯萨奇病毒A6型(CA6)和柯萨奇病毒A10型(CA10)较为常见。

其中,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目前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A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尽早接种,适龄接种儿童为6月龄-5岁,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手足口传播渠道广,勤洗手很重要

李兴旺表示,手足口病的传播渠道非常复杂,主要通过接触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因此,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孩子和家长都要勤洗手。

有些成人虽不发病,但身上可能携带手足口病毒,因此回到家后应先洗手、换衣服再跟孩子亲密接触,千万不要一回家就亲吻孩子的嘴巴和手。

据了解,随着新版指南的发布,全国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项目也将随之启动。


首先,专家将在全国开展手足口病规范诊疗系列培训活动,尤其在手足口病高发省份增加培训频次;同时,录制手足口病规范诊治相关线上培训课程,采取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培训方式,争取覆盖更多基层医务工作者以帮助其提高手足口病的诊疗水平,2018年计划培训医务人员不少于3万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