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叶生(下)

2018年4月23日 农历三月初九 星期一

————————————————————————————————————————

接《聊斋志异——叶生(上)》

丁公子捷南宫(指会试中式,即考中进士),被授官部中主政。上任时和叶生一起去太学国子监读书,与共晨夕。一年之后,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最终真的考上了举人。恰巧丁公子奉命主管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这儿离您得家乡不远。先生如今奋迹云霄,功成名就,衣锦还乡那就真的让人开心啦!。”叶生也很喜悦。择定吉日上路。到了淮阳县界,丁公子派仆人用马车送叶生回了家。

聊斋志异——叶生(下)

叶生到家,看见门户萧条,心里非常难过。他缓步挪到院子里。妻子正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看到叶生,扔了簸箕就跑。叶生伤心地说:“我已经中了举人了。三四年不见,怎么就不认识我了?”妻子远远地对他说:“你死了已经很久了,怎么又说富贵了呢?一直停放着你的棺木没有入土,是因为家贫子幼啊。如今儿子阿大已经成人了,会选择墓地把你安葬。你千万别作怪来吓唬其他人。”叶生听完,怃然惆怅。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已的棺材还停在那,扑向棺材后就消失了。妻子惊恐地看着,叶生的衣帽鞋袜脱落在地上。她极度悲伤,抱着衣服痛哭。儿子从从私塾回来,看见门前拴着马车。问他们来自哪儿,惊讶地赶紧跑去告诉母亲。母亲便流着眼泪把见到的情形告诉了儿子。娘俩又仔细询问了护送叶生的仆人,才得知事情始末。

仆人返回,如实相告。丁公子听说,泪水打湿衣服。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对孝廉的规格安葬了叶生。又留下很多钱财给野生的儿子,为他请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

聊斋志异——叶生(下)

异史氏说:魂魄跟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信不疑。(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珍贵的友谊,纵使千里亦可与好友梦中相会。又何况应举文章是读书人用心心思所作;它是否能遇赏识,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叹息啊!命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形容没落,只能空自对影愁叹;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怜。可叹穷厄困顿,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毫无是处;一旦名落孙山,则文章到处都是瑕疵。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的卞和和你相似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当道无爱才之人,不值得指望!反侧展望,可叹四海茫茫,竟无以容身之所。人生在世上,只有闭着眼睛走着路,任凭造物主的安排而已。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唉!

————————————————————————————————————————

聊斋志异——叶生(下)

最后一段原文: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1);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2)。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3)!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4);傲骨嶙嶙,搔头自爱(5)。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6)。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7)。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8)?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9)。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10)。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11),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12),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1)“同心倩女”二句:意思是,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唐陈玄祐《离魂记》:张倩女与表兄王宙相恋,遭父亲梗阻,倩女离魂追随王宙出走。五年后夫妇同回娘家,倩女的离魂才与床上病体合而为一。

(2)“千里良朋”二句:是说,真挚的友谊,可使远隔的良朋梦中往会。《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引《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中道,便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按,此殷引文,不见于今本《韩非子》)这里作者反其意而用之。

(3)“而况”四句:承接“同心倩女”四句:领起下文科场失意的感慨。意思是,又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真赏,正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呢!茧丝,比喻文章章句妥贴。本《文心雕龙·章句》:“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绪,即丝)。蝇迹,即蝇头细字。陆游《读书诗》之二:“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比喻文章缮写工整。学士,学子、读书人;与隔句“我曹”互立足义,意为“我辈读书人”。呕心肝,用唐代诗人李贺事。李商隐《李长吉小传》写李贺作诗构思极苦,其母叹息说:“是儿要当呕出心肝乃已尔!”流水高山,用伯牙“志在太山”、“志在流水”的琴曲(见《吕氏春秋·本味》)比喻高雅绝俗、不易被人赏识的作品,通,沟通。性命,品性和命运。作者认为,文章是作者性格、品质的表现,它的遭遇如何,则决定作者的命运穷通,所以说文章沟通性、命。

(4)“行踪”二句: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只能空自对影愁叹。行踪:踪迹所到之处。落落,孤单落寞的样子。左思《咏史诗》:“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对影,身与影相对,形容孤单。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傲骨”二句: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怜。嶙峋,用山石突兀形容傲骨坚挺。搔头,失意无计的样子。杜甫《梦李白二首》:“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自爱、自惜、自珍。又,《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方言》注引作“薆”,义为隐蔽,则搔首自爱,谓抑志自持,不失其节。

(6)“叹面目”二句:意思是,自叹穷厄困顿,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 面目,指服饰容止等外观表现。酸涩,寒酸拘执,不舒展洒脱。来,招致。鬼物揶揄,比喻势利小人的奚落。《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阳秋》:晋代罗友为桓温掾吏,不得意。一日,桓温设宴送人赴郡守任,罗到席最晚。桓温问他,他回答说:“民首旦出门,于中途逢一鬼,大见揶揄,云:‘吾但见汝送人作郡,何以不见人送汝作郡耶?’”

(7)“频居”四句:意思是说,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毫无是处,频居康了之中,多次处于落榜境地。宋范正敏《遯斋闲览》:唐代柳冕应举,多忌讳,尤忌“落”字,至称安乐为安康。榜出,令仆探名,还报曰:“秀才康(落榜)了也!”又据宋范公偁《过庭录》:宋代孙山滑稽多才,偕乡人子同赴举,榜发,乡人子落榜,孙山名居榜末。乡人问其子得失,孙山说“解名(榜文名单)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后因又称落榜为“名落孙山”。

(8)“古今”四句:大意是说,古往今来,因种种原因而悲愤痛哭的人很多,只有怀宝受诬的卞和像你;举世贤愚倒置,能识俊才的伯乐在当今又是谁人!卞和惟尔,意思是只有你的处境类似卞和。卞和!春秋时楚国人,得璞于楚山中,献之厉王、武王,皆以为诳,刖其左右足!文王立,卞和抱璞哭楚山下,王使人理其璞,得美玉。见《韩非子·和氏》。逸群之物,超群的骏马。伯乐伊谁!谁是伯乐。伯乐,春秋秦国人,与秦穆公同时,姓孙名阳。其事略见于《庄子·马蹄》、《楚辞·怀沙》、《战国策·楚策》等记载。伯乐善相马,后代因以喻善于识才的人。《汉书·贾谊传》载,贾谊曾说:“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屈原《九章·怀沙》有“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伯乐既没,骥焉程兮。”这四句概括了这些病愤之言。

(9)“抱刺”四句:意思是,当道无爱才之人,不值得干渴!反侧展望,四海茫茫,竟无以容身。《三国志·魏志·荀彧传》注引《平原祢衡传》:“衡字正平。建安初,自荆州北游许都······时年二十四。是时许都虽新建,尚饶士人。衡尝书一刺怀之,字漫灭而无所适。”又《古诗十九首》:“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此综取其词成句。赵翼《陔馀丛考》:“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刺,即后代的名帖、名片。明清时用红纸书写名帖,用于拜谒,又称拜帖。灭字,字迹磨灭。

(10)“人生”三句:仍是作者痛愤之言,大意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大可不必认真、清醒,只须闭眼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一切听天由命。合眼:有不理会是非曲直、不计较得失、不与别人比量等意思。放步,走自己的路,行心之所安。造物,造物主、上帝。低昂,抑扬,升沉、意谓摆布。

(11)昂藏:气概不凡的样子。

(12)令威:借指淮阳县令“关东丁乘鹤”。《搜神后记》:丁令成,汉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冲天飞去。 [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