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的大米煮熟是散状的,而我们的大米煮熟后成胶团状呢?

李楚培


说起印度大米,大家第一反应恐怕是手抓饭,就像印度电影里一样,每个人吃饭都是用手抓。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手抓咖喱饭了,不过似乎看着就没啥食欲。我们细看印度煮熟的大米饭都是散状的,颗粒分明,并没有很大的粘性,而我们的大米煮熟后却都粘在一起,跟胶团一样。如果印度的大米煮完跟我们的一样那么粘,想象下咖喱手抓饭,那画面太美了。造成这种差异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大米的做法不同,当然大米的品种也是会有一定影响的。印度大米都是先把米饭煮半熟,然后捞出来放在蒸笼里蒸,这样做出来的米饭就是一粒一粒的。而我们的大米都是用电饭煲做出来的,用电饭煲做出来的米饭一般都是胶团状的。

而如果我们采用和印度人一样的方法做米饭,做出来的米饭还是有区别,这就跟大米的品种不一样有关系。大米成分中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对大米煮熟的粘性影响很大。直链淀粉含量多的大米,葡萄糖分子排列的比较整齐,煮熟后不容易冷却成胶团状。支链淀粉恰恰相反,葡萄糖分子排列不整齐,煮熟后非常容易冷却成胶团状。有人喜欢吃散状的,有人喜欢吃胶团状的,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就可以了。


元龙解局


一说到大米,很多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吃起来又香又弹牙,但对于印度,大米就是形状扁长,松松散散的,不沾在手也不沾在口,有人就有疑问了都是大米,为什么印度大米那么散而我们的大米就是团状呢?

这是因为印度的饮食习惯是手抓饭 ,如果米饭过粘那吃一顿饭、就不知道要舔多少次手指了,所以为了让米饭松散 ,他们的烹调方式, 比如用蒸笼来蒸饭只留饭不留水或者只加少许水在锅中 。

最后配上香料和咖喱来吃 ,而我国的米饭烹调方式通常是电饭锅 。电饭锅煮饭不管怎么煮 ,都会有米饭喝饱水 ,变成一团的感觉。

当然这也和水稻的品种有关, 印度米是两季成熟水稻 。阳光照射和生长周期较短 ,大米的直链淀粉多不容易糊化产生糖分 。所以抓起来的手感更干爽 ,我国南方的籼米虽然也是两季稻。

但因为其杂交品种, 它的口感会比印度大米软很多, 也不像印度大米那么长长长 ,粘性也要略高些 ,至于北方的大米是四季成熟, 支链淀粉更多更容易产生糖分 。口感也更粘润 ,当然比如贵州有些地区的主食 ,糯米就更加软糯粘人啦。

其实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各个地方的饮食习惯和风土人情都各不相同 ,也有人觉得印度大米长长干干的口感刚好合适 ,炒饭, 炒蛋都很赞。那么你又喜欢吃哪种米饭呢 ?


爱问爱答


这个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其它人说的粳米籼米之分。

我国长江以北主要都吃粳(jing)米,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五常大米、东北大米、小站米。

南方、四川主要吃的都是籼(xian)米。最有名的就是丝苗米、泰国香米、印度米。

我个人当然是爱吃东北米了。又香又弹牙。个人偏好。

粳米籼米主要差异是其中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不同。籼米直链淀粉多,就不容易糊化产生糖分。而东北大米好吃,一方面因为蛋白质含量低,另一方面因为支链淀粉含量高,导致口感很好。

这种优秀的口感,主要来自日本长达100年来对水稻的培育。即便是我们国家现在的五常稻花香,品种也是来自于日本。…东北种植稻米主要是因为满铁农事研究所的推广,以前东北都是种高粱的,日本人坏归坏,但是事实咱们还是要遵守。

我国自己研究主要方向都是杂交水稻,主要是针对高产来设计,袁隆平先生为了喂饱中国这么多张嘴真是不容易。而且对这些品种也不藏私,要是国外,早就被孟山都(种子农药公司)收购专利了。不过好吃的米,确实还是来自日本品种。从东北五常到台湾池上,好吃的粳米的亲代都是日本品种。

那再延伸一下,印度为什么不种好吃的粳米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长久以来的口味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印度他们本土的籼米和国内籼米还不太一样,他们的叫做高杆籼米。比我们的籼米乃至比泰国香米还要细长一点。

再者,印度自己也吃不饱…所以还是种植双季稻或者三季稻比较合理…反正印度是热带,种植期很长。

空口吃白饭,粳米比较好。但是要松散感,做炒饭。毫无疑问是籼米。扬州炒饭的地方标准就是必须用籼米制作。还有煲仔饭,用籼米才有那种粒粒分开的感觉。

还有就是希望大家不要说印度米难吃,一方水土一方人而已。


餐饮倒闭观察


简单来说就是品种不一样,再复杂来说点,就是米粒里面的淀粉组成不一样。


其实仅仅是中国和印度大米的区别,这种区别在我们南北方的餐桌上也有很大的差别。粳米和籼米在本质上就存在差别,北方人都喜欢吃那些带点黏糊劲儿的粳米,但是南方的盆友更喜欢吃那种颗粒分明的籼米,这是长期以来饮食习惯差别造成的结果。


