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以修身,格物明德——《大学》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大学》的版本主要有两个体系:一是经朱熹编排整理,划分为经、传的《大学章句》本;一是按原有次序排列的古本,即《礼记》中的《大学》原文。


静以修身,格物明德——《大学》​以朱熹《大学章句》本,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 就大学地位而言,主要有:一是“大人”之学,在人格意义上而言,即与“小人”相对而言;二是在人性上即为初学“入德之门”;三是将忠恕之道细化。 《大学》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静以修身,格物明德——《大学》​ 朱熹在《大学》的开篇之前有一段提示,“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意思就是最初开始学习、读书,进行道德修养的入门读物。“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是说今天可以看到古人做学问有一个先后开端和总结的过程,而这个开端很重要,“独赖此篇之存。”

静以修身,格物明德——《大学》​《大学》正是进入学问的第一篇,其次读《论语》和《孟子》,最后读《中庸》。这样,学习的人要沿着《大学》所说的次序去学习,眼界必然高,心境必然明。由于读书是循序渐进,最后达到道德修养的境界。由此可知,这个开端是对学生的一个“提示”,表明了《大学》这本书的重要性。 《大学》是进入广阔思想精神域的第一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