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生姜泻心汤治疗失眠医案分享

马x x,女,50岁。患失眠证,每夜只能入睡二三小时,而且乱梦纷纭,白昼则头晕神疲。舌苔滑腻,脉弦滑。初诊用温胆汤不效,再诊时,知其大便稀溏,每日二三次,伴心下胀闷不舒,时有嗳气。

经方:生姜泻心汤治疗失眠医案分享

由此而知病根在于脾胃不和。张景岳曾指出:“今人有过于饱食,或病胀满者,卧必不安,此皆胃气不和之故”。

生姜12克 干姜3克 半夏15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党参10克 炙甘草10克大枣7枚。经方:生姜泻心汤治疗失眠医案分享

服药六剂后,夜寐稍安,心下痞减,又服六剂,夜寐基本恢复正常,大便成形,饮食有味,患者称谢告愈。

解说: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加生姜并减少干姜的用量而成,其组方原则亦属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但本方重用生姜,加强了消水散饮的作用,所以治疗重点在于胃中不和,而挟水饮,在《伤寒论》中被称为“胃中不和,……胁下有水气”,。“胁下有水气”,一方面指出了本证的病机与水气有关,另一方面说明水气可以停留于胁下,临床可见到胁下胀满或疼痛等证。此外,水气的临床表现还有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所以,临床上凡见有心下痞,嗳气,下利,腹中鸣响,胁下疼痛,或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服用本方多有良好效果。如果水气比较明显,还可在方中加入茯苓,以增强健脾利水的作用,疗效更佳。(刘渡舟医案)

原文复习《伤寒论》第157条: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经方:生姜泻心汤治疗失眠医案分享


各家论述《伤寒大白》:泻心汤五方,三方皆用干姜、半夏、黄连、黄芩,两热两寒,豁痰清热。此方因汗出表解,胃阳虚,不能敷布水饮,腹中雷鸣而下利,故用生姜佐干姜和胃阳,此以痰热方中化出逐寒饮之法。

《伤寒论本义》:雷鸣下利,亦是中气运行不健之故,鸣则为虚,利则为实;痞硬少气为虚,干噫食臭为热。虚热二字,合成此证。此生姜泻心以苦治热,以甘补虚,以辛散痞,为对证之剂也。

《医宗金鉴》: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备乎虚、水、寒、热之治,胃中不和下利之痞,未有不愈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