大米里面有两种主要的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其中直链淀粉就是一个直性子,直来直去,一根链子,这些分子之间也不会拉手。但是特点是容易吸水膨胀,但是再怎么吸水都不会黏糊糊。

支链淀粉就不一样了,他们本身就长得像树杈,各种拉手亲密,拉手中间还把水分子抱了进来,于是就变得黏乎乎了。但是支链淀粉多的米粒儿不容易吸水膨胀,所以煮糯米饭的时候,我们更容易看到这种情况,糯米的粽子并没有胀大多少。

通常来说,粳米里面的支链淀粉要比籼米里面的多一些,所以就显得更黏糊糊了。


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就是米粒儿里的蛋白质的影响。如果蛋白质含量高的米粒儿吃起来的感觉反而不会很好。

印度的大米恰恰是那种直链淀粉高,蛋白质含量也不错的大米,吸收膨胀之后能胀大2-3倍,这远超出东北米的膨胀率了。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煮饭方式的影响,比如在南方的很多地方会流行一种煮饭方式,先煮后蒸,也就是把大米先煮到过心,立马捞起来,上笼再蒸。这样做一方面是去除了陈米的陈腐味道,更重要的是可以让米饭变得更多,别以为这事儿小,在粮食不充裕的时候,这样做可是很重要的。然而这种煮法,带来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口感上并不好,很容易出现那种饭松散的状态。


虽然印度大米的口感不为北方朋友喜爱,但是印度米多有香气,那主要来自一种叫乙酰基吡咯啉的物质,这种物质会给大米带来一种近似坚果和爆米花的香气。


当然了每一种大米都有自己适合的烹饪方式,不好吃,只是烹调方式不合适而已。


植物人史军


这个问题有趣,从三个方面试着解答:

⒈大米品种就是为了适应手抓吃饭而生。印度的大米主要品种是“印度香米”,有着坚果的香味,颗粒长,粘性低,出饭率高,煮熟后的米粒长度能发大两到三倍。假如像我国的糯米饭那样子粘性,估计一顿饭吃不下来,手都沾满了,啃都啃不净,还怎么往下进行?


⒉做饭方式也是为了适应手抓吃饭。豫南新县,出了名的将军县,红军鄂豫皖边区政府所在地。当地最大特色和印度有点关联,就是煮米饭。当地水“寡”,一天三顿干饭还饿得快,就有了传统的米饭做法。水开下米,煮几滚捞出来沥着水,然后分三顿蒸熟。这样的米饭粒粒分开不粘连,印度米饭也类似做法。不沾手指才吃着爽。
⒊手抓吃饭很迷人。印度是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很多的生活方式都有独特的迷人之处。譬如最简单的吃饭,我们的讲究是色香味型,五味俱全是最顶级的感官享受,可也只是眼、耳、鼻、口和胃的感触,看到、闻到、听到、尝到、撑到。印度不仅也有这些享受,更重要的比我们多了一种:“摸到”。手的触摸享受非同一般,譬如男人女人,看到对方那东西和手摸到的感受完全两码事。印度人吃饭就是这个完美的享受,所以世界再文明,人家依然故我,就是手抓着饭吃。


普济


印度的米饭散状,首先是米的种类所带来的,因为印度水稻种植所受到的日光照射,就与泰国和越南的水稻一样,都是比较细长。而中国的水稻,就显得短而饱满些。


第二个原因,就是印度的生活习惯,大家都知道印度因为咖喱而出名,说实话,我看到这样的食物都有种反胃口的感觉。前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印度炒饭,他们炒出来的米饭就是散状的,这估计和蒸米饭的喜欢有关系。


其实,在中国农村,有些米饭也是散状的,蒸这个米饭是先把米饭煮成半熟,再把水过滤干,然后在用木桶来蒸,这样出来的米饭就是一粒一粒的。


中国的米饭成团,这和现在的技术有关系,如今的中国,基本都用上电饭煲这样的煮饭电器,这就是中国不断发展带来的红利。反看印度,厕所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好,用电器更是难上加难。


小李析事


首先:非常感谢收到您的问题邀请:我是一名厨师:做餐饮已经有20个年头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小管家美食

首先我没有去过印度,不知道他们的大米为什么是软的,但是我知道印度的美食,坚持在中国都称不上是美食,这个简直就是我们中国不吃的大米饭,比我们的剩米饭都难吃!

还是来说说我们中国的米饭吧,扬州炒饭大家都熟悉吧,非常的好吃,首先就是大米用的好,也蒸的好,做扬州炒饭这个大米,要用泰国香米最好,而且不能用糯行的大米,就像我们中国做煲仔饭一样的米吃起来非常好吃!

