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南开大学?

123zcd


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近些年的日子都不太好过,算得上是“两难”吧。



这两所大学都曾经极其绚烂过。

南京大学是国立中央大学的后裔,而国立中央大学,是当时全国甚至全亚洲最好的大学。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学科评估中,南京大学只有三个A+学科,不仅明显少于复旦、中科大等兄弟院校,连同城的东南大学都不如;更要命的是,南京大学近些年人才流失严重,不少高端人才纷纷跑路。。。

南开大学最辉煌的时候,曾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一起组建了西南联大,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南开是周总理的母校,数学大师陈省身更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陈省身语)。然而,近些年在尖端科技领域,在国家大型工程项目中,南开莫名其妙地屡屡缺席。



学科评定之后,南京大学立即召开了全校会议,讨论发展大计,随之创建国内最早的人工智能学院。

南开大学也于前不久换了校长,由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前任院长曹雪涛院士来执掌门户,这个人事变更,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南开的重视,曹院长上任之后,也提出学校要在大项目、大工程上发力,不能一味躲在书斋做研究。

当然,不管南开大学,还是南京大学,现今仍然是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待走出当前的困境,凤凰涅槃之后,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的两难兴许也就成了两全吧。



国之重器,大国上庠。感受大学文化,瞭望科技前沿,亲历一流征程,敬请关注头条号“上庠”。

上庠


南开大学曾是我梦寐以求的大学,但是与之无缘,还好,我的一个同学在南开上大学,我们来看看她眼中的南开是怎样的:

南大校园是相当让人失望的

,更悲惨的是我们大一是在迎水道校区。上学期我上铺的女生进了《南开大学报》,招新人的时候组里人手不够,让她帮着改笔试的卷子。其中有一题是写开学那天校园门口的情景。结果凡是写“美丽的校园”、“壮丽的校门”、“高大的教学楼”的她一律pass掉。我们笑她草菅人命,她理直气壮:新闻就是要真实,他还没成记者呢就谎话连篇,当然不能要!后来宿舍卧谈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原来开学那天大家下了迎接新生的95路车,看见校区那座袖珍主楼的时候,心里第一个念头都是一样的:要不回去复读,明年考个别的吧!

其实慢慢就发现,

南开是个有才的邋遢孩子,内秀。

南开的学风在全国的大学里可以说是最踏实的。虽然有北大和清华,为了真实性,我看这“之一”还是不用加了。踏实是南开人的传统,南开的老师们多可作为表率,比如罗宗强先生。大一那会儿很多人的一大爱好就是去各个大学找高中的同学大串联,然后回来感慨:南大校园最破!南大自习室和图书馆人最多!

南开的名师就不用多说了。我们刚进校时听了几场“初识南开名师讲坛”,其中包括叶嘉莹、罗宗强和范曾先生的讲座,大师风范,令人深深折服。顺便说一句,叶先生的学识、人品在南开是人人敬佩的,日后学弟学妹们进了南开,肯定会听到学长学姐们反复叮嘱一定不可错过叶先生的讲座。

南开最大的魅力在于她的气度。

刚入校时辅导员给大家解释“南开”的意思:当年严修、张伯苓创办南开中学,建校于天津城西南的一片低地,天津人管低地叫“开洼”,城南的开洼地,于是就叫南开。我们大笑,从此经常给身在外校的同学普及方言知识,嘲弄一个学校的名字竟然取得如此随便潦草。

后来一节文艺美学课上,老师说,他初来南开,最奇怪的是这个大学的名字:南开大学?门朝南开?南方花开?南面开阔?南方大开?听别的老师说了之后,觉得很好玩儿。“我觉得,哎,这挺好,一个学校的名字就这么随随便便就定了,不像别人那样非要搜尽枯肠想出个古奥的名字来,暗藏什么微言大义,而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那年日本人攻打天津,把南开炸了一个底朝天。南开人回来后往弹坑里引水,成为马蹄湖,如今莲花朵朵,曲径通幽。我喜欢南开的这种不经意,随便,波澜不惊。”

他随口说这些的时候,我想我们心里都是有一些触动的。同样是认为一个学校的名字取得太随意,为什么我们和他看到的东西却完全不同呢?

