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報志願的幾點注意事項

高考報志願的幾點注意事項

高考成績已經公佈了,我寫幾點報志願的注意事項:

1、如果你已經有明確的求學志向,那我的文字對你的作用不大,報志願時,堅定的追求你的志向就可以。但是你的志向最好不是因為高考某門科目考得好,給了你正面的反饋,於是你認為自己在這個方向上有志向。也就是說,如果你對某一門課的理解,全部是來自高中科目的學習,那你這個只能算是興趣,不能算是志向。興趣和志向是不一樣的,興趣要提純才能成為志向,但是很多興趣經不起提純的考驗,就敗給了更繁雜的知識。如果你對某個專業有自己的志向,那你瞭解的,應該比高中的知識還要多。

2、為了爭搶生源,現在各大高校往往會往各省派出一些招生老師。注意,招生老師的立場和你的立場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我這裡並不是在挑撥兩者的關係,而是陳述事實。招生老師的全部目的就是根據學校的要求招到學生,當把你招進去以後,招生老師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至於你專業學的怎麼樣,就不會管,也不可能管了。在大部分情況下,你在大學裡就可能再也見不到這位老師了。出於對你自己未來生活負責的角度考慮,你需要綜合各個方面的意見,審慎地做出判斷。因為在很多情況下,有時候不同學校老師為了爭搶生源,經常會提供不實信息或者進行誤導,甚至惡意詆譭其他學校。據我所知每年的清北招生就會出現類似的情況,可能其他在招生上有競爭關係的高校,在進行業務時也會有類似的場景。比如若干年前有一位女生想去T大學計算機,結果被P大老師一頓嚇唬,就說課業繁重給勸到P大外語系,不過最後女生還是選擇了自己的T大計算機方向,現在已經在讀研了……

3、高中老師在專業與志願方向上的建議,有的時候也不能完全採納。主要可能有以下動機:(1)如果你是成績較高的學生,但是又不是那種能衝刺到清北的,高中的老師有時候會為了學校多一個上清北的學生,讓你“賭”一把,但是失敗的結果要你自己承擔。但是這樣其實是在用學校的利益凌駕在學生的利益之上。你去了清北的什麼專業沒有人管你,你以後四年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也不會有太多人關心;但是你上了清華北大你周圍的許多人面子上會很好看。我建議不要被所謂的面子或者虛榮綁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審慎地做好決定。

(2)有一些高中老師對專業設置以及行業情況也不甚瞭解,甚至落後於時代,所以這些信息也只能作為參考。

4、在聽眾父母的意見的時候,要注意一點可能的情況,有的父母會把自己年輕時未遂的心願加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希望你報某個專業來圓長輩的夢想。如果你對這些沒有任何感覺,不要隨便答應。父母給你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你的未來的生活是要自己獨立面對的。

部分父母可能會有把孩子留在眼前方便照顧的私心,這一點我們要理解。但是這不能成為你選擇專業和城市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不要被這個因素綁架,除非你有明確的顧慮。當然和父母一起研究報什麼學校,這是有必要的。

高考報志願的幾點注意事項

5、你周圍同學報了什麼學校,也不要作為你報志願的唯一參考,不要盲從與跟風。在報考志願的時候,不要扎堆,不要好兄弟在一起說我們報一個學校吧。每個人在面對未來的時候都是獨立的,而且如果真是好兄弟也不會因為學校不同而受到影響。同學之間的基本信息可以共享,但是決策要獨立地做。甚至最好是你自己做完決定再交流。報志願有點像投資,投資是獨立的決策,不是扎堆的烏合。

6、把干擾源梳理完成以後,就開始梳理自己的內心。先考察你自己的志向,如果你有長期的志向,是很容易選擇的,選你的志向就好。如果你沒有什麼志向,選擇一些以後相對好找工作的。如果是家境普通的孩子,可以往IT或者金融方面看一看,這些領域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是朝陽行業,畢業生收入也相對較高。如果家底殷實的,可以隨便選。專業上我唯一的建議是,不要根據專業名字去幻想,要查實際高校的培養計劃,查課程名稱

,這些在官網上往往都會有。

7、專業優先還是學校優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你去了一個名校選了一個很不好就業的專業,那你這四年可能會很痛苦;不如去一個排名低一些但是專業實力更好,或者更熱鬧的專業。當然如果你覺得自己很學霸可以進去轉專業,那也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提前查一下學校的轉專業策略。當然絕大多數高校的就業率都會說是99%,這個數字沒有意義,等你畢業真找不到工作的時候就知道套路了。

高考報志願的幾點注意事項

8、如果是年輕的時候想出去闖一下,優先選擇在一線城市的高校。一線城市信息發達,機會也多,開闊眼界,比如在畢業的時候招聘會也會更多。而且還有一點,很多情況下你上大學的地方會變成你工作的地方,進而變成你定居的地方。人畢竟是有惰性的。如果你自己家鄉有不錯的高校,而你又不想亂跑,那在當地上一個好的高校也很不錯。如果你家裡有錢,可以先給你買個房子,不過,現在很多城市都限購了。

9、現在網絡信息很發達,但是在報志願的時候,也要注意理性參考。很多專業都會有一些負面,不要單純因為一些負面而放棄一個專業,理性參考。當所有的專業都可能會出現吐槽的時候,其實只要兼聽就可以。但是據我所知,生物專業因為回報週期太長,容易出現反悔,這裡要額外提出一下。

10、儘量多地搞清楚你報考的專業要學什麼,以後做什麼(參考6),還可以去招聘網站上搜一下薪資待遇。報志願是一個消除幻想的過程,不是一個製造幻想的過程。

通過你在報考期間大量的查閱各種資料,你可以把對大學生活的憧憬打得七零八落,回到現實的每天的學業中,你才有可能在大學中,獲得一個更好的生活。

11、最後不要被專業介紹裡例如“寬口徑”、“厚基礎”、“複合型”、“雙語教學”等文案吸引而動心,如果不是頂級名校,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上大學主要還是靠自己。

12、大學不是高中的結束,而是新生命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