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罐茶「裝」出大格局

小罐茶“裝”出大格局

小罐茶“裝”出大格局

2016年下半年,剛一面市,“小罐茶”立即在茶界、快消界成為現象級產品一時大熱,通過小罐茶的創始人杜國楹的分享,我們將其成功秘訣凝練為四句話:

1. 以用戶體驗思維做產品

2. 以消費品思維去做營銷

3. 以生活方式思維做品牌

4. 以商業文明思維做企業

這與姿本匯的第一性原理: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做產品,以用戶運營為核心做企業。完全契合,正可謂是:英雄所見!

小罐茶“裝”出大格局

圍繞用戶運營展開的五大運營分別是:產品運營、內容運營、活動運營、渠道運營以及數據運營。其中產品運營是一切運營的起點,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罐茶是如何做的:

基於普遍性、高頻的用戶需求規律進行選品

中國有三個茶,第一柴米油鹽醬醋茶,第二菸酒茶,第三琴棋書畫三九茶。

第一種茶是農產品,第二種是日用消費品,第三種是具有文化屬性的藝術品。分屬三個不同的市場,農產品的大宗茶,消費者的品牌茶,發燒友喝的文化茶。小罐茶進軍的是市場覆蓋面最大、消費頻率最高的品牌茶。

全國的茶葉種植面積四千三百一十六畝,產量兩百三十萬噸,產值三千六百億。中國菸草的產值是一萬三千億,最大的是中華,產值一千兩百億,將近10%;中國白酒的產值是六千一百億,最大的是茅臺,產值五百億,也佔了將近10%;所以茶行業理論上也有機會出現佔比10%的品牌,但是現在最大的茶企產值份額只有5.4%,並且全行業前一百名加起來還不足10%,可見茶行業還處於初級的狀態,是一個大有可為的市場。

與此同時茶葉產業的整個產業鏈非常長,上游農業、中游工業、下游商業。上游是農民的問題,種植分散,門檻低;中游是工業化的問題,專業分工不足,小作坊加工點很普遍;下游則是品牌集中度低,品質很難區分,價格不透明。發現產業問題後,小罐茶的戰略是: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

小罐茶“裝”出大格局

基於用戶體驗和消費場景來做產品

用戶需求的痛點,是產品策略形成的依據。做產品要先了解消費者的認知。未來的消費主力是80後、90後在他們的眼中,中國茶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籤:

老土,喝茶和時尚沒有關係,比喝咖啡格調低,愛喝茶的都是中老年人;

麻煩,又要洗、又要煮、又要泡,喝茶的過程太複雜;

奢侈,一斤幾十萬,上百萬的天價茶太多了,而且還分不出真假。

茶葉消費有三個場景:買、喝、送。買的時候面對太多包裝、價格的茶產品,沒有選擇標準;喝的時候太繁瑣,不方便;送禮送茶葉,沒有明確的價格,很難衡量價值。

小罐茶的策略就是做減法,面對眾多不懂行的消費者,給他更多的選擇就是沒選擇。品牌廠商要用專業能力提前幫消費者做出選擇,工藝、價格、包裝都要統一,告訴消費者這個消費層次喝這個就可以了。

目前國內的茶行業,沒有像“立頓”這樣的強勢的產品品牌,更多是品類品牌和產地品牌。例如西湖產地,龍井品類;安溪產地,鐵觀音品類;武夷大紅袍,雲南普洱,都是產地和品類。中國有十大名煙、十大名酒、十大名茶,小罐茶在十大名茶的基礎上,根據今天消費者的喜好,最終篩選出普洱茶、大紅袍、西湖龍井、鐵觀音、黃山毛峰、茉莉花茶、白茶、滇紅八個茶品類。每種茶都來自原產地,尋找每一個品類中最頂級製茶大師的指導,小罐茶要制定的是茶葉的認知和體驗標準。

小罐茶“裝”出大格局

基於標準化、品牌化來設計非標產品

更多選擇就是沒有選擇,小罐茶用統一的標準簡化茶的認知,統一包裝,統一存量,統一品級,統一價格,統一茶具,讓消費者閉著眼睛就能買。小罐茶的標準化設計基於對茶葉的消費場景的洞察,要把產品放在生活場景當中去思考痛點,給消費者最方便的解決方案。

小罐茶的小罐包裝僅僅是一個表象,罐的背後是把所有的認知標準建立起來,小罐的設計是一個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每一罐都充氮保鮮,一罐一泡,手不沾茶,兼顧保存、方便、衛生,並更具顏值和身份象徵。

當下,中國茶企近十萬家,茶葉品類數不勝數。名茶甚多,行業公認的第一品牌是誰?說不出來。為什麼?沒有權威的標準。六大茶類則各有各的標準,十大名茶各有各的說法,准入門檻低得無標準可言,價格體系無標準可以借鑑。連國標也存在諸多質疑,讓消費者感到困惑。如何選茶?怎樣簡單輕鬆地喝到好茶?沒有標準很可怕,建立標準更困難。而小罐茶卻將此變成了創業的機遇,通過一己之力重新定義中國好茶,用標準化思維創新產品,用全新的方式來設計茶葉的消費體驗,根據市場實際需求,精心尋好茶,精製好茶,讓茶文化更加接近生活。

小罐茶“裝”出大格局

產品運營是用戶運營的起點,小罐茶已經有了良好的開端,同時他們也將會面臨標準化後的市場需求究竟有多大,對標茅臺酒和中華煙的價格是否能夠獲得用戶的認可,過分依賴傳統線下的銷售渠道和銷售手法是否能夠奏效……等等用戶運營的其他方面的諸多挑戰,我們將在後續的文章中進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