相信,我们就是在那节课上,从南开的名字和那个老师的身上,明白了什么是南开的气度:丰富,从容。丰富是有内涵,有深度;从容是不骄矜不浮躁,不矫情不卖弄,并对这个世界怀有永远的善意。我不知道你能不能明白我为何这样解释这两个词,尤其是“从容”。丰富从容是一种生活态度,南开和南开人的态度。如果你也曾像我那样对大学生活满腹牢骚,也曾在那个美好的下午坐在挂着很有质感的墨绿色窗帘的一阶,听到那个老师不经意地说出那几句话,你一定会明白。

我不经意地走进了这所大学,而南开用她的魅力和气度让我至今坚信自己是幸运的——哦,当然,如果校方肯借校庆之机把校园尤其是我们的宿舍楼好好翻新一下,我会立刻去买彩票的。


格子的鱼


都在夸南开,我作为一个过来人唱个黑脸,南开大学没有外界说的那么好。一个大学整天提自己的底蕴,那就证明他现在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

首先,硬件设施落后。南开是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导致南开不想对其进行改造,校园里的所有设施几乎都是二三十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有种筒子楼的感觉,里面空间设计小而杂,实用性太差。博士楼要啥啥没有,虽说不是来享受的,可是在巨大的学术压力下,良好的环境肯定比破旧的设施更好。反观清华,一样有历史悠久的建筑,但是里面被改造的很现代化,实用美观历史协调的很好。

其次,教职工之间的学术氛围不是很好。就拿我读硕士的经济学院来说,很多老师之间关系并不好,虽说学术分歧是客观存在,但是作为教授,学术和生活的界限都拿捏不好,这是有点没道理的。经济是南开的强势学科,经济学院都不正,那其他学院估计也差不多。老师之间的争执无所谓,但是这会影响到学生,尤其是做学术的,能吸纳众多观点是产生新想法的基础。但是由于老师的原因,学生就只能跟着自己导师的想法走,很难进行独特的创新,这也是南开没落的一个原因吧。

最后,师资力量组成奇特。我为什么说他奇特,是因为南开招老师的方式比较奇葩。还是拿经济学院来说,如果你是学院里比较有实力老师的博士生,毕业留校基本没问题,如果不是,那对不起。这种类似于代际的传承虽说正常,但是过分就不好了。一个大学如果在师资上都没有很好的包容性,那学术上没有做出突出成就是很正常的。

说南开是没落的贵族,这句话没错,可是贵族没落了他就不再是贵族了。我感觉南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摆着贵族的架子,守着自己那为数不多的底蕴,而不是想着怎么去开疆拓土,重新奋斗。

津南校区虽说硬件条件不错,但是里面的建筑千篇一律,这样一搞南开的底蕴都没了,除了门口的周总理像,南开的特色基本没有提现。以后就只能说我在5号楼,我在7号楼,唉。我就奇了怪了,天大就在隔壁,不能请他们想一些好的设计吗?

最后说一句,南开是我母校,我很希望他好,但是现实就是这样,以上只是我个人没有选择南开继续深造的原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吧,就这样。


贫道又湿了


“我是爱南开的”。

如此平淡的六个字,出自最杰出的南开校友、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之口。百年老校南开大学,不过目前大家都觉得南开大学多多少少比起当年有些没落的,的的确确当年全国第三的大学,现在排名全国14名!

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南开大学依旧是南开大学。



南开大学实力最强的专业数学、历史、经济学、化学,号称南开大学四大支柱学科。不过强虽强,但是不适应当下的环境,因为像数学、历史这些专业做研究可以,但是就业就很一般了。

位于天津市的南开大学,有“学府北辰”的美誉,位列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高校。学校学习氛围很浓厚,个人觉得书香气很不错。


不幸的是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南开大学连一个A+档学科都没有,很遗憾。较第三轮评估中14个学科排名有所上升,5个学科排名不变,9个学科排名下降,整体还算可以。

的的确确南开大学昔日的辉煌过去了,但是真心希望南开大学越来越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您的关注、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考研在大学


由于我儿子是南开大学的毕业生,所以对南开一直很关心,也和南开的领导老师有过接触,所以说说我对南开大学的感触。南开大学确实底蕴深厚,这个不是那些后起之辈的大学所能比的,学校的管理和教学都有一以贯之的理念,治学严谨,所以南开的毕业生的水平的底线很高。但也正因为严谨,所以古板,南开大学对于天才型的学生是一种摧残,也不容易出现开创性的人才,这也是南开大学堕落的主要原因,稳重有余开拓不足,守成多于进取,网上的各种大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的作品很少出自于南开大学的学生就是例证。


puffydaddy1


不怎样的大学硬是被吹成小而精,一个A+ 学科都没有的学校,国家三大奖基本年年零蛋,人才培养也不行,40年时间只培养出一个本科校友院士,还是2017年评上的化学院士,要不就零蛋了,一所吹嘘的厉害的大学。学科评估说明一切,不服也没用,认清自身才是王道。

你说南开文理强校,国家三大奖主要是工科,但是自然奖是文理学校强项,自然奖也不行,南开名不副实的大学。


总是2楼


南开早已经不是建国初期和80年代那个南开了,对中国教育界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也曾经是我向往的大学,17年报考南开的EMBA无奈南开违规办学被取消办学资格,而且整个复试工作南开组织的实在让人大失所望,去南开复试的经历让我发现南开商学院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都被北京的大部分院校落下的很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