做扬州炒饭,里面还放了很多好吃的配料,精华火腿,玉米粒,胡萝卜,鸡蛋,青豆,等等....先把配料炒一下,加上主要的大米,非常的好吃!炒扬州炒饭,要把鸡蛋黄先放在米饭中拌均匀,这样的大米是金黄色的!

我记得第一次吃扬州炒饭,是我去一家扬州人开的餐厅,我去应聘做厨师,刚去的时候很饿,厨师长就安排厨房里给我炒了一盘蛋炒饭,这个饭炒的一粒一粒。非常好吃,现在想想那个味道,都难以忘怀,也许是要刚开始真的饿了。天底下最好吃的美食,就是在自己最饿的时候吃的一餐饭,所以我现在都很想念那个炒饭的味道!我本人很喜欢吃扬州炒饭,米饭吃的也很劲道!

后语:本文属于《小管家美食》原创、禁止抄袭转载,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留言给小编,我会一一为您解答,我们的口号是“爱生活~爱美食、越分享~越快乐”一一欢迎您在下方留言:说说您的看法~~~


小管家美食


看了百屁奇放的回答,不得不扫盲一下了!米饭口感通过硬度、咀嚼性、粘性等指标评判,决定的因素有大米的蛋白质含量、直支链淀粉比、水份、脂肪酸含量。问题中的成团及松散是粘性指标,实操中体现为:出饭率、粘连度。影响该指标主要是直支链淀粉比,总体而言,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的大米,较低的蛋白质含量,成饭体现出优咀嚼性及中等粘性,同时蒸煮的耐水性较好(粳米),易糊化(好煮饭),不易老化(不易回生);较高蛋白质含量及较高的直链淀粉含量(籼米)则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一般随纬度的降低而升高;硬度随蛋白质含量升高而提高,这个由品种决定一般0.1的蛋白质含量值影响300单位硬度值。印度大米细长,直链高,属巴吞类,由于其细长两头尖,加工时不可多次碾抛,否则高碎米,因此加工精度较低,米糠层抛光不够,因此隔水效果明显,蒸煮不易糊化,易老化,耐水差(易进油水),食用时“干、散、粗”,但非常适合炒饭、焗饭等场合。大米无所谓好吃不好吃,因根据具体菜系及烹饪要求选择,粳米固然糯软不易回生,但其高耐水性,使得油水等滋味载体难以进入混合;籼米可通过不同配方满足不同需求。二者各有千秋,智者见智。


rockdnky


印度的大米跟中国的大米品种不同,不单单是粳米和籼米的区别。不同的籼米口感也完全不同。印度的大米叫basmatic rice,粒很长,比泰国米还长,没什么韧劲。

另外煮米的方法也不一样。印度基本不用电饭锅。一般一份米七份水,加盐肉桂豆蔻等,边煮边搅,熟了之后把多余水滤掉,有时还会拌入藏红花调色。

而所谓的炒饭大概分三种,biryani,pulao和普通fried rice。

第三种不算传统印度菜,类似中餐,就是把熟的剩饭加菜或肉炒出来。

pulao类似新疆手抓饭,是先炒菜或者肉,然后加入生米和水,慢火煮熟,我认为它和新疆抓饭pilaf是同一个源头,来自古波斯。

biryani做法最复杂,是把半熟的米和半熟的菜一层层的铺到锅里,慢火炖熟,最后搅拌到一起。


大牛皮屁


答案一句话:饮食习惯差异造成的。包括3个方面:

1/口味不同。中国人吃米饭,讲求米饭的天然香,追求的是稻米的清淡的本滋本味。印度人吃米饭,是用香料、咖喱拌饭,吃的是咖喱与香料的浓烈的刺激味道。

2/吃饭方式不同。中国人用筷子吃饭,米饭太散没有办法夾,喜欢吃粘性大,易成团的米饭。印度用手抓米饭吃,米饭粘沾手,米饭松散,拌咖喱能拌得均匀,抓起来握一把再放进嘴里感觉很爽。

3/口味的不同,决定人们选择不同的水稻种植品种。中国人选择种植长链淀粉含量高丶天然米香味浓的水稻品种,以一年种一季的北方粳稻为上品。印度人则选择米粒细长,含长链淀粉少的水稻品种,以一年种两季的籼稻为上品。

4/吃饭方式的不同,决定了中印两国人对稻米烹调方法不同。中国人习惯于电饭煲煮米饭,煮出来米饭水份充足粘稠成团,封闭良好电锅保存了米饭浓郁的饭香。印度人喜欢蒸饭,靠热气将米饭蒸熟,米饭不接触水,蒸出来的米饭散落干燥,拌出来的咖喱味道的米饭,既刺激又好抓。


分享到:


相關